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介绍-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
中国县域介绍-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河南省安阳市。北邻河北省魏县,东接濮阳、清丰,南接滑县、鹤壁浚县,西连安阳、汤阴。内黄地处黄河故道,因黄河而得名,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春秋时期政治家商鞅、东晋十六国时期冉魏皇帝冉闵、唐代大诗人沈佺期的故里,楚霸王项羽夺军救赵、“破釜沉舟”之地,民族英雄岳飞童年生活成长的地方。境内的三杨庄遗址是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庞贝古城”,2010年并列入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中文名称
内黄
外文名称
Neihuang County
行政区类别
县、小城市(Ⅰ型小城市)
所属地区
河南安阳市
下辖地区
7镇10乡2街道
政府驻地
人民路西段
电话区号
0372
邮政区码
456350
地理位置
河南省北部
面 积
1146平方千米
人 口
76.34万人(2011年)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二帝陵,三杨庄遗址
机 场
安阳豫东北机场
车牌代码
豫E
GDP
133.3亿元(2012年)
名 人
商鞅、冉闵、沈佺期
森林覆盖率
42%
特色名吃
内黄灌肠、扒糕、羊头、大枣
旅游观光
内黄县故道槐林
内黄县故道槐林
内黄槐林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防风固沙为主要目的的植树造林活动,现已形成12万亩规模,集中在县南二帝陵区和县西老塔坡。槐林环抱,二帝陵和唐塔显得更古朴典雅。三春时节,槐花盛开,幽香扑鼻,槐花既是野餐美味,可蒸可调,也是蜜源,赶蜂人汇集在这里,蜂群嘤嗡,以酿制的槐花蜜而闻名。夏秋时节,蝈蝈潜伏草丛,鸣唱此起彼伏。
千年枣园
千年枣园
千年古枣园在六村乡千口村,紧临汤濮铁路。古枣园占地面积500亩,树龄大多在1000年以上,树围在170㎝左右,古枣树树冠开张,树势雄伟,虬髯盘旋,一棵挨着一棵。其中枣树王胸围190㎝以上,几个侧干的直径也达120㎝。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在千口一带搜捕刘汉生、王从吾等早期共产党人,对红色沙区革命根据地疯狂扫荡,千口村外围的枣树被毁,中间的枣树幸免于难。直到如今,外围重新栽植的枣树和内圈的古枣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古枣树仍长势喜人,成了战争风雨的见证。
内黄县大兴寺塔
内黄县大兴寺塔
大兴寺塔位于内黄县城西南17.5公里处,因地属裴村,俗称裴村塔。该塔建在大兴寺遗址上,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四周万亩森林环护,该塔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将近1400年的历史。经过多次地震和洪水冲击,仍巍然屹立。无梁殿位于内黄县城西南25公里高堤乡嘴头村西。原为玄武帝庙大殿,因建筑无梁而得名,它不仅有极高的考古价值,而且对研究建筑物的抗震、抗洪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黄县二帝陵
内黄县二帝陵
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是上古时代“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2000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镇境内。上古时代,颛顼帝喾二帝在内黄建都立业,黄河古道上留下了灿烂的华夏文明。1986年,二帝陵被世人发现,后经对陵墓区和祭祀区上面厚厚的积沙进行初步清理,元、明、清历代御祭碑碣165通展现于世人面前,中轴线上御桥、山门、陵冢、拜殿等唐至清代12处建筑和基址也连续被发现。二帝在内黄建业定都后,完成了华夏文化统一大业,然后通过频繁的社会交往和生存斗争,最后融合为一体,形成为华夏族群,同时也产生出大量的姓和氏。在梁庄镇曹李庄村东开挖引黄工程中新发现的一块唐开元二年的墓志上有明确记载,一位姓窦的官太爷就把自己的墓地选在了二帝陵的旁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