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杂谈 > >正文

​「国宝」青铜器何尊的由来

摘要「国宝」青铜器何尊的由来 宝鸡重宝——何尊 一九六三年出土于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原宝鸡县), 何尊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此尊造型凝重,纹饰华工艺精湛,是西周...

「国宝」青铜器何尊的由来

宝鸡重宝——何尊

一九六三年出土于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原宝鸡县),

何尊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此尊造型凝重,纹饰华工艺精湛,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中出类拔萃的一件精品。尊体作深圆筒形,圆口外侈、方唇,腹中部微鼓,通体饰四道高扉棱,透雕棱背。口沿下以棱背为间隔,饰蝉纹和卷曲蚕纹四组。腹部花纹分两段:上段作浮雕大饕餮,巨目咧口,神奇威严,双角翘出器外。下段亦为饕餮纹,唯形象与上段不同。全器均以云雷纹填底,富有变化,器形庄重胎厚实。

何尊是何氏家族为祭祀专门铸造的青铜礼器,它的内底部铸铭文122个字,记载了周初营建“洛邑(今洛阳)”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一词也最早见于何尊铭文当中。这件青铜器曾以千万美金保价多次被邀请漂洋过海,出国展出。

至于何尊的出土传说,各种说法不一,为了进一步弄清真相,二00四年十一月十九日,时任宝鸡市文物局局长张润堂,副局长刘宏斌(原文物科科长),宝鸡市民俗博物馆馆长龙剑辉,会同陈仓区博物馆馆长阎瑜再次来到何尊出土地贾村镇,访问了还健在的何尊出土见证人张桂兰老人(时年72岁)。据老人说:“她自己是宁夏固原人,1953年与他爷(指陈堆)结婚,陈堆从十四五岁到甘肃平凉学医,后在固原谋生。解放后在张易镇卫生院工作,三年困难时期,生活紧张,没吃没喝,想着老家好一些,他爷带我于1963年6月跑回陕西宝鸡。因老屋住不下,就在东面邻居陈和善院租了两间厦房。8月的一天上午,老伴陈堆去后院小便,他无意间看到对面因前几天下雨坍塌下一大块的土崖上好象有亮光,就回来对我说,后院崖谁有古物,像两个眼睛看着他。我俩就搬了一块木版当梯子搭在崖上,陈堆先用手刨,后用锄刨去四周的土,那器物就滚下来了,土锈很多,器上面象个碗口。我们就把它抬放在屋里墙角,上面就用一些床上的旧布盖着”。老人接着说:“我们本想回老家来会好过一点,谁知这里还不如固原,第二年收成不好,我们就又回固原了。临走的时候,把锅碗等家具以及那件铜器都放在一个柜子里,柜锁也没有,就放在二哥家(指陈堆的二哥陈湖)楼棚上”。“1968年,有政策让回农村,陈堆当时还是卫生院领导,他带着全家八口人(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孩)回到了家乡贾村镇(今陈仓区),在老屋找不到原先存放的那个铜器,一打问才知道他二哥陈湖把它当废品卖了。陈堆当时很生气,说‘你不言不传就卖了,你要卖也应该卖个好地方,给博物馆还会多得几个钱哩’,不过已经卖了,就算了。”老人很健谈,她又带我们到当年的后院所在地,原来的痕迹已经不在,但从老人讲述中还可以想象出原先的样子。就在我们告别老人准备走的时候,老人的小儿子往地里送粪回来了。

他叫陈志远,41岁。他听说我们来了解父亲挖宝的事,感慨万分。他补充说:“我爸从崖上挖出宝,后来我伯卖给收购站了,当时陈堆二哥陈湖家境困难,把何尊刚废铜烂铁三十块钱卖给供销社收购站,换回三十斤玉米。”

收购站的文物信息员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当时宝鸡市博物馆,于是这件文物就被用三十元钱征集回博物馆。七十年代初,何尊参加了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办“全国新出土文物汇报展”,当专家在对它进行除锈保护工作时,意外的发现了何尊内底部的铭文。这一发现使何尊身价倍增,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因铭文中写明了其主人名“何”,所以定名为“何尊”。

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

阎瑜 撰供

何尊

铭文

铭文:

唯王初堙(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仇)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庸于天,彻命敬享哉!助王恭德欲天,临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铭文大意:周成王五年四月,适逢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说,余入住到天下的中心,由此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铭文上的“中国 ”字样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