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白脱靴子的高力士竟然是吐血而死的
给李白脱靴子的高力士竟然是吐血而死的
历史上的高力士只是因为给李白脱靴子出了名。
高力士原名冯元一是唐朝开国功臣耿国公冯盎的孙子。冯盎在唐朝初期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冯盎的先祖冯业在南北朝时代南朝刘宋政权中被封为怀化候,住在现在的广东番禺一带;从此,冯家几代人不断经营岭南地区,形成了冯家的根据地;虽然历经梁、陈、隋三朝一百多年的天下动荡,冯家在岭南地区的地位没有人能撼动。
在古代,广州的岭南地区属于蛮荒之地,天高皇帝远,加上民风剽悍、愚昧;不管谁做皇帝想收服岭南地区,利用冯家在岭南的势力是最好的捷径。冯家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不管谁做皇帝就直接投靠,而且绝对卖力气不偷懒。
唐太祖李渊和岭南第一大势力林士弘打仗时,冯盎带着冯家五万大军直接投靠唐军。等到打败了林士弘,冯盎被李渊封为耿国公继续镇守岭南。贞观二十年,七十五岁的冯盎在家中病死,被李世民追封为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三年后,李世民也死了。一直到唐朝灭亡,冯家在岭南的势力依然没有减弱。
冯盎有三十多个儿子,其中一个叫冯智玳的给他生了一个叫冯元一的孙子。到了武则天当皇帝,有人诬陷冯智玳谋反,冯智玳被岭南讨击使李琳错杀了;九岁的冯元一也被株连,阉割后送进皇宫做了宦官。李琳为讨好武则天,按照佛教力士与金刚的名字给冯元一取了个新名字叫“力士”。
据《新唐书》记载,冯元一小伙子长得漂亮又聪慧,深受武则天的喜爱,就把他留在身边做了随侍太监。过了一年,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惹怒了武则天被赶出了皇宫。武三思家有个叫高延福的宦官看被赶出宫的冯元一可怜就认冯元一做了干儿子,从此冯元一也就有了高力士这个名字。在高延福的推荐下,一年以后,高力士再次回到宫里。
《新唐书》中说:唐玄宗还是藩王的时候,高力士就极力结交唐玄宗。在唐玄宗剿除韦氏之乱和平定“先天政变”中,高力士立了大功;加上高力士悟性极高,唐玄宗做皇帝非常信任高力士,提拔为内给事,后又升任右监门卫将军。朝廷的奏折都要先呈给高力士,由高力士进呈皇帝;如果是小事,高力士不用奏请就有权决断处理。
高力士对唐玄宗忠诚,而且做事谨小慎微;虽权倾朝野但对人谦逊有礼。《旧唐书》中记载:“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故近无闲言,远无横议。”
《旧唐书》中有记载,李隆基说:“力士当上,我寝则稳。”
高力士还是个有分寸、知进退,能够摆正自己位置的人。《新唐书》记载:一次高力士劝谏唐玄宗不要把权力交给李林甫,惹得唐玄宗很不高兴。从那以后,高力士就不再说朝廷的事了。
高力士也是个孝顺的人。
因为家庭变故,高力士幼年就与母亲失散了。等高力士发达了,就求人在岭南寻找母亲。后来岭南节度使找到高力士的母亲,送到长安。高力士奏请皇上封麦氏为越国夫人,同时追赠父亲冯智玳为广州大都督。高力士显贵时曾经收留高力士的宦官高延福还在世,高力士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孝敬抚养。
安史之乱唐玄宗入四川避难到唐玄宗被迫退位做太上皇,高力士始终跟随在唐玄宗左右侍奉,忠心不二。
上元元年李辅国诬告高力士潜谋叛逆,将高力士流放黔中道。在巫州,高力士做了一首有名的《荠菜》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用“气味终不改” 表达他对唐玄宗忠心不变。
唐代宗宝应元年大赦天下。高力士也在赦免之中。返回长安途中,高力士听说唐玄宗已死,绝望痛哭说:“大行皇帝升遐,我不能摸一摸梓宫,死有余恨。”口吐鲜血而死。
唐代宗感念高力士护卫唐玄宗有功,归还他原任官职,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