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抗日爱国名将陶广
「文史」抗日爱国名将陶广
抗日爱国名将陶广
陶广,字思安,清光绪十三年(1887)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泗汾镇盐山桥一农家。自幼读私塾十年,15岁到当地鸿鑫糕饼坊当学徒。18岁考入醴陵瓷业学堂彩绘专业,毕业后入县瓷业公司当彩绘工。
在反帝反清革命风暴的影响下,陶广决定投身革命,先是就读于北京宪兵学校,后考入江西讲武堂,毕业后,在蔡锷部下当参谋。后回湖南,在程潜、唐生智等部下任职。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26团团长,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身先士卒,功绩卓越,升任旅长。10月,陶部攻克武昌,升任为师长。
《陶师长传》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陶广不执行蒋屠杀共产党人的命令,还给下属中的共产党员发给路费,一一遣散。193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军长,授中将军衔。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陶广率28军的四个师直奔浙江东海前沿阵地。日寇在金山卫强行登陆,遭到陶广部顽强抵抗。萧山附近一役极为壮烈,62师团长张崆一、营长谢康全殉职,五个连级军官阵亡,士兵牺牲也很大。但日寇伤亡更加惨重,挫败了日寇的凶焰。陶广以战功擢升为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三战区第一游击区总指挥,仍兼第28军军长。
1939年5月,陶广率一个师进入杭嘉湖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掩护和支持,多次粉碎日寇的“大扫荡”。
陶广治军严明,秋毫无犯,经常以良心道义教育官兵。亲自编撰《良心军纪》、《精神讲话》等教程材,所部人手一本,并亲自讲授。他常说:“对日寇作战,一定要保持与老百姓鱼水似的关系,才能克敌制胜”。
在抗日战争时期,陶广对并肩作战的新四军一贯友好相处,对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竭诚拥护。与新四军潘玉林部相互掩护支援,不断进袭日寇据点,并及时制止国民党反动顽固派在其所属防区制造的摩擦。在顾祝同等发动的“皖南事变”时,驻防在浙西一带的陶广部拒不参与此次事变。此举受到继任新四军军长陈毅的赞赏,也引得蒋介石对其的猜忌至深。
蒋介石对陶广这样坚持抗日,维护国共合作的爱国将领,视为异己。枪械弹药补充少,军饷给养常克扣。还长期故意不给予陶广集团军司令正职,长期屈居人下。
1945年抗战胜利,蒋介石将陶广总部裁撤,部队整编瓦解,陶广愤然退役,隐居杭州。
1946年,李济深从香港来杭州,与陶密谈数小时,内容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事宜。1948年1月,陶广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开始从事策反工作。陶广到处奔走,号召其旧部弃暗投明,相机起义。陶的行动被国民党特务盯上,1949年3月30日,陶广被浙江省警备司令部秘密关押,逼他说出参加“民革”策反活动情况。后经多方营救获释。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陶广以民主人士看待。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及“民革”中央主席的李济深,亲笔致函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谭震林,证明陶广系“民革”成员,曾作策反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司令员、醴陵老乡宋时轮将军亲临陶家看望。上海市长陈毅也在上海会见了陶广。
在陶广组建“民革”浙江省委工作中,因高血压引发脑溢血,陶广于1951年8月25日在杭州去世,终年65岁。
(牛八原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