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风情丨莆田人是福建六大民系之一,他们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
福建风情丨莆田人是福建六大民系之一,他们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
大家好,我是福建本地君,一个致力于传播福建风土人情以及社会民生的草根作家,希望能得到您们的喜爱与支持。
莆田,在古时候又叫兴化,指的是莆田、仙游两地。
自汉晋以来,北方汉民迁入福建之初,莆田就是他们最早的聚居点之一。现在福建的一些大姓,也是出自莆田先祖的支脉。
那么,莆田有什么样的历史以及文化底蕴呢?
莆田的民系形成
兴化(莆田)人是福建六大民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兴化平原就已经有北方汉民陆续进入。莆田文峰的“颍川陈氏”,其始祖陈润就于晋朝时期进入福建;还有莆田的郑氏、邱氏、朱氏以及仙游黄氏的祖先,都是在晋朝“永嘉之乱”(八姓入闽)时迁居莆田的。
到了隋唐,福建林姓始祖林禄之十四世孙林茂迁居莆田,林茂传至林万宠,林万宠传至林披,林披育九子,俗称“九牧林”,莆田林氏在九牧林之后繁衍壮大,是福建林氏的重大支脉。
到了唐末五代,蔡氏、洪氏、翁氏、徐氏等,也陆续迁入莆田。
最早的北方汉民是依托着木兰溪、萩芦溪而生存。到了宋朝初期,北方汉民进入莆田达到高峰期,兴化平原的开发也逐渐朝沿海及山区推进,特别是莆田南洋木兰陂等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莆田沿海地带得到群面开垦。
随着唐宋时期兴化平原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兴化民系也就逐渐形成了。
莆田的人文文化
福建在古代属于蛮荒之地,到了宋代,随着宋朝廷的经济重心南移,福建开始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科举考试这方面。
在两宋时期,莆田地区出现了970多个进士,而在两宋时期118名状元中,莆田籍的就占据了5个,分别为许铎、黄公度、郑侨、吴叔告、陈文龙。除此之外,莆田地区还涌现出“父子进士”、“兄弟进士”、“三世登云,四代攀桂”、“一门六代十二进士”的盛况。其中仙游枫亭蔡氏就是一个典型,蔡氏一门在两宋时期共产生23名进士,其中就有大众所熟知的蔡京、蔡襄。
莆田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三言两语说不尽,因此,莆田地区有着“文献名邦”的美誉。
莆田的民间文化
莆仙话是莆田地区特有的语言,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当年宋朝廷设立兴化军,全境以木兰溪流域,以莆田城关音为代表。莆仙话既受泉州方言影响,又受福州方言影响,是一种具有过渡色彩、自成一系的方言。
莆田的信仰文化也十分具有影响力,其中以妈祖信仰文化为代表。莆田地区还信仰五帝(黄帝、颛帝、帝喾、唐尧、虞舜),莆田的东汾五帝庙是福建最早的一座五帝庙,始建于唐代。除此之外,莆田还有四大名刹,分别为:龟山福清寺、南山广化寺、囊山慈寿寺、梅峰光孝寺。
莆田的习俗文化也是独具一格,其中“莆仙戏”是代表作。还有源于“戚继光抗倭”时演变而来的伡鼓舞,以及春节前后的各种节日和宗教活动等。总的来说,莆田地区在传统习俗方面,保存得比较完整。
写在最后
莆田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此文所述仅为冰山一角。
莆田的开发史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到如今,莆田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为人佩服的就是莆田人的经商脑与家族向心力。当然,也有些为人所诟病的莆田系,这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人而已。
总之,在历史上,莆田地区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地区,虽然如今在福建省内各地的发展中,莆田不算耀眼,但是莆田在历史上可是一颗明珠般的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福建本地君
参考文献:《福建移民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