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为何那么强?看看他的基因吧
西北工业大学为何那么强?看看他的基因吧
在西北工业大学的校史上共培养了50名省部级干部,66位将军和51名两院院士。这其中就包括了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与运-20的总设计师唐长红。一个地处西北地区的高校为何会如此强大?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但如果你翻开西北工业大学的校史你就会发现西北工业大学的强大是有缘由的,他几乎拥有了中国一大半知名院校的基因。而西北工业大学的历史也恰是一部中国大学的变迁史。
西北工业大学
在清朝末年,大学开始在华夏大地上诞生。当时的大学主要分为三类:
1、 以洋务运动派为首所办的官办大学,这里包括京师大学堂(后演变成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团(后演变成北洋大学)、庚子赔款留美预备学校(后演变成清华大学)。
2、 西方各类教会在国内创办的教会大学,比较著名的有山东的齐鲁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和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北京的燕京大学成立于民国之后。
3、 民间有识之士创办的私立大学,我国第一所私立大学是位于上海的震旦大学。
北洋大学旧址
在清朝灭亡进入民国初期,民国政府又先后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法政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和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等八所国立大学。除此以外各地军阀也纷纷在自己的势力范围成立了大学来培养人才。其中张作霖在东北成立了东北大学,唐继尧在云南成立了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改名为云南大学)等等。
国立东北大学
1917年民国政府对我国高校进行了第一次院系调整,将北京大学的工科并入北洋大学,将北洋大学的法科并入北京大学,意图将北洋大学打造成一所专门的工科院校,期间曾用名国立北洋工学院。
北京大学
1927年,因国库空虚教育经费紧张,在时任北洋政府教育部长刘哲的主导下,将北平除交通大学与清华大学之外的九所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1929年之后该校改名为国立北平大学,随后该校陆续被拆分,仅留下医、农、工、法商和女子文理五个学院成立新的国立北平大学。
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平大学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搬迁至西安。同年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三所学校与北平研究所合并成为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7月,西安临时大学的工科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焦作工学院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西安临时大学其余部分成立了国立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大前身)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至此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国立西北工学院正式成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焦作工学院是英国人在1909年成立的焦作路矿学堂,日后国立西北工学院的矿业院系在建国后又独立建校为中国矿业学院,日后发展成为了中国矿业大学。
我们从国立西北工学院建校之前的历史可以清晰的看到此时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已经拥有了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和东北大学以及其他一些院校的工科基因。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改变我国国防军事科技落后的状况,我国先后成立了多所专注于培养国防科技人才的院校。这其中以在哈尔滨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和在南京成立的华东航空学院最为著名。其中华东航空学院是以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航空工程系组成。
原国立浙江大学档案馆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华东航空学院搬迁至西安,成立西安航空学院。该校与今天的西安航空学院并非同一所学校,今天的西安航空学院起源于原西安航空工业学校,2012年才更名为西安航空学校。华东航空学院在搬迁至西安之后与西北工学院合并成立了西北工业大学。1960年,西北工业大学成为国家重点大学。
1970年哈军工从哈尔滨内迁至关内,其主体校区搬迁至长沙成立了国防科技大学,而航空工程系则并入了西北工业大学。至此西北工业大学的变迁史才完全结束。
原哈军工主楼,现属哈尔滨工程学院
我们从西北工业大学这简单的校史中可以看到这所学校在成立之初就拥有北京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北平大学和东北大学的强大基因。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又加入了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哈军工的基因。通过这些基因我们也就明白了西工大为何会成为我国国防科技领域的领头羊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