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警花“尧妈”工作受了不少委屈,称“不帮群众心里过意不去”
赣州警花“尧妈”工作受了不少委屈,称“不帮群众心里过意不去”
只有真情才能融化“坚冰”
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民警尧珍秀坚守信访岗位长达十年 接访群众4000多人次
◎文/范轶群 新法制报记者黄志良
踏进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的大门,说起“尧妈”,没有人不知道是谁。
“尧妈”叫尧珍秀,年纪不大,性格温柔,责任感强。从警20多年,“尧妈”在多个警种岗位工作过,公安信访的岗位从2009年至今,一干就是10年。
相比于其他岗位,信访,特别是公安信访,其工作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相对多些。10年来,由公安信访“新人”到能解决棘手问题的“尧妈”,尧珍秀主要有几样法宝:法理、真情和责任感。 “只有真情才能融化‘坚冰’”,十年间,她言行一致。
建章立制 干信访先学法
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信访室,位于该分局大院内。记者进门采访时,便看到墙上挂满了各类奖章、奖牌以及群众赠送的锦旗。
荣誉背后,离不开信访室主任尧珍秀的努力和付出。
尧珍秀是一名“老警察”,已有24年警龄了。她先后在交警、法制、信访等部门工作,“其中,信访是干的最久的,十年了”。
“坦白讲,当时来这里,我压力蛮大。”回忆起2009年6月刚到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信访室的情形,尧珍秀说了六个字,“人员少、任务重。”怎么才能让工作有起色?一番摸索后,尧珍秀想到了从法制入手,先建章立制。
于是,她大力推进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升信访工作标准,并从建立信访台账、规范办理流程、限期办理办结等工作环节入手,先后建立完善了《规范信访工作的几点意见》、《信访工作考核办法》、《信访案件评审倒查追责规定》等十几项长效工作机制。
“信访工作,光靠人是不够的,法律和制度尤其重要。”目前,尧珍秀带头建立的一些制度,已经成为了赣州市乃至全省的标杆和范本。
在尧珍秀的坚持下,该分局确立了每周五局领导接访、《每周访情》通报、《每月信访动态》分析、每季度定期考核等制度,全面推进分局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此外,在传统“面对面”接访的同时,她较早开始利用网上QQ和微博等现代“网上对话”接访模式,不断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信访,合理表达诉求,建立局属各单位兼职信访员队伍及信访工作微信群,有效推进各项信访工作落实。
多年来,为推动信访工作更加规范化,尧珍秀充分运用信访工作建议、信访工作督办、信访工作追责三项权利。 在她的带领下,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信访室获得省、市“公安信访窗口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章贡公安信访绩效考评连续10年全市第一。她个人先后获得“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群众贴心人——全省十佳信访民警”、“赣州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
十年坚守 用真情融化“坚冰”
做一件事不难,最难的是坚持做好同一件事情。在公安信访的岗位上十年来,尧珍秀靠什么坚持下去,并乐此不疲?
“信访,其实就是和人打交道。”采访时,尧珍秀道出了自己的“秘诀”。她告诉记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走到信访这一步,总是有些事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事情如果不能圆满解决,在公安部门和信访者之间,那块“坚冰”就会一直横在那里。如果积压过久过多,不得释放,后果可能非常严重。怎么办?只有靠真情去把“坚冰”融化掉。
为此,除了从法律层面加大信访督导力度外,平时工作中,尧珍秀尤其注重人文关怀。为了化解信访积案,她常常往返司法部门和律师事务所,引导当事人通过司法程序进行法律援助,多少次劳苦奔波,多少次苦口婆心,只为化解“坚冰”,从而让群众对公安机关认可。
距今过去4年之久,信访人赖某仍然记得2015年1月的那一天,在尧珍秀的帮助下,他终于领到了15万元司法救助金。
“这也是我难忘的一天,持续的努力没有白费。”2013年5月6日,信访人赖某反映,其有精神疾病的侄女杀害其妻女,其本人被砍成重伤,要求追究侄女刑事责任,赔偿医药费、丧葬费等。
要正义,要赔偿。面对痛失至亲、经济困窘、精神崩溃的赖某,尧珍秀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一方面从法律层面加大案件办理信访督导力度,跟踪推进办案进展情况;一方面从人文关怀入手,开展疏导和感化工作,协调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司法救助金。
终于,在她的积极奔走下,救助金得到落实。随后,尧珍秀又驱车5小时陪同赖某领取救助金,并连夜返回赣州。“那一次,回来已经是凌晨2点。”
其实,像这样的故事,尧珍秀还有很多很多。十年来,在这个岗位上,尧珍秀共督导办结信访事项7863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抓落实”。面对面接访群众3529批4398人次,到群众家中走访276户、297次。为群众协调法律援助98件次,协调申请救助金261.1323万元,收到群众锦旗感谢信73面次。
“不帮群众心里过意不去”
在公安信访这条路上,因为认真,尧珍秀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纠正民警执法问题并提出问题多次,起初,一些领导同事不理解,尧珍秀受了不少委屈。如今,通过她的努力和付出,系统内部的同事和领导以及信访者,对公安信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比以前进步了很多。
“还是要坚持,有些东西真的是看不下去,不帮群众心里过意不去。”采访时,记者感受到,十年来,支持尧珍秀走下去的动力中,始终贯穿着责任两个字。这份责任感,无论是在任何时候,不管是不是她本职工作,都驱使她遇难而上,帮助他人。
2018年5月16日,一位老太太带着孙子拿着一封1991年的“家书信”来到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信访室,请求民警寻找在赣州失联的亲人。尧珍秀很热情地接待了祖孙二人。
“经了解,老太太今年92岁。”尧珍秀向记者介绍,与亲人失去联系近70年,因为老太太思亲,其40岁的孙子放弃工作时间,特意陪同她寻找亲人。
由于老太太只提供了一封信和寄信人姓名,在通过多方查找未发现有效信息、向有关部门求助也未有下文后,尧珍秀一直向老太太询问细节,让老太太回忆,之后她细心地发现老太太浓浓“客家乡音”未改。
经过进一步询问,老太太说出了“太湖江”“湖江面”“新圩”等字样。尧珍秀立即与赣县区公安局有关部门联系,找到了有价值的线索和信息。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经过章贡和赣县两地警方的共同努力,老太太终于和家人团聚了。失散多年的亲人相见、相拥,场面格外激动和温情。
事后,老太太及亲人专门发来“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章贡和赣县公安民警,为我找到了亲人”的致谢信息。至今,逢年过节,她们总会发信息相互问候,这也让尧珍秀倍感温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