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实行的“煤改气”为何紧急叫停?哪种清洁能源又将接棒?
2015年实行的“煤改气”为何紧急叫停?哪种清洁能源又将接棒?
“煤改气”计划在城市实施完成后,也继续在农村展开。理论上讲,农村使用天然气是一件好事,简单、方便、快捷、环保。但是根据农民的反馈,“煤改气”的效果却不尽人意,甚至引起不少怨言,近期更是在各地被陆续叫停。农村“煤改气”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煤改气”之弊
一方面,采用天然气的清洁采暖模式超出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且性价比低。
在过去,秸秆、木柴和煤炭都是农村易得且廉价的能源。在北方,和灶台相连的土炕对房屋的保暖效果极佳。
然而,天然气不仅成本更高,超出了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对于农村住宅的保暖效果也并不理想。
城市可以依靠集中供暖,但是农村以平房为主,分布相对分散,且房屋封闭性不强,天然气供暖无法达到越冬所需的温度,导致很多居民会在晚上被冻醒。
其次,正是由于农村地区想要极力达到保暖温度需要更多的天然气,所以需要花费更多的钱,在自身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就会过度依赖财政补贴,而财政的补贴年限又相对有限,反而加剧居民“用不起”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资源角度而言,我国缺“气”少“油”,长期推广“煤改气”可能面临能源供给问题。
在今冬,北方不少农村地区居民表示存在天然气供应不足现象。燃煤危害身体健康,但是天然气又无法及时充足供应,使得农村“煤改气”面临“不可持续”的境地。
叫停“煤改气”:能源转型
2022年下半年,多个省市发布了“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实施方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以北京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为例,其中提出:逐步削减对燃气供暖等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补贴,禁止新建和扩建燃气独立供暖系统,加强对光伏发电、地热及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支持。
由于我国原来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民用采暖要经历复杂的碳中和之路,从煤到天然气是从高碳排放到清洁化(即不排放污染物,但仍不是低碳化)的转型。
而目前我国处于从清洁化到低碳化阶段转型时期,“煤改气”是过渡时期的尝试,当被确认为对农村地区不适用后,降低化石能源的应用、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就成为走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必要方式。
何种能源能够“接棒”?
不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形势来看,推广可再生能源、使用新型技术成为采暖领域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解决方案,未来全球采暖方式要从天然气供暖向电力供暖转换。
而光伏发电及热泵都是未来可供选取的供暖方式。
比如在去年年底河北保定市就打造了“分布式光伏+电采暖”的新模式,不仅保障居民温暖过冬,也能大幅减少碳排放。
“热泵”则是能源领域的新名词,它能够将低温热能输送至高温热能,可大量利用自然资源和余热资源中的热量,节约民用及工业所需的一次能源,目前已被应用于供暖系统。
能源转型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经过充分的探索、尝试与改进之后,新的技术和能源将更好地为人民造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