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杂谈 > >正文

​丁可:生活皆有裂痕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摘要丁可:生活皆有裂痕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伍尔夫说:“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也有人说:真正的同体,是无所谓哪部分是“雌”,哪部分是“雄”,而是“超越性别”。 最开始...

丁可:生活皆有裂痕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伍尔夫说:“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也有人说:真正的同体,是无所谓哪部分是“雌”,哪部分是“雄”,而是“超越性别”。

最开始听到关于丁可的歌是《IF》,声音柔细而空灵,以为是一个欧美女歌手,后来才知他是一个男歌手,来自中国南方小城。

丁可并不算一个大众型的歌手,很多音乐更像自我的梦呓低语。

而自小受古典音乐影响的他,把自己的音乐打造成了极简主义,缓缓的钢琴和交替而出的弦乐配合着偶然为之的人声,像极了早期黑白片中的那些长镜头,静谧而优美。

而这种静谧又像一只猫咪,慵懒而敏感,唱着每个人内心的孤独。

他曾坦言:自己最爱喝酒,几乎天天都喝。

半醉半醒间进行自己的音乐创作,醉人的是他的音乐。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曾说: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场域,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场域才能释放自己。丁可也是如此,比起空灵,另一个形容他的词应该是迷幻。他不是写实主义者,但是从他的音乐中,你却能感受到每一次试探、期待、破灭、落失的真实性。

他将诸多抽象的意境,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境,在音乐旋律中一一呈现。这种感觉像是在脑海里放电影。犹如电影蒙太奇手法,把眼花缭乱的故事剪成一张张碎片,然后排列、重组。

以致你会惊叹为何有一个如此灵性的人能够感知到这些,以致他在无限制向感官世界深挖的时候,你会怀疑他是否真的有心。如果真的有心,在敏锐之处是会感到疼痛的,但是他一直在向前走,一直给你呈现惊艳的一面。

而他的照片中常有一面是藏在阴影里的,有时清醒的人是旁观这个世界的人。

丁可的音乐离不开电影,他的部分作品的灵感也正是取自于电影。在他为数不多的演出中,黑白色的长镜头是其必不可少的渲染道具。他尝试用这些画面抵达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脆弱和敏感。

他曾为《踏血寻梅》创作了23首配乐,插曲《漆黑的海上》入围金马奖及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两个奖项。

台湾大师级剪辑师廖庆松曾表达过他对这部片子的看法:“就是孤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不只是佳梅,不只丁子聪,不只是臧Sir,连丁子聪的邻居婆婆、那只猫、佳梅的妈妈、姐姐,全都是孤独的,这些角色,在整个城市空间里都是疏离的感觉。”

而丁可认为自己的音乐风格与这部电影最为契合之处就是:都在描绘生命的残酷,还有残酷的美,孤独的美。

在丁可的音乐里,你可能听到的大多是悲伤、孤独、沉郁。他独特的声线与弦乐的相融合,使得这些体会更加深刻。

而你只需静静地听,不会去在意这究竟是男声还是女声,只是默默地将自己的情绪放心地交给他。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