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傅作义:坚持长城抗战,取得五原大捷,主政绥远有良方
抗日名将傅作义:坚持长城抗战,取得五原大捷,主政绥远有良方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北平城,历时两个多月的平津战役结束。当千年古都完好无损地交还给人民时,作为国民党华北最高长官的傅作义,赢得了高度赞许。这位出身于晋绥军的军阀,抗战期间深明大义,坚持对日作战,在民族大义前展现出高度的爱国责任。
军阀混战,涿州成名
在阎锡山的晋绥军中,傅作义绝对是战将级别。1918年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傅作义,回到老家山西参军。从小小的见习官到后来的军长,傅作义凭借着赫赫战功一路走来,尤其是涿州守卫战一战成名。以不足万人的孤军坚守,抵挡住奉军三万人的轮番进攻。此役过后,傅作义成为各方纷纷拉拢的重要人物。
1927年9月,阎锡山与冯玉祥联手对抗奉系,在华北京畿一带展开激烈战争。一开始晋军出其不意,来势迅猛,等到奉系站稳脚跟后,晋绥军纷纷后撤。善于保存实力的阎锡山,一溜烟跑回娘子关,殊不知还有一支晋军孤悬敌阵。作为东出进攻的晋军第四师,此时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然而身为师长的傅作义,却表现出军人特有的坚毅。
从这一年的10月中旬开始,奉军先后集结三万多人参战,炮兵、空军、坦克甚至毒气弹都上阵,但是傅作义依靠城墙工事,对部队进行严密布防,硬是强顶了三个月。奉军由张学良统一指挥,最终在涿洲城弹尽粮绝,多方势力联合协调下,才最终停止了攻防。能攻善守的傅作义经此一战,奠定了晋绥军主力战将的地位。
长城抗战,五原大捷
1931年底,傅作义实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部司令。身处华北抗战第一线的傅作义,自九一八事变起就曾经联名通电要求抗日。1933年1月3日,日军侵占山海关,中国军民开始长城抗战。身为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发表《告全省民众书》,号召大家“奋起救国御侮”。傅作义亲自指挥,率领全体官兵英勇抗战。
然而,就在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之时,国民政府却与日军达成协议——《塘沽协定》。不仅承认了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的事实,而且让绥远成为日军进出华北的前沿阵地。此后,日军不断对傅作义进行劝降和进攻。1936年4月,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到绥远劝降,遭到傅作义的严词拒绝。
同年11月,日本驻蒙古的特务机关长挑起战争,分三路向红格尔图发起猛攻。傅作义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千里疾驰直奔敌军后方,日军全线溃败。全面战争爆发后,傅作义坚持山西和绥远的抗战。从1939年12月,傅作义先是奇袭包头,烧毁日军辎重;后又率部收复五原,血战两昼夜,歼敌三百余人。五原大捷让傅作义赢得全国各党派的赞誉。
团结抗日,注重民生
在国民党阵营中,傅作义相对是比较开明的。无论是坚持抗战,反对妥协;还是联共抗日,学习进步,傅作义都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他与八路军120师信使不断,多次拜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虚心请教、联合抗日。从1931年主政绥远以来,傅作义励精图治,发展生产,让这里成为国民政府的模范省份。
他不仅和八路军互通情报,建立联防,而且真心赞成共产党提出的全民抗战。他拜读毛主席的著作,信服周恩来的人品,与牺盟会的续范廷交往甚密。为了进一步充实力量,他通过120师的帮助,吸收了许多延安公学和抗大毕业的学员。然而,傅作义的种种做法引起了阎锡山的忌恨,扬言他“把部队带赤化了”,“35军已成为七路半了”。
迫于国民政府的重重压力,傅作义最终把大部分共产党员礼送出境。实力派的傅作义,在绥远苦心经营,他提出“移民、实边、发展生产、巩固国防”,开始整军经武,发展生产。他消解匪患,整顿经济,疏浚河渠,严肃官风。也正是在绥远的治水经验,为他建国后担任水利部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后记
全面内战爆发后,傅作义加入蒋介石的阵营,而他本人成为华北剿总司令。1948年11月底,华北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联合向傅作义发起进攻,平津战役以傅作义的和平解决而结束。建国后傅作义任水利部长,在新的领域为人民继续造福!#暑期创作大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