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页岛(萨哈林岛、桦太岛)的历史归属是如何的?是我国固有的吗
库页岛(萨哈林岛、桦太岛)的历史归属是如何的?是我国固有的吗
库页岛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属于大清的,但是大清不把豆包当干粮,这个足够冷的地方都没有人驻守,不,不能叫驻守,应该叫发配。到了19世纪中叶,库页岛被日俄偷偷瓜分了清政府都不知道。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古代人的世界观和现代人完全不同。今天的世界各国都是寸土必争,而在古代有些像阿拉斯加一样地广人稀,不适合人生存的土地是白送都不要的。
在清代以前,中国汉族王朝的领土主要就是在关内。关外除了辽东地区,一般没有什么汉人居住。因为汉族是个农耕民族,而关外的土地不适宜耕种。虽然东北地区的土壤非常肥沃,但以古代的生产力而言是很难开发的。
东北的气候非常寒冷,冬季天寒地冻,汉人是很难适应那里的生活。要知道古代是没有集体供暖的!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让人怎么过冬?南方没有暖气冻不死人,但东北没有暖气绝对能给你冻成冰棍。而且古代也没有羽绒服,老百姓能有个棉衣就不错了,到了冬天难道冬眠吗?
(冬季的库页岛,千里冰封)
由于没有汉人去居住,古代汉人王朝在开疆拓土的时候就只能派兵驻守,而守军的所需要的给养大部分必须从中原运过去,这给中央政府造成了极大的财政压力。
为了减少财政负担,从汉代开始,在西域驻守的汉军就开始屯田,自己养活自己。军人平时除了训练外还要亲自下地种粮食,这样可以节约一大笔的粮食运输费用。
但即便如此,一旦边疆要塞被敌人攻破就很难再恢复了。因为边疆除了少数军人外根本没有老百姓,没有人是看不住土地的,也建立不了长久的统治。
清代的版图在历史上是仅次于元朝,作为一个游牧民族,满族人的扩张性还是比较强的。而且清代皇权极为强大,仗打不打完全由皇帝自己说了算,可谓是只手遮天。若是在明代、宋代,只要是花钱的活动大臣们一般都不支持参加,尤其那些没有收益的劳师远征,朝臣们就更不同意了。
(明代后期版图,除了辽东地区外,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对关外的控制)
当然清代辽阔的版图绝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地通过对外战争慢慢获取的。到1760年清军消灭了盘踞西北百年之久的准噶尔汗国,领土面积进入全盛时期。
但是即便是全盛时期也并不代表着清军可以击败沙俄,在清军消灭准噶尔汗国的同时,沙俄也趁机占领了准噶尔汗国北部地区,与清军共同瓜分了准噶尔。这时的沙俄同样也是处于上升期,武力值是绝对不逊于清军的。而且清朝也没有驻守库页岛,认证主权的欲望,原因如上文所说,这些土地对清朝没有价值,起码在清朝统治者眼里占领这些土地是没有意义的。就算是发配犯人也不至于去这么远的地方,有新疆和黑龙江就够了。
根据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属于中国领土,其中库页岛也包含在内。但是清政府从来没有在岛上派驻过守军,对于该岛的监控也不是很严密。
(库页岛位于清帝国最东北地区,估计不是亲生的,属于爹不疼娘不爱,丢了都不知道)
到18世纪末期俄国人和日本人分别从北部和南部登陆库页岛,并在岛上建立货栈、教堂、监狱等管理机构,而清廷对此竟然一无所知。到19世纪初,俄国与日本已在库页岛多次爆发武装冲突,清廷对此仍旧是毫不知情。
1855年俄国与日本签订《日俄和亲通好条约》,该条约规定日俄两国互相承认对方在库页岛的存在,实际上就是瓜分了库页岛。但是此时库页岛在法律上仍旧是清朝领土,直到5年后的1860年清廷才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将该岛割让给沙俄。
终归到底,对库页岛不重视的大清,促使库页岛成为日俄的兵家必争之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