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昭:别看我个子矮,浓缩的都是精华
李嗣昭:别看我个子矮,浓缩的都是精华
李嗣昭:别看我个子矮,浓缩的都是精华
文/老张在路上
《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李嗣昭是十三太保中的二太保,随李克用剿灭黄巢。朱温称帝后,李克用发兵鸡宝山,李嗣昭在鸡宝山之战时出阵挑战王彦章,被王彦章一枪挑死:
李思昭上马持矛,径到阵前,大骂彦章:“吾今杀汝!”彦章便不答话,交马一合,只一枪,把思昭挑下马去。
真实的历史并没有演义小说描写的那样简单。
一
李嗣昭的本姓、原名及养子身份,几种基本的史料记载有所不同,算是第一笔糊涂账。
《旧五代史》:“李嗣昭,字益光,武皇母弟代州刺史克柔之假子也。小字进通,不知族姓所出。”这是说李嗣昭是李克用之弟李克柔的“假子”,本姓不详,“小字进通”。
《新五代史》:“本姓韩氏,汾州太谷县民家子也。……命其弟克柔养以为子。初名进通,后更名嗣昭。”此处记载是矛盾的,其为李克柔养子,但又将李嗣昭作为李克用养子列入《义儿传》,他“本姓韩氏”,“初名进通”。
《资治通鉴》说李嗣昭是李克柔假子,小名进通,但未载其本姓。
《旧唐书》称李嗣昭为李克用之子。“李克用与幽州之众同攻潞州,全忠守将丁会以泽、潞降太原,克用以其子嗣昭为留后。”
《册府元龟》将李嗣昭归入《宗室部》,在《宗室部·悔过门》:“后唐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太祖弟克柔之子,在昭义为梁师所围。”同部《孝行门》:“后唐太祖母弟克柔养子嗣昭,沈毅不群。”一会之子,一会养子,不知哪个为是。
现在研究一般共识是李嗣昭本姓韩,原名进通,字益光,初为李克柔养子,后为李克用养子。
李嗣昭,本姓韩氏,出身汾州太谷县(今山西太谷)一农家。《新五代史》:“太祖出猎,至其家,见其林中郁郁有气,甚异之,召其父问焉。父言家适生儿,太祖因遗以金帛而取之,命其弟克柔养以为子。”
正如古代史书中很多大人物出生伴有异常现象一样,李嗣昭出生时,正好李克用到汾州太谷一带打猎,见一树林深处隐隐有团雾气升腾。李克用很奇怪,就带着手下去看个究竟,结果是一户姓韩的农家刚刚生了一个儿子。李克用就拿出金帛,让韩家割爱让出了这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树林深处有雾气升腾,本来就是正常自然现象,用在大人物出生,就充满了异象。
李克用自己亲生的儿子就很多,义儿更多,所以虽然觉得这个婴儿可能将来不凡,但也没有很放在心上,就让弟弟李克柔收养为义儿。估计是李嗣昭长大后,李克用又找李克柔讨要了回来,收为自己的义儿,反正李克用义儿很多,也不在乎多一个少一个。
整个一部晚唐五代前史,李克用和朱温是一对誓不戴天的生死冤家,两个人纠缠了大半辈子,不死不休,甚至死了还把缠斗传到下一代。而李嗣昭,少年随李克用征战沙场,李克用死后,又随李存勖争夺天下,身经百战,是晋梁争战史上战功累累的晋国名将,如果晋军中的战将排个名次,李嗣昭的大名肯定能进前五位之列。
二
在史料记载里,李嗣昭是个矮个子,虽然个子矮小,正应了当代人的那句话,浓缩的都是精华。李嗣昭胆勇过人,武艺高强,从军后因为是李克用的养子,被任命为衙内指挥使,成为李克用的亲军将领。
据说,李嗣昭年轻时非常喜欢喝酒,结果遭到李克用的当面告诫。他便一改旧习,从此终身不饮酒。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李嗣昭的自控能力很强。
无论是《旧五代史》还是《新五代史》,李嗣昭真正统军独挡一面是在唐昭宗李晔乾宁二年(895年)。
这一年,河中节度使王重盈病逝,军中因为其兄王重简之子行军司马王珂是王重荣养子,就推为留后。王重盈亲生儿子王珙时任陕州节度使,另外一个儿子王瑶为绛州刺史。
王珙、王瑶一边上书唐朝廷,说王珂为王重荣养子,按照位列不该继承留后的位置。为了加重自己的份量,他们一边又写信给当时的大佬朱温:“王珂不是我们的亲兄弟,在我们家中没有什么地位。他小名叫虫儿,有这样粗俗的小名的下贱之人怎么能继承留后呢?”
王珙兄弟的意见取得了朱温的支持。
而另一边,王珂除了上书唐朝廷为自己进行辩护外,又遣使向另一位大佬李克用求援,李克用一听朱温支持王珙,本着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的策略,李克用向朝廷保荐王珂。
王珙不肯罢休,又用厚礼结交王行瑜、李茂贞、韩建等关中军阀为自己的外援,三镇上表唐朝廷,推荐王珙为留后。
王珙、王瑶见得到这么多大佬支持,再无顾忌,联合起来攻打河中府(河中镇治所,今山西永济),与王珂争夺河中镇的继承权。
李克用大怒,他先是出兵讨伐李茂贞、韩建等三镇。王瑶、王珙见李克用发兵,有些害怕,就退兵罢战。李克用率军攻取绛州,斩杀王瑶,随即进兵列阵于渭北。此时,名义上的皇帝唐昭宗只得以王珂为河中节度,授给他旄钺,仍任供军粮料使。李克用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王珂为妻。
王珂到太原迎娶李克用女儿,李克用令李嗣昭率领大军帮助王珂攻打王珙,在猗氏(今山西临猗)大败王珙。这是李嗣昭作为带兵将领独挡一面的首战。
唐昭宗正式任命王珂为河中节度使,并封李克用为晋王。
李嗣昭真正的成名之战是晋阳之战。
唐昭宗李晔光化三年(900年),朱温平定镇、定二州,想要图谋关中,他首先箭指河中节度使王珂。
唐昭宗李晔天复元年(901年)正月,朱温大军攻打晋、绛二地。王珂的部将绛州刺史陶建钊、晋州刺史张汉瑜投降。朱温令别将何絪驻守晋州,扼制太原援助王珂的必经之地。王珂遣使向太原方面告急。晋、绛等地为朱温的军队扼制,李克用的援军无法前进,甚至李克用的女儿亲自出面向老爹求情,李克用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王珂灭亡。
天复元年三月初,王珂举族投降朱温后,朱温由河中返回大梁,筹划大举进攻晋阳(今山西太原)。
朱温令宿州刺史氏叔琮等领兵5万,由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南)向潞州(治今山西长治)以北挺进;魏博都将张文恭率军由磁州(治滏阳,今河北磁县)新口向西进击;昭义留后葛从周率兖、郓二州兵会同成德(镇定军)军自土门(即井陉口,今河北获鹿西南)西进;洺州刺史张归厚率军由马岭(今山西太谷东南)西进;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率军由飞孤(今河北蔚县东南)西进;权知晋州侯言率慈、隰、晋、绛(治今山西吉县、隰县、临汾、绛县)四州兵,由阴地关(今山西灵石西南)北进。以上六路大军分进合击,会攻晋阳。
在朱温六路大军的威压下,晋阳治下的沁州刺史蔡训、河东都将盖璋、泽州刺史李存璋、汾州刺史李瑭、河东昭义节度使、河东屯将李审建、王周、辽州(治今山西辽县)刺史张鄂、承天军(山西平定东等各地将领)纷纷投降,氏叔琮等领兵直抵晋阳城下,多次叫阵挑战,城中军民惶恐不安。
晋王李克用亲自登城戒备守御,连喝水吃饭都来不及。当时大雨连绵10日,城墙多处坍塌毁坏,李克用即令军民随时垒砌修补。李嗣昭、李嗣源由城内挖掘暗门密道,乘夜袭击氏叔琮的营垒。李克用派李存进在洞涡驿一带进击汴军,断其粮运。因汴军人马众多,粮运不济,不少士卒又患疟疾,朱温见太原一时难以攻取,只得命诸军撤退。李嗣昭趁机与周德威率精骑追击,大败梁军,杀戮以万计。他随后又与符存审攻打汾州(治今山西汾阳),仅三日便攻破城池,擒杀李瑭。
第一次晋阳之战,梁军先胜后败,但重新夺回了昭义镇。朱温以丁会为昭义节度使,镇守潞州(治今山西长治)。
天复元年(901年)十月,崔胤矫诏令朱温带兵赴京师,朱温乘机率兵七万由河中攻取同州、华州(今华县),兵临长安近郊。韩全诲等劫持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朱温追到凤翔城下,要求迎还昭宗,韩全诲矫诏令朱温返镇。
天复二年(902年),朱温在一度返回河中之后再次围攻凤翔,多次击败李茂贞。凤翔镇被朱温围困日久,城中食尽,冻饿死者不可胜计。
李嗣昭趁朱温离开河中的时机,又兵出阴地关,攻入河中镇。李嗣昭连取慈州(治今山西吉县)、隰州(治今山西隰县)。
李嗣昭自沁州(治今山西沁源)直趋晋州(治今山西临汾),在晋州大败梁军。氏叔琮于军中选壮士二人,深目虬须,长的样子像沙陀人,命令这两个人埋伏在襄陵县牧马路边。晋军见到两人的相貌,以为是自己人。这二人找准机会,各自擒住一个晋军士卒并有意让晋军发现情况不对。
晋军大惊,怀疑有梁军伏兵,李嗣昭与周德威进屯蒲县。
此时正在凤翔攻打李茂贞的朱温命朱友宁将兵数万赴援,归氏叔琮节制。氏叔琮在晋军退路上伏兵,大败晋军,斩获万余众,夺马三百匹。
李嗣昭只得退回河东。梁军乘胜夺回慈、隰、汾三州。
天复二年(902年),梁军逼近晋祠,第二次围攻太原。
面对朱温的大军,李克用有点害怕,想要采纳李存信的建议,准备弃城逃往云州(治今山西大同)。李嗣昭、周德威及李克用的夫人刘氏皆力主坚守太原,最终打消了李克用的弃城之念。
晋军各处溃兵不久逐渐返归太原,太原城中人心始稳。李嗣昭与李嗣源等又亲率敢死之士,多次夜入梁军营寨,袭击骚扰。梁军疲于应对,这时,梁军发生大规模疫情,最终只得引兵撤退。李嗣昭率军追击,在白壁关(在今山西孝义)大败梁军,重新收复慈、隰、汾三州。
唐天祐三年(906年),梁军攻打燕领地沧州(今河北沧州),燕王刘仁恭向李克用借兵。李克用痛恨刘仁恭的反复无常,想不答应。他儿子李存勖进谏说:“这正是我们重新振作的机会。现在天下的形势,归附梁的势力十有七八,像赵、魏、中山没有不听从于梁的。因此,黄河以北,没有梁所担心的势力,梁所忌惮的就只有我们和燕王刘仁恭了,如燕、晋合盟,那对梁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争天下要不在乎小节,而且他常围困我们但我们却去帮他解决困难,可以因此作为我们对他的恩德记着,这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这是不容错失的机会呀!”
李克用认为李存勖说的有道理,为解燕地之围,晋军出兵攻潞州。李嗣昭与周德威合力攻取潞州,收降梁将丁会,李嗣昭被拜为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潞州,成为晋军名将。
三
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
因为潞州(今山西长治)被李克用占据,而潞州又是后梁进击太原的必经之地,称帝后的朱温无法容忍李克用在身边虎视眈眈,就在当年五年,朱温任康怀贞为潞州行营招讨使,率领将兵八万攻伐潞州。
康怀贞率军抵达潞州,指挥大军昼夜猛攻攻。苦战多日,依然攻不下来。康怀贞大动土木,环潞州城深挖沟壕,多筑堡垒,使潞州城与外面完全隔绝,准备长期围攻潞州。
李克用在那边也没有闲着,他派大军救援潞州,几乎发尽晋军主力。《资治通鉴·后梁纪一》记载:“晋王以蕃、汉都指挥使周德威为行营都指挥使,帅马军都指挥使李嗣本、马步都虞候李存璋、先锋指挥使史建瑭、铁林都指挥使安元信、横冲指挥使李嗣源、骑将安金全救潞州。”从这个统兵将领名单可以看出来,加上守城的李嗣昭、李嗣弼,几乎包括了全部的晋军名将。
同时又派兵攻打潞州南面的泽州(治今山西晋城市),想要切断梁军的退路和军需补给线。
李克用的援军驻扎在离潞州仅二十里的高河镇,不断派出骑兵袭击围城的梁军。朱温则改派李思安取代康怀贞。
梁军在潞州城外修筑夹城,断绝潞州内外联系。李嗣昭闭城拒守,并斩杀后梁的招降使者,拒绝投降。周德威等援兵虽屡破梁军,但却始终未能解除潞州之围。
就在这关键时刻,梁开平二年(908年),李克用病逝,长子李存勖袭位。
梁军认为李存勖“少年嗣位,未习戎事”,认为攻取潞州的大局已定,放松了对晋军的戒备,竟不再派出斥候侦察。李存勖却出其不意,亲自率军驰援潞州,伏兵于潞州城外三垂冈,趁雾直攻夹城,将毫无防备的梁军打得大败溃走,彻底解除潞州之围。
此时,潞州被围一年多,城中军民死伤过半,百业萧条。李嗣昭放宽法律,减免租税,劝课农桑,打击盗寇,很快便使得潞州“军城完集,边鄙不耸”。
李存勖时代,梁晋沿黄河争斗,李嗣昭也参与其中。天祐十五年(918年),晋军在胡柳陂之战中先胜后败,名将周德威战死,各军皆陷入乱战。李存勖集合散兵,占据一座土山自保,梁军则在土山西面列阵。
当时,李存勖及部分将领打算收兵回营,准备明晨再战。李嗣昭与李建及等皆极力反对,认为不能给梁军修整的机会。李存勖遂命李嗣昭、李建及率骑兵下山冲杀,终于反败为胜,击溃梁军。
四
成德军节度使王镕有智谋,自称赵王,唐亡后,在李克用父子、朱温、罗绍威之间周旋,割据镇冀近40年。王镕在位后期,溺于享乐,骄于富贵。又好左道,炼制丹药,妄想长生不死,并常与道士王若讷一起出游,每次出游都长达旬月,出游之时把政务交给宦官处理。
贞明七年(921年)春天,王镕军卒叛乱,王镕正在和道士焚香受箓,在王镕养子王德明暗中鼓动下,士卒们杀死王镕,割下他的头颅,焚烧赵王宫,王镕姬妾数百人有的投井而死,有的投入火中被活活烧死。
王德明恢复本名张文礼。遣使向晋王李存勖请命,李存勖不知道其中缘由,所以任命张文礼为镇州留后。
其后,张文礼南通后梁,北结契丹,李存勖得知后很是愤怒。921年八月,李存勖派大将阎宝征讨镇州,史建瑭为前锋马军都将。张文礼惊吓而死,其子张处瑾闭城坚守,负城顽抗。
阎宝筑垒挖堑,长期围困镇州,但最后却反被镇州军袭败,大将史建瑭在镇州城下为流矢所中,卒于军中。阎宝只得退保赵州(治今河北赵县)。李存勖听到晋军败退消息,以李嗣昭为北面招讨使,接替阎宝继续攻打镇州。
龙德二年(922年)四月,张处瑾派出一千士卒,前往九门(在今河北藁城西北)接运粮草。李嗣昭设伏于阎宝旧营,将一千镇州军全部歼灭,李嗣昭没有想到还有三个人藏匿在断壁残垣之间。
李嗣昭驱马奔驰,却被隐藏在墙头后面的镇州兵一箭射中头部。当时,李嗣昭箭矢已经用尽。他反手拔下头上的箭,将这三个人射死,随即回营,结果因创处血流不止,当夜便死于营中。
一个镇州城,折了晋军两员大将,李存勖又派李存审(符存审)攻破镇州城,俘虏了张处瑾、张文礼的妻子、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球和张处琪,将他们全部折断了脚送回晋国,处以醢刑。
李嗣昭治军找仗称得上一代名将。他的妻子杨氏更是一位理财高手,具体理财手段细节史无可考,据说积累家财百万。
李嗣昭死后,李存勖诏诸子扶丧归太原,李嗣昭的儿子们违诏,以父牙兵数千拥丧归潞州。李继韬之兄李继俦是李嗣昭的大儿子,按当时的承袭规则,当袭父爵,然而李继俦性格懦弱,正在苫庐(古代在亲丧中所居之室)为父守孝。
李继韬诈令三军劫持自己为留后,把李继俦囚禁于别室,然后向李存勖上了奏章。李存勖此时正准备建国,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李继韬袭位这样的小事,就命李继韬为安义军兵马留后(安义军即前昭义军所改名)。
李继韬虽然成功进位,但毕竟自己知道这个官位是怎么得来的,他心中犹自不安。幕客魏琢、牙将申蒙对李继韬:“朝廷无人,终为河南吞噬,止迟速间耳。”弟弟李继远也劝哥哥投靠梁朝,才能安全。
李继韬有了反心,开始散财招募军士和谋士。时年18岁的郭威到李继韬军中从军,李继韬见郭威身材魁梧,便收留他在身边做“牙兵”(藩帅的亲兵)。
梁朝灭亡后,李继韬投靠后梁之事被揭露。他一开始想北逃投奔契丹,又觉得钱能通神,就带领全家和母亲杨氏一起到了洛阳,遍贿庄宗皇后刘氏和庄宗信任的伶人,得到庄宗的赫免。《旧五代史》:“在京月余,屡从畋游,宠待如故。李存渥深诃诋之,李继韬心不自安,复赂伶阉,求归本镇,后唐庄宗不听。李继韬潜令纪纲书谕李继远,欲军城更变,望天子遣己安抚。事泄,斩于天津桥南。”
李继韬被李存勖杀死后,李继韬的亲兵队伍被收编,郭威进了后唐军队,入了庄宗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
李继韬直到身死,也想不到,他无意间招进来的一个小兵,竟在多年后成为后周的开国之君。
李嗣昭一共有7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得到善终,其他或自相残杀,或被赐死,或被诛杀。
(本文为专稿原创。侵权必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