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阵法之七星北斗阵
古代阵法之七星北斗阵
七星北斗阵,全名为天罡北斗七星剑阵,是"射雕英雄传"中"全真教"的第一任教主"王重阳"所开创的镇教武功。随着阵式变化,七人既可联手往复,流转不息。阵法的编排结合道教一元、两仪、三才、四相、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的流变规律,通过武当传统功夫的演绎来诠释中国的“道”文化。
影视剧中七星北斗阵对敌
按照道教的养生修炼之道,此图有定位的功能,面对满天星斗,可以按七星图上的不同时节、不同方位,朝着不同的星斗练功,从中接受大自然中对人类有益的生命物质,有利于养生和健身。
北斗七星星位
“北斗七星阵图”是道教武术中的一种基本步法。该石刻清楚地标明了生门、死门等星宿方位,对进一步研究道教武术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天罡北斗阵是全真七子集体御敌的阵法。按北斗星座的方位,七人盘膝而坐,马钰位当天枢,谭处端位当天璇,刘处玄位录天玑,丘处机位当天权,四人组成斗魁;王处一位当玉衡,郝大通位当开阳,孙不二位当瑶光,三人组成斗柄。北斗七星中以天权光度最暗,却是居魁柄相接之处,最是冲要,因此由七子中武功最强的丘处机承当,斗柄中玉衡为主,由武功次强的王处一承当。
影视剧全真七子对敌
迎敌时只出一掌,另一掌却搭在身旁之人身上,敌人来攻时,正面首当其冲者不用出力招架,却由身旁道侣侧击反攻,犹如一人身兼数人功力,的确威不可当.若是陷入天罡北斗阵,除非将七人中打倒一人,否则决然无法逃出.阵中七人以静制动,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腰则首尾皆应,牢牢将敌人困于阵中,但是若深谙此阵奥妙,抢占北极星位,便能以主驱奴,制得北斗阵缚手缚脚,不得自由施展.后来,这一阵法成为全真派集体御敌的法宝,可单由七人布阵,也可由九十八人布阵,每七人一组,布成十四个天罡北斗阵,和每七个北斗阵又布成一个大北斗阵一正一奇,相生相克,互为犄角,更是威力无穷。
金庸武侠小说中有三次关于阵法对敌的描写:“金真七子用阵法,第一次是和梅超风相斗,全真七子马钰位当天枢,谭处端位当天璇,刘处玄位当天玑,丘处机位当天权,四人组成斗魁;王处一位当玉衡,郝大通位当开阳,孙不二位当摇光,三人组成斗柄。北斗七星中以天权光度最暗,却是居魁柄相接之处,最是冲要,因此由七子中武功最强的丘处机承当,斗柄中以玉衡为主,由武功次强的王处一承当。“天权”“玉衡”正面御敌,两旁“天玑”“开阳”发掌侧击,后面“摇光”与“天璇”也转了上来。结果梅超风不敌全真七子,却因黄药师的到来而结束。
全真七子对战梅超风
全真七子误以为周伯通已死,将黄药师围入天罡北斗阵中。黄药师连移三次方位,不是王处一转动斗柄,就是丘处机带动斗魁,始终不让他抢到马钰左侧。双方都是骑虎难下,不得不出全力周旋。黄药师在大半个时辰之中连变十三般奇门武功,始终只能打成平手,直斗到晨鸡齐唱,阳光入屋,八人兀自未分胜负。结果因欧阳锋一掌打死谭处端而使阵法大乱。
全真七子对战黄老邪
第三次使用天罡北斗阵,只是长真子谭处端死,“天璇”之位便由柯镇恶接充,只是他武功较逊,又不谙阵法,是以再由尹志平守护背后,临时再加指点。但见全真六子各舞长剑,进退散合,围着黄药师打得甚是激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