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历史 > >正文

​邢台市平乡县自行车重镇河古庙镇各村历史沿革与起源

摘要邢台市平乡县自行车重镇河古庙镇各村历史沿革与起源 平乡县历史悠久自上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聚集繁衍,古漳水/老漳河/小漳河/滏阳河穿境而过,养育着平乡30多万父老乡亲幸...

邢台市平乡县自行车重镇河古庙镇各村历史沿革与起源

平乡县历史悠久自上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聚集繁衍,古漳水/老漳河/小漳河/滏阳河穿境而过,养育着平乡30多万父老乡亲幸福快乐的生活着,自明代起由于元朝末年的征战和明初的靖难之役后,这里民不聊生方圆百里不见一户人家,使得这里的好多人文历史到此中断,现在可查平乡县各村历史大多是从明朝才开始记载,历时月余把这些资料整理写成文章以供大家参考,期许以后得到一个更好的传承,这期文章是最后一章,书接上次继续.

平乡县河古庙村:此村历史悠久自战国时期就有村落形成,并在此村东部建有东岳天齐庙一座,据传说,东周战国时期,泰山岱庙有一名道人西去华山布道,路经此地,目睹有九条大路汇入此地,外观像有九条龙口相汇,称谓"九龙口";观其地貌确是一块建庙修身的风水宝地。老道经过深思熟虑,确定在此建一座规模宏伟的庙宇,弘扬道教。当时,因人稀少,靠四方善男信女舍施已无能为力,老道从其本观内调来资金,亲自设计,亲自督工建造而成,因建此庙与泰山有关,故命名为东岳天齐庙,现占地28亩.

相传在北宋年间,大将杨继业战死在北国以后,宋将孟良北国盗骨归来。后有辽兵追赶,前行人困马乏,途经一村镇,就住在此村镇的的旅店中歇脚,正好杨家接骨的仆人也住在此店中,孟良在此店中把遗骨交于来者,为了骗追兵,孟良骑马背上空包袱上了路。接骨的人背上遗骨向南也赶路了,途经一镇,有一大庙,在此庙中合了合骨,装裹完后向南回的家。年代长了,接骨的店的地方演化成了“接骨店”,后称“节固店”。合骨的大庙所在的地方演化成了“合骨庙”,后称“河古庙”。

明代起历经战乱后这里人丁所剩无几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后逐渐有山西洪洞移民迁来此地定居,当时迁来姚敬祖,姚宜安和郭/宋等几户来此定居,形成左右并列二村,又因村东南有古庙又毗邻老漳河故称东/西河古庙村沿袭至今.现在是自行车工业重镇拥有产业齐全的综合配套产业,中国北方自行车配件城坐落于此,这里也是平乡县自行车产业发源地之一.

平乡县董家庄村:董家庄村原名郭杜许村,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来郭/杜/许三户人家来此定居,故取村名郭杜许村,明宣德年间由平乡县董家村董勋一家迁来此村定居,历经数年发展董勋一家人丁兴旺成了当地有名的财主坐拥土地几千亩,因其董勋一家名气很大逐渐就把郭杜许村叫成了董家庄沿袭至今.当地流传顺口溜:董家庄董老董,家有好地三千六百顷.

平乡县巩家庄村: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巩诚一户来此定居,经过数年发展沿袭逐渐形成村落,于是改称巩家庄沿袭至今,福寿寺坐落于此村.

平乡县大张庄村: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张老大张玉林一家来此定居,历经沿袭发展逐渐形成村落于是改村叫大张庄村,沿袭至今未改.

平乡县袁家庄村: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来袁松/袁梅等数户来此定居逐渐形成村落故称袁家庄沿袭至今未改,在抗日战争期间袁家庄村民为抗战做出了很多牺牲,1937年后在这个只有几百人的村子中就有16名共产党员,并在此村成了的地下党组织,129师东进队驻扎南宫期间多位领导来此村指导工作,是平乡县著名的红色根据地之一.

平乡县陈家庄村:陈家庄村原名范庄至宋元时期范庄人丁兴旺至明初范氏已绝,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由山西洪洞迁来陈忠一户来此定居,历经发展逐渐形成村落故改称陈家庄村,沿袭至今未改.

平乡县董家村:董家村原名高阜镇后街,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董诚一家来此定居,由于村子毗邻高阜镇村故称高阜镇后街,历经数年发展人丁开始兴旺,明宣德年间董勋因故迁到它处直至清康熙年间才改名为董家村沿袭至今.此村有著名的董家村寺庙遗址,属后赵时期寺庙遗址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平乡县高张庄村: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张老须一户来此定居,由于此村毗邻高阜镇又为了区别其他张庄村于是改称高张庄村,沿袭至今未改.

平乡县路家庄村: 原名王家庄村,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路家两兄弟来王家庄村西定居,历经数年发展形成村落故称路家庄,清初王家庄村由于灾难村中已无人丁于是路家庄村民陆续迁到此处废除王家庄村民还沿用路家庄沿袭至今.

平乡县董固村: 此村历史悠久相传此村原为董姓一大家族在此定居,又因"晋锢栾盈"的典故取村名董固村,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榆次县野鹊村迁来赵和莆一家来此定居,沿用以前村名未改.明中赵家五世赵元野是著名医生,曾因医治皇太后的病而出名被皇帝御赐为"二圣人"之称号,并有圣旨传世于赵家后人手中.

平乡县西铺村: 西铺村原名小寨村,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来董真一户来此定居,清初河古庙镇已经发展壮大起来并且有了集贸市场,客商云集店铺林立,至康熙年间店铺都已经建到小寨村,因为小寨村处在东铺西侧故称西铺上村经多年发展逐渐演变成西铺村.

平乡县大里村: 此村历史悠久自东魏时期称薄合村,至宋代时期村名已更为大李村,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曲沃县东陈村迁来丁孝言和张生两户来此定居,并将村名更名为大里村沿袭至今,上世纪80年代大里村出土造像碑等东魏时期文物数件.

平乡县高阜镇: 千年古村落明清平乡四大重镇之一,据宋太祖碑文记载此镇建在高埝之上而得名故称高阜镇,清代时期此村集市繁盛,逢一/三/六/九均为大集,往来客商繁多.

平乡县南庄村: 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周/潘两户来此定居,历经数代发展形成村落又因村落在高阜镇南侧故称:高阜镇南庄或周潘南庄解放后改成南庄村沿袭至今.

平乡县东/西马延村:千年古村落自唐代起就已形成村落,至宋代杨家将与北国交战时期在此地安营扎寨并在此村遛马养马而得名,马延意在可以延长马匹的寿命,又因两村并立故称东/西马延沿袭至今,该村还是平乡乱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地.

平乡县林儿村: 村名起源不详,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自山西洪洞县迁来贾氏一家来此定居,贾氏一族在随后的发展中出来多位名人进士等.

历时月余终于整理完了平乡县253个行政村镇的历史概况,随后的日子里我会想尽翻阅史料对一些村镇历史进行补充,记住并传承家乡历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