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杂谈 > >正文

​宦官是什么官?

摘要宦官是什么官? 宦官——中国封建王朝独有的人群。 宦官又称寺人、阉人、内侍、太监等,它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特有的产物。从“宦”的字义分析,本应包括臣隶及仕官在...

宦官是什么官?

宦官——中国封建王朝独有的人群。

宦官又称寺人、阉人、内侍、太监等,它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特有的产物。从“宦”的字义分析,本应包括臣隶及仕官在内,通常人们所言宦海、宦途、宦游,都是自“官”而言的。《文选·范晔<宦者传论>》李善注:“宦者,养也;养阉人使其看宫,此是小臣。”它是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

大体说来,汉代从前担任宦官职责的并非都是刑余之人,有一些士人也能任宫内之职。汉代以后,特别是东汉以后全用阉人,历朝相承,遂成定制。

一、宦官——帝王的奴才

宦官的地位低贱,他们从割去生殖器的那一刻起,就被烙上了“贱奴”的标记,永远低人一等,因为他们失去了男人最基本的功能。当年宫廷内的所谓“净身房”就是干这种罪恶勾当的。

历代封建帝王都拥有大量妻妾,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为不使后院起火,需要雇用、驱使生殖器被阉割的男子管理后宫,为其本人及家属劳作服役。

其实,当个宦官不容易。作为帝王的奴才,他们是要搞些娱乐节目来给主子解闷的。

他们要会唱。明代宦官机构“四司”中的钟鼓司,有全套的宫廷戏班,学艺的太监数以百计。权阉刘瑾初入皇宫时,就是以俳优弄戏得到正德皇帝(明宣宗)的欢心而被选入宫廷的。

他们要会玩游戏。宫廷饮宴投壶助兴,壶高三尺,放于场中间,人们拿箭往壶中投,投中多者为胜,少数受罚饮酒。在投壶过程中,宦官经常做出各式花样动作,以博取君王一笑。

他们也要会养宠物。唐代和清代,后宫有饲养雕、鹞、鹰、狗等专坊和专房,以供帝王观赏、逗趣。这么多个养猫猫狗狗的地方,都得有太监们来看管。

他们有的还要装男宠,满足帝王的变态生理需求。汉代的宦官李延年就是当时著名的男宠。他的相貌酷似女子,声音圆润,能歌善舞,受宫刑后男性特征消失,深得武帝宠幸,成为武帝掌上玩物。

看来,这些宫中阉人似乎都是可怜人。

二、宦官集团——得志便猖狂

尽管宦官的地位低贱,但他们是帝王的近侍,可以比一般的外臣更容易受到帝王的宠信,所以能对帝王施加某些影响,甚至干预朝政,发动宫廷政变,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胡亥)时,宦官而兼丞相的赵高想要篡位,但又恐怕其他大臣不服从,就先来测验一下。他给秦二世献了一只鹿,说:“这是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赵高就问其他大臣,大臣中有的不吭气,有的要巴结赵高就跟着说是马;也有说是鹿的,事后赵高就诬陷以其他罪名把他们杀害了。赵高专擅朝政,指鹿为马,终于杀死秦二世胡亥,另立子婴为秦王。

唐代宦官从玄宗起渐见宠用,高力士在内侍省有权处决一般政事,四方奏表也由他决定是否送达御览,完全掌控了信息、舆论大权。安史之乱后,宦官逐渐掌握了兵权,干政专权便有恃无恐,不但文武百官仰其鼻息,巨镇强藩趋其势焰,连皇帝也任其摆布,如宪宗、敬宗均遭宦官毒害而死。

至于明代的大宦官魏忠贤更是臭名昭著。至崇祯的哥哥熹宗时,朝政完全由太监魏忠贤把持,熹宗成了“傀儡皇帝”。朝廷因争权夺位酿成“党祸”,魏忠贤大杀“东林党”人,朝政陷于混乱。

从历史上看,宦官专权最为严重的是汉、唐、明三朝,上述史实可见一斑。

现在要问,宦官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宦官专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宦官得志便猖狂?

让我们用汉代的史事来说明。汉代的皇帝大多是短命的,二三十岁就驾崩,刚登基的皇帝都很小,如西汉的平帝九岁登基,东汉的冲帝两岁登基,最小的皇帝是东汉的殇帝,生下来100天就当上了皇帝。这时,皇帝只能由他母亲(即太后)操纵国家大权,太后所能依靠的只有她背后的娘家人——外戚。可皇帝在成人的过程中,不甘心于外戚专权的局面,便依靠宦官的力量,发动政变,从外戚手里夺回政权。这样,宦官们在支持皇帝反对外戚集团的斗争中形成政治集团,取代外戚集团而操纵政权。

由此可见,娃娃皇帝导致外戚专权,外戚专权导致宦官集团的产生和猖狂,君主专制时代的历史逻辑就是这样!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两岁当皇帝的有2个,三岁当皇帝的2个,四岁当皇帝的1个,五岁当皇帝的3个,六岁当皇帝的2个,七岁当皇帝的2个,八岁当皇帝的7个,九岁当皇帝的4个,十岁当皇帝的5个……于此可见当年的政局。

三、宦官专权——封建王朝专制政体上的毒瘤

从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为严重的汉、唐、明三代的史实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宦官的产生与发展,在于“人主之多欲”(黄宗羲语)。皇帝不仅要招太监为其表演文娱节目解闷,更要“养阉人使其看宫”。宦官专权在政治清明之时极为罕见,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化的时期。明英宗朱祈镇出征北方被俘,成了“俘虏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乱抓美女,堪称最浪漫的“耍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迷信道士求长生不死,20年不和臣下见面,人称“仙家皇帝”;明神宗朱翊钧30年不理朝政,是“怠工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昏庸无能,导致太监魏忠贤掌权,是为“昏庸皇帝”——正因为明朝有这一串昏庸皇帝,所以明朝的宦官专权尤为猖獗,英宗时的王振,宪宗时的汪直,武宗时的刘瑾和熹宗时的魏忠贤,都是气焰熏天、权倾朝野的宦官。

专权的宦官集团往往是封建统治集团中最黑暗、最腐朽,因而也是最反动的政治势力,宦官专权往往导致或加速农民起义的爆发,使旧王朝更快地覆灭。所以人们经常把宦官专权喻为封建专制主义政体上的毒瘤,它既依附封建专制主义的政体而产生发展,又加速了封建专制主义的腐败和灭亡。

真实的太监生活是什么样的?位于北京西山的“中国太监博物馆”会给你形象、直观的回答。该博物馆1998年9月建成对外开放,尽量恢复了当年净身房等场景,面积400平方米,以展板为主,介绍了中国古代太监的历史。当问及开设这个太监博物馆(或宦官文化陈列馆)是在为这些奸人平反还是继续口诛笔伐时,博物馆馆长庞献辉说:“我们主要是记录太监的生活……对于他们,我们不平反也不谴责,我们就想告诉大家真实的太监生活是什么样的。”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