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之王用汲 内柔外刚之贤者
大明王朝之王用汲 内柔外刚之贤者
大明王朝 王用汲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喜欢历史剧的朋友可以去刷一刷。这部剧中主要描述了三股势力,以严嵩为代表的贪腐派,以高拱,徐阶代表的清流,明朝时走上政治舞台的皇帝的代言人太监及太监的主子嘉靖帝。围绕浙江改稻为桑这个事件对各方势力进行了一系列地刻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群体戏。
剧中环环相扣,情节引人入胜。许多人物都是值得仔细分析和推敲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建德新任知县--王用汲。
★谦虚有礼 待人君子
王用汲的第一次出场是在海瑞上任前去巡抚衙门报道时,海瑞当时进到屋内,正看见一个人已经坐在那里。那人起身先自我介绍,"在下王用汲,新任建德知县。"
王用汲,字润莲。人如其名,初识时并无给人留下太惊艳的印象,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就像水中的莲花,以它独有的魅力,一点一点的浸润到看剧人的心里。
在毁堤淹田的事情发生后,两个人都是新委任的知县。一个是被淹了整个县的淳安知县,一个是淹了半个县的建德知县。王用汲本身是进士出身,且之前也是知县。海瑞是举人,且之前只是一个教书的。但是王用汲并没有看不起海瑞,而是以海刚峰,海笔架相称。
大明王朝 王用汲
后来说到之后要处理的事,也是直言,"你在前面,我尽力跟上。",把自己的姿态摆的很低,很尊重海瑞。
★ 心系百姓 仗义直言
在上任前,高瀚文,海瑞,以及王用汲一起参加了由郑泌昌组织的高瀚文提出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方略的详细实施细则的讨论。第一次,高瀚文是严厉拒绝的,第二次,由于高瀚文被郑泌昌,沈一石联合使了美人计,被人要挟,闭口不言。
这个时候,王用汲第一个站出来,提出质疑,"上一次高大人严厉拒绝,这一次,细则一字未改,大人为什么又同意?",同时,他摆事实讲数据,细数建德百姓的现状,陈述百姓生活之艰难,恳请上面的大人再考虑细则的具体条陈。
他知道自己这么做,对他没有什么好处,因为知道百姓苦,知道应该以百姓为重,所以他还是勇敢的站了出来。
★ 知大局 识大体
大明王朝剧照
后来两个人被皇上钦点同时作为陪审,审理郑泌昌,何茂才贪墨一案,又在巡抚衙门见面了。而这次巡抚衙门对他两的安排和上次相比,可以说是天差万别。
上一次可以说及尽羞辱,而这一次则及尽逢迎。海瑞生气的让人把东西都撤走。王用汲淡然把他拉到自己屋子里,让他先坐下,说了下面的一段话。
"朝廷派了赵贞吉任浙江巡抚,主审此案,又派了你我二人陪审。赵贞吉是徐阁老的学生,徐阁老是裕王的师傅,你我二人是裕王下面的人举荐的人,这样说我们都是裕王一派的人,上面的意思已经很明显,皇上这是要倒严啊。"
直接点明朝廷要倒严的意图,海瑞听了,也点头表示认可。但是倒严非同小可,事实上当时的情况也并不明朗。所以王用汲又提到,在这件事上要"小事上不糊涂,大事上糊涂"。
大明王朝剧照
接着又点明朝廷的本意是"投鼠忌器",硕鼠可以打,器不可动。点明这次他们能受到如此待遇,也是制造局的安排,目的就是让他们查案的时候知道什么该查,什么不该查,不要牵扯到宫里。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用汲作为一个小小的知县,对世事可谓是洞如观火,识大体懂大局,知道有些东西不能硬碰硬。相比海瑞的嫉恶如仇,至刚至阳,王用汲则更加的沉稳炼达,懂朝局知大体。
★知世故而不世故 外柔内刚
后来海瑞因提审郑,何二人捅了马蜂窝,王用汲并没有像赵贞吉和谭纶那样避之不及,把问题都甩手给海瑞,而是坚定的选择站到海瑞的一边,和海瑞共进退。以他的睿智,他肯定知道这个时候把自己剥离出来才是上策,但是他并没有那样做。
大明王朝 王用汲
他直言,"你未免把我大明进士出身的官员看的太轻了。"他是两榜进士出身,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也知民间疾苦,为国为民,大事来临也会承担起作为一县之长的责任,实属一个外柔内刚的贤者。
海瑞字刚峰,人和他的名字一样刚烈,这样的一个人却很诚挚的说,他此次来浙江交了两个可以托付交心的人,一个是李时珍,另一个就是王润莲。可见王用汲确实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
大明王朝 王用汲
王用汲作为一个知县,上能识大体懂朝局,且不随泊逐流,下能识百姓苦,懂百姓难,为百姓仗义直言。在大问题上有自己的看法主见,能守得住自己的底线,实属一个不可多得的贤者。谦谦君子,润玉如莲,说的就是王用汲这样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