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松山战役究竟有多壮烈,未及七尺之躯的7000娃娃兵都走上战场
当年松山战役究竟有多壮烈,未及七尺之躯的7000娃娃兵都走上战场
松山战争中的小战士
作者:天降小白 图片源自网络
华夏自古出英雄,在那些多难的年代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他们不分年少,不论男女,投身民族的解放,年代虽然都已经远去,但历史的痕迹一直都在追忆!
松山
“东方直布罗陀”
松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松山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一直以来都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紧靠怒江,
怒江大峡谷
左右皆山,松山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桥头堡,紧紧扼着滇缅公路要冲,掌控了松山也就掌握著怒江战场的战争主动权,
同时,松山进可攻,退可守,地理位置上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势,遥想呼应,在当时的情况下,倘若不攻克日军占领的松山,滇缅公路便不通,国外援华物资的交通生命线运输困难,在战场反攻拿下的龙陵、腾冲也就会得而复失。总而言之,松山战役也就成为滇西战役中关键所在。
松山战场旧址
惊悚“绞肉机”
1944年5月,中方为打通滇缅公路,20万中国远征军集结滇西,准备着手进攻龙陵、腾冲和松山。但是由于日军在战争中对各个地方防御情况重新做了调整,而我军没有及时掌握情况变化,继续按原计划攻击,导致先头进攻部队损失惨重。一直到5月16日,在龙陵方向作战的部队在勐糯三村缴获日军作战命令一份,才获知日军已经更改过的进攻计划泄密。
但由于前期战场长时间作战,我军补给严重缺乏,急需物资的补充以尽快结束这场战役,所以也就导致了松山成为这场战役的必争之地。
远征军渡怒江
此时的日军盘踞松山,已经构筑的完整的防御工事体系,牢牢的控制了怒江惠通桥附近的腊猛大渡,进而截断滇缅公路。负责守卫松山阵地的日军部队是擅长山地作战的南进部队第56师团第113联队,满编3400人,实际参战人数仅有1340人,但凭借着松山天险和坚固的防御工事,日军联队长松井秀治更是大言不惭的放出:“中国军队不牺牲10万人,休想攻下松山”的狠话。
松山烈士雕塑
少年英雄魂
面对如此形式,国军在原有军队的基础上,又征召了7000娃娃兵(9-15岁)补充进攻部队,随行的美国战地记者在看到这批娃娃兵时,十分不解地质问国军指挥官:“为什么要让这些孩子上战场,他们是这个国家的未来!”而指挥官也很无奈的回答他:“仗打到这个份上,如果他们不上战场,这个国家就没有未来了!”
松山烈士雕塑
这7000娃娃英雄虽然还未及七尺之躯,但是作战依旧勇敢无畏,他们扛着比自己高过头的钢枪,毅然决然的冲入松山这个“绞肉机”里,与日军死磕到底,随着我方战士不畏生死的进攻下,于9月7日,我军攻下松山,但也有1000多的娃娃兵和无数作战人员牺牲,国军在随后对战场进行清理时进行搜杀,对日军活口一个不留。
松山战役中的战场旧图
松山战役的胜利,打通了滇缅公路这个输血管,也打破了滇西战役的僵局!但是为了拔掉了这颗滇缅公路上最难拔的硬钉子,我方也付出了极其惨烈的代价。
英雄千古,忠魂永存。让我们珍惜当下的和平,投身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铭记住那一段历史,铭记伟大的民族英烈!
人民英雄纪念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