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月饼和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
中秋节的月饼和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
八月十五杀鞑子,这是一段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故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首次刊行的元初徐大焯《烬余录》。这个故事描绘了蒙古兵进入苏州吴县后对当地的残虐。汉人无法忍受元政府的残暴统治,纷纷揭竿反元。但元军控制严密,义军无法传递消息,于是有人建议在中秋节互赠的月饼里面夹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这样,大家就能在八月十五那天一起起义,推翻暴政。然而,这个故事在各史册中并没有记载,因此很可能是虚构的。
图片来于网络
民间也有两种传说。
传说一, 元太祖 铁木真军队打败宋军,推翻宋朝黄帝宋薇宗后,带领年青的鞑子继续战争世界,把年老的鞑子分散留到汉人家中活供(像佛祖一样供奉)。汉人为了推翻鞑子的压制,用中秋节千层月饼传递情报,在一夜之间一举消灭了活供在汉人家中的鞑子。
传说二, 湖北的陈友谅、安徽凤阳的朱元璋等纷纷起义,但起义之初,由于蒙元不让华夏人互相走动,义军无法传递消息,起义军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如何让大家共同发力铲除这些鞑子(蒙古士兵)呢?朱元璋向军师刘伯温讨计策。刘伯温说:“天下人都对鞑子有刻骨仇恨,如果大家一齐动手,就能把鞑子斩尽杀绝。”
图片来于网络
于是朱元璋下令,把杀鞑子的时间定于农历八月十五,以月饼里夹带纸条为信号。约定在八月十五那天起义,大家一起反抗,杀死蒙古士兵,推翻蒙元暴政。
八月十五前几天,商店里卖月饼。有的人家买不起,义军人士便悄悄赠送。这样每家都分到了月饼,鞑子兵认为月饼就是礼品,没有放在心上,于是所有的华夏人都在吃月饼时知道在子时一起举事杀死所有的蒙古士兵!
图片来于网络
子时到来,这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鞑子(蒙古士兵)早就喝的酩酊大醉,呼呼大睡,所有怀着对鞑子(蒙古士兵)刻骨仇恨的华夏人一拥而上,有的用手掐脖子,有的用砖头砸脑袋,人人一条心,一齐动手,只听这里“咔嚓”一声,那里“哎哟”一声,没用一顿饭食的工夫,平日张牙舞爪的鞑子兵,全都报销干净。
这是一个欢腾的夜晚,各家完成了杀敌任务,都走出家门,互相打听:“你家的鞑子杀死吗?”“杀死了!”“你家的呢?”“那还用说,早呜呼了!”于是人们敲锣打鼓,噼噼啦啦的点放起鞭炮。起义成功,朱元璋推翻了蒙元对华夏民族长达98年的奴役统治,将蒙古人重新赶回到草原上。
图片来于网络
he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难发现,“八月十五杀鞑子”对于现实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在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时,我们应该坚守信念,勇敢抵抗。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团结一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无论在哪个时代,这些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八月十五杀鞑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反抗行动。它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团结一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前方的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