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斗笑社》:孟鹤堂没夸得那么好,栾云平没想得那么差
《德云斗笑社》:孟鹤堂没夸得那么好,栾云平没想得那么差
《德云斗笑社》第二季第二期的相声竞演部分于8月29日上线,整体质量不错,特别是张鹤伦、栾云平、孟鹤堂和岳云鹏都有亮眼的表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夜之间,关于孟鹤堂的好评已经风靡全网,甚至已经超过了岳云鹏的热度,大有一战封神的势头。
孟鹤堂没粉丝夸得那么好。
一方面,从这段相声的创作过程来看,是岳云鹏和孟鹤堂二人共同完成的,甚至可以说是以岳云鹏为主,孟鹤堂为辅。从《德云斗笑社》放出的花絮来看,这段相声的创意来自于岳云鹏,其中的重点包袱,如《平凡之路》这首歌的创意,师兄弟们的儿女等等,也来自于岳云鹏。
另一方面,从这段相声的表演过程来看,大部分的笑点来自于岳云鹏的强行翻包袱。所谓强行翻包袱,就是在创作的时候没有设计包袱,孟鹤堂表演时也没有给岳云鹏留气口,但是岳云鹏根据现场效果,临时硬塞进去几个包袱。比如岳云鹏翻了好几处,说“这也在遗书上写着呢”,这就是强行翻的包袱。
整体上来说,这段相声堪称“笑中带泪”的经典之作,但是大部分笑点来自于岳云鹏屡次强翻的包袱,否则就仅剩下“泪”了。
当然了,我这么说也不是要全盘否定孟鹤堂的作用,他的表演水平很高,情绪很投入,领着观众入戏了;诚如郭德纲所言,这段相声需要演员有超强的表演能力,孟鹤堂做到了。不过,最后把相声的底给漏了,整体效果打了折扣,这一点很不应该。所以,孟鹤堂在这段相声中的表现,只能说功过参半吧。
《一段悲伤的相声》备受好评,是孟鹤堂和岳云鹏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岳云鹏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问题是,很多人尬吹孟鹤堂,说他哪儿哪儿都好,甚至说岳云鹏不会捧哏,耽误了他云云,这就非常不合适了。
个人希望岳云鹏把这个作品再优化一下,和孙越一起重新演绎一下,可能会有另一番滋味
栾云平没想象的那么差
网络上对栾云平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死板老套,缺乏亮点;有人说他甘于平凡,不争不抢。我一直觉得,栾云平的捧哏很瓷实,但是规矩有余,活泼不足,属于老派风格。
栾云平的风格和理念,都是高峰一手塑造的,可能现在的栾云平,最适合高峰的发挥;可以说高峰对于栾云平的影响,甚至多于郭德纲。
高峰成就了栾云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限制了栾云平。
岳云鹏的徒弟尚筱菊曾经说过这一句话:“高峰是帮我打地基的人,而岳云鹏是帮我跳出地基的人”。高峰可以给学生打好基础,但是想在相声行业有所发展,单单依靠基本功是不够的,必须在基本功之外,提炼自己的风格特点。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打好基础以后,再跳出来。
尚筱菊在岳云鹏的帮助下跳出来了,而栾云平一直在高峰身边打基础,根本没有机会跳出来。《德云斗笑社》是一个机会,给了栾云平与其他人搭档和磨练的过程,并激发出了新的潜能。
《德云斗笑社》第一季中,栾云平和烧饼搭档的《儿徒和爱徒》中,一手叉腰,一手兰花指,模仿妇女的形象深入人心;第二季中模仿青蛇的动作也惟妙惟肖,这是小剧场中看不到的栾云平。
栾云平平时一本正经的风格,不知道真的是本性如此,还是副总的工作性质导致他必须扮出一副威严的模样;生活中的风格又带到了舞台之上,给观众形成了思维定式,偶尔出现反差,确实有意想不到的惊艳之感。
希望栾云平能够走出舒适区,在舞台上接受不同搭档的刺激,迸发出更多的灵感,塑造更多鲜活和多元化的舞台形象。
结语
比起孟鹤堂的稳中有升和栾云平的自我突破,周九良的不在状态更像一个反面教材。连续两期的相声竞演环节,周九良的存在感都不强,明显不在状态,得分也都不高,令人惋惜。
曾经,周九良是被寄予厚望的捧哏新秀,与孟鹤堂搭档时有很多亮眼的表现,如《相声有新人》冠军等;周九良在业务上托得住孟鹤堂,生活上依赖孟鹤堂,二人搭档起到了1+1>2的效果。
可是,在和其他人搭档时,周九良的弱点展露无疑,和张九龄、张鹤伦的合作都缺乏默契,明显不在一个频率,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差强人意。
为什么有的演员换了个搭档,就能激发潜能,而有的人换了个搭档,却泯然众人呢?这个问题发人深省,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