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杂谈 > >正文

​史说我军的部队文工团

摘要史说我军的部队文工团 近期,随着电影《芳华》的热映,我军的部队文工团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部队文工团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充满着神秘感,穿着军装的文艺工作者,曾经在人们...

史说我军的部队文工团

近期,随着电影《芳华》的热映,我军的部队文工团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部队文工团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充满着神秘感,穿着军装的文艺工作者,曾经在人们眼里充满着向往。那么,部队文工团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呢?

电影《芳华》剧照

文工团的产生

我党从建党开始就注重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十分重视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我党有了自己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更是将宣传融入到部队日常管理之中。部队在战斗和行军的间隙,就有了一些简单的歌谣和化妆表演,以鼓舞士气,活跃部队情绪。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起义军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在连队建立党支部和士兵委员会,规定士兵委员会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展文化活动。这是我军成长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也是我军文化宣传工作的真正起点。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大队(连)士兵委员会内设立俱乐部;军政治部宣传科设立艺术股,出版石印或油印画报。从此,文艺成了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了有领导、有组织的发展阶段。即便在艰苦的长征途中,面对层层围追堵截,文艺队伍也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激发我军的精神斗志,提升战斗力量,还在沿途用多种文学、艺术形式宣传、发动百姓,赢得了各族民众广泛支持。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问题,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满怀激情地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人民军队对文艺宣传十分重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鼓舞了士气,动员了民众,而且感化争取了许多日军俘虏,成为军事宣传史上的奇迹。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部队文艺宣传作用也很突出,黄继光就是通过文艺宣传学习了董存瑞的故事,从而做到舍身堵枪眼。许多国民党的俘虏兵就是观看了《白毛女》等作品后改变了自己的政治观,成为革命战士。

文工团的编制

军队的宣传队伍在建军之初就开始存在,并且不断壮大,而“文工团”这个名称的正式出现,则要到1949年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军各兵种、大军区都相继成立了文艺工作团,简称文工团。文工团成员由原部队内的文艺团体队员组成。部队文工团以归属单位划分,共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隶属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文工团,即总政话剧团、歌舞团、歌剧团等。1980年12月,总政文工团建制撤销,下属三个团分别独立。总政话剧团为中国话剧界高等演艺团体,是在1951年成立的总政治部文艺工作团戏剧队基础上扩建的。话剧团编制单列,定编为正师级单位。总政歌舞团成立于1953年,201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总政歌剧团成立于1956年,下设编导室、演员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舞美队、歌剧院、电视剧部等。

第二级是隶属于各军种以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的文工团,即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现火箭军政治部文工团)、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文工团。2016年,将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改为陆军总部文工团,原兰州军区政治部战斗文工团改为战略支援军文工团。

第三级是隶属于各大战区(军区)的文工团。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各大军区文工团都有冠名,大多以“战”或“前”字打头,如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沈阳军区“前进文工团”,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福州军区“前锋文工团”。也有不冠“战”或“前”字的,如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昆明军区“国防文工团”。大军区文工团也有不冠名的,即3个由二级军区升格为大军区的内蒙古军区、新疆军区、西藏军区文工团。建国后,原有11个大军区,先后将昆明、武汉、福州、乌鲁木齐4个大军区撤销,调整为7大军区;2016年,将北京、兰州军区文工团之外的5大军区文工团保留至5大战区。在七大军区时期,军区内的一些兵种、部门也设有文工团或宣传队。

由于行政部门的调整,各个文艺团体也随之调整。总政话剧团在组建过程中,就先后有原华北军政大学文工团、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文工团、装甲兵政治部文工团(原为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文工团)、军委工程兵学校文工团、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文工团(原抗大总校文工团)、西南军区政治部战斗文工团(原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总高级步兵学校文工团(原新四军雪枫剧社)、总后勤部文工团等8个单位并入,并从军队和地方等文艺团体中吸收了部分优秀人才,逐步形成了一个专业设备齐全、艺术人才众多的部队文艺团体。

文工团的活动

文工团有过辉煌时期。空军司令刘亚楼多次对空政文工团的同志说过这样的话:“我一手抓文,一手抓武。每年能打下几架敌机,演一台好戏,我的日子就好过一点儿了。”刘亚楼将空政文工团的地位和作用与航空兵、地空导弹兵看得同等重要。

文艺兵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基本上是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出早操,没有表演任务时,7点就必须到训练室进行专业培训,11点半吃午饭。午餐后午睡一小时,接着又是一下午的专业培训,直到下午5点结束训练。住在文工团周边的群众对文工团成员们的晨练一定印象深刻。

文艺兵的演出任务十分繁重。在总政2013年颁发的《关于规范大型文艺演出、加强文艺队伍教育管理的规定》中,规定了“总政治部歌舞团和各单位文工团每年要为部队贡献各类演出不少于100场,总政治部话剧团、歌剧团每年不少于60场,解放军军乐团在完成司礼任务的同时也需安排时间下部队演出。”有位青年歌唱家2013年参加了70余场慰问演出,条件艰苦时甚至一个星期都无法洗头。

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歌舞团经常赴气候变化无常的藏区演出。有一天,演出小队从山南出发不久,山洪夹杂着泥石流倾泻而下,汽车陷在激流汹涌的河水中。队长一声令下,队员们挽起裤腿冲向河心,硬是把车拽了回来。因为条件艰苦,演出小队的人员数量有限,舞蹈演员唱歌和歌唱演员跳舞,都是家常便饭。演出节目《鱼水情》中的连长就是话剧演员王宝瑞扮演的。大伙儿为了演好节目不分彼此,不争角色,一切为了舞台需要。而且,有的演出时根本没有幕间,只好同时把几套不同的演出服重重叠叠地套穿在一起。条件虽苦,演出的效果却很出彩,有一次现排现演《毛主席派人来》,现场官兵欢呼雀跃,掌声不断,队员们返场多次才下台,可见受欢迎的程度。

《芳华》作者严歌苓就曾在成都军区后勤部宣传队任舞蹈演员,后任成都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创作组创作员、铁道兵政治部创作组创作员、铁道工程指挥部创作组专业作家。军旅文工生涯,为她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前身由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和所属部队中的“前线”“抗敌”“拂晓”“淮南大众”等剧团组成。1946年与山东军区文工团一部分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文艺工作团。1950年在南京改编为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1955年由国防部命名为“前线歌舞团”。同年成立的前线话剧团前身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军部服务团及所属部队的“前线”“大众”等剧团。

前线歌舞团参加过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演出,以及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活动等重大演出。前线话剧团创作演出的《东进序曲》《霓虹灯下的哨兵》《虎踞钟山》等话剧均被拍成电影,享誉全国。2004年,前线歌舞团与话剧团合并成立“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

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铁鹰文工团也有一定知名度。笔者少年时期住在南京空军司令部宿舍大院,院内小学成立了学生宣传队,辅导老师就是请的铁鹰文工团团员。南空“小百灵”幼儿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幼儿歌舞全国闻名,与南空文工团的高水平辅导很有关系。

文工团的裁编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个部队文工团几乎是相互比赛着开出优厚条件吸引已经成名的艺术家入伍。这些特招的文工团员也引起了军队内部人士的不满。有人讽刺道,中国部队的将军可能是种类最多的,不仅有唱歌的将军,还有拉二胡的将军,甚至讲段子的也能当将军,前线杀敌的还不如唱歌、跳舞的。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做出裁军30万的决定,文工团列于其中。其实,历次军事改革,非战斗序列的文工团都首先调整。《南方周末》2013年的一篇报道称:经过数次调整,目前文工团的在编人数已经不多,各军区定编100人,加上总部的,全军在文工团编制内的人数不过2000多人。而各大军区文工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编现象。

2016年初,军改拉开帷幕。各军种只设一个专业的军乐团(主要承担礼仪任务,实行士官制)和一个半专业化的合唱团,基层部队可以组织官兵业余演出队。另外,国家从政策层面上建立了地方文艺团体为军队服务的机制。

“军乐队”作为军队的重要礼宾队伍,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实际上,最初的军乐队是战斗单位。中国自古就有“击鼓进攻,鸣金收兵”的说法,后来有了号手发号传令。在战场火力密度并未发展到足以威胁集群步兵之前,步兵作战必须保持非常密集的队形,这就需要所有人统一步伐。军乐队就是负责这个工作的,其音乐节奏就是步兵进攻或者撤退的号令。当时的军乐团扮演了今天通信兵和指挥信号兵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军乐队指挥通信的功能弱化了,转变为军队的礼仪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于1952年7月正式成立,隶属于总政治部,是军队大型音乐表演团体,也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管乐演奏团体,担负国家礼仪乐队的重任。全团400余人。

原总政歌剧团在军改中摘牌后,更名为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原总政歌舞团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一大批部队文工团开始裁编摘牌更名,团员们脱下军装,接受改编,继续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辛勤工作着。

部队文工团在各个历史时期作出的贡献和创作的优秀作品,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责任编辑 赵晓帆

邮箱 zxf2014@wsjh.com.cn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