《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他后来过的好不好?
《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他后来过的好不好?
想必有很多朋友和我一样, 曾经想过初中课文《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后来过的好不好?在《背影》这篇文章里,朱自清叙述了父亲送自己去车站搭火车,在等候火车出发时,父亲越过铁道爬上月台给朱自清买橘子的细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样情感饱满的描写,曾感动了无数读者。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因非常崇拜苏东坡,所以取字小坡,生于1869年。朱鸿钧家里原本姓余,祖上入赘到朱姓富家,因而改姓为朱,一直居住在东海县。朱鸿钧长大后,迎娶了当地名叫周绮桐的女子,于1898年生下了朱自清,根据腹有诗书气自华,给朱自清取名自华,朱自清童年时代在东海县居住过一段时间。
1901年,饱读诗书的朱鸿钧到扬州府下属的邵伯镇当了一名小官。两年后的1903年,朱鸿钧带着妻子和5岁的儿子朱自清,举家搬迁到扬州居住。从此,朱鸿钧一家就定居在扬州。朱鸿钧一家属于书香门第,朱自清又是朱鸿钧的长子,因而朱鸿钧对朱自清寄予了很大希望,管束很严。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已经日渐衰落,新学正在蓬勃发展。朱鸿钧是做过八股文章的旧文人,且自己也是晚清的一个小官,对于新学持怀疑的态度,没有将朱自清送到新式学校,而是把他送到私塾里,学习古文和诗词。随着年龄增长,朱自清对新学越来越感兴趣,但是朱鸿钧不许学,为此父子二人还争吵过。1912年,清帝退位。朱鸿钧终于发现,科举制度没有希望了,才将朱自清送到一所新式学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就是今天的扬州中学学习。1916年,朱自清从学校毕业,考取了北京大学预科,并于1917年升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朱自清
朱鸿钧不久后由扬州调到徐州,任职徐州烟酒公卖局长,油水很厚,是一个公认的肥缺,让他赚的盆满钵满,还被金钱腐蚀的包养了女人,民国已经开始倡导一夫一妻了,所以这件事让朱鸿钧身败名裂,直接丢掉了工作,消息传到扬州,把朱自清的祖母直接气死了。这就是朱自清背影事件的发生背景“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朱鸿钧从徐州卸任后,又陆续到南京等地做事,后来回到扬州生活,没有了收入来源,家庭开支全靠典当旧物维持。
朱自清从北大毕业后,回到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担任教学主任,并教国文、哲学课程,并且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朱鸿钧与校长私交很好,于是要求校长将朱自清的月薪直接发给他,这让朱自清对父亲有看法。另外朱自清的前妻武钟谦性格温和善良,经常以笑待人,这让官场和家庭都失败的朱鸿钧认为是在讥讽自己,于是专挑儿媳妇的毛病,搞得武钟谦很被动,朱自清也看在眼里,想离开这个思想落后的大家庭,一气之下,于1921年离开扬州的第八中学,随后带着老婆孩子去浙江教书了,父子二人彻底失和了。1922年和1923年暑假朱自清主动回到扬州,朱鸿钧不让进门,进门之后又不理睬,父子二人继续冷战,1924年朱自清写了一本影射小说《笑的历史》,其实在暗含父亲朱鸿钧,朱鸿钧知道后加深了父子的隔阂。1925年朱鸿钧以“大去之日不远”的意思给朱自清去了一封信,收信后的朱自清写了散文《背影》,他其实是借用散文背影在给父亲朱鸿钧隔空喊话。1928年朱鸿钧收到开明书店寄的朱自清《背影》散文集,此时的他已行动不便,慢慢挪到窗前,倚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镜,手不住的颤抖,一字一句诵读儿子的文章《背影》,昏黄的眼睛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从朱鸿钧读背影的情景看出,貌似父子矛盾顷刻得到化解。
17年后的1945年4月9日朱鸿钧因病去世,享年76岁。3年后的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也在反饥饿反内战中身患胃病去逝了。朱家父子真是令人唏嘘。
当人生阅历很多之后,回过头来我们对文学《背影》又有很多发现 ,脑海中也会浮现出自己父亲的背影。所以,文学即是人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