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大肚能容,还有这样一段传说
他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大肚能容,还有这样一段传说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他笑迎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人们一见到他就会被他那坦荡的笑容,所感染而忘却自身的各种烦恼。
弥勒佛是我国民间普遍信奉的佛之一,各大小寺庙里都会有他的佛像,肥头大耳,张口大笑,身穿袈裟,盘腿而坐,这就是典型弥勒佛的形象。深受百胜们的敬重与喜爱。只要信徒们诚心诵念“阿弥陀佛”名号,便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由于大肚弥勒佛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反而形象化的代表了佛教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宗旨。因此深受大众喜爱。男女老少都在见到他时,激发出轻松愉快的心情。
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坦荡荡装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这是关于大肚弥勒佛的对联,很好的体现了它的宽宏大量及对笑对人生的慈悲。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游走的僧人,此人心宽体胖,坦胸露腹,肩上搭一个布袋,常常将乞讨来的东西放进布袋里,因此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
有一天布袋和尚见一位老妈妈坐在一条小河边痛哭,经询问才知道,一年前镇上一个大财主,奸污了老妈妈17岁的小女儿,女孩子含恨投河自尽。老妈妈击鼓告状,可财主用钱上下打点衙门,县令以无证据为由判此案为无头案。老妈妈告状无门,不能为死去的女儿报仇,经常坐在这小河边上痛哭。
布袋和尚听完老妈妈的叙述,二话没说转身就走了。他来到镇上便开始给人打卦、算命。没有几天,镇上的人们纷纷传说,说不知从哪里来了个胖和尚,能测生死、善断祸福。大财主一听,很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就派人把布袋和尚请到家里。
“你给我好好地算一卦,算好了我多给你钱!”财主对布袋和尚说。
和尚掐指一算,两眼紧紧地盯财主,非常吃惊地喊道:“你和一年前的一桩命案有关,可有此事?”
财主想起了那个投河自尽的女孩子,心想,凭我是大财主,奸污个女孩子算啥,,何必大惊小怪!因而满口承认:“确有此事。”
和尚就告诉他:“那个女孩子到了阴曹,在阎罗王面前把你告了,阴曹判官将铡你的铡刀都准备好了。”
财主虽然不在乎钱,但很在乎命,他顿时六神无主。愣了半天神,才向和尚请教:“师父可有破解之法?花多少钱都可以,只要能保我一命。”
和尚开口说道:“今日午夜子时,你设案焚香,在阎罗王牌位前满布供品,将那日奸污女孩子的经过原原本本写在黄表纸上,然后签名画押,我替你超度,我保你平安无事。”财主惜命,对此深信不疑,立即照办。
第二天一早,布袋和尚找到老妈妈,让她拿着黄表纸到县衙状告。
县太爷立即升堂,看了大财主亲自签名画押的供状,想包庇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只好差去传大财主。大财主矢口否认,但布袋和尚一上堂,他立刻瘫倒在地。在人证物证面前,大财主一看大势已去,只好从实招来。
老妈妈终于为女儿报了仇,从此,这位布袋和尚便成了无助者的救星。
后来布袋和尚端坐在岳林寺的一块盘石上,口中念了个“偈子”: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就圆寂了。
布袋和尚死后,人们说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于是有人倡议,在一些寺院的天王殿里塑起他那仰坐坦胸的胖大塑像。一传十,十传
百,越来越多的寺院相继效仿,这样,差不多每座寺院都有大肚弥勒佛的塑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