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历史 > >正文

​法国陆军由盛转衰的转折:普法战争

摘要法国陆军由盛转衰的转折:普法战争 1866年的普奥七星期战争,普鲁士以快而惊人的胜利搅乱了欧洲的均势。早先,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有支配欧洲大陆之势,虽然法兰西第二帝国内部并...

法国陆军由盛转衰的转折:普法战争

1866年的普奥七星期战争,普鲁士以快而惊人的胜利搅乱了欧洲的均势。早先,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有支配欧洲大陆之势,虽然法兰西第二帝国内部并不巩固,然而凭着法军在克里米亚战争和奥意法战争中不断获得的军事胜利平息了不少内部矛盾。然而此时的普鲁士在首相俾斯麦的筹划下,正积极使得自己在德意志联邦中扮演重要角色。1866年的普奥战争的胜利确定了其在德意志联邦中的领导地位,严重威胁到法国在欧陆的霸权。

法国当局意识到普鲁士的崛起对其地位的威胁,因此国会中的帝国主义分子遂提出一积极的对外政策,他们甚至把此政策看成是对国内慷慨让步政策的补偿。拿破仑三世要求俾斯麦同意,把莱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合并于法国,作为对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守中立的报偿。俾斯麦断然拒绝,并立即把拿破仑三世的这个意图通知了巴伐利亚国王及南德诸邦政府,从而在南德诸邦造成了令法国恐惧的心理。利用南德的这种心态,俾斯麦遂与它们缔结了秘密的攻守同盟条约。在这种情势下,只要打一场普法战争就可以激发南德诸邦的民族感情,就可以推动它们与北德联邦合并。

1870年战争的起因是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1868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因为私生活放荡,政局混乱而遭放逐,致使王位虚悬。西班牙的内阁会议决定寻找适合的继承者,其中与普鲁士国王有远亲关系的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似乎有希望成为候选人,消息不幸在6月底走漏,结果大大激怒了法国外长格拉蒙公爵,在当事人本人拒绝后他还威胁威廉一世,要求保证永远不染指西班牙王位,威廉圆滑的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但俾斯麦却在电报上做文章激怒了法国舆论界,正愁找不到出兵借口的法国皇帝,号称杜伊勒里宫的狐狸,神秘的斯芬克斯的拿破仑三世马上宣战。

第一阶段

1870年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但在此之前的数天法国已经开始动员,很多热衷的法国人支持这场战争,而包含极高比例之职业军人与经验丰富之退役军人的法军一致被认为无人能敌。但由于法军介入太多的殖民战争,使他忽略对付这个欧陆大敌时,应该在动员前先行计划,到7月底才集结于边境8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拿破仑三世将自己的军队作了3线部署:第1线为主力莱茵军团,辖3个军,配置在法德边境的提翁维尔和比奇之间,开始由法皇亲自指挥,后由巴赞元帅指挥;第2线为2个军,配置在斯特拉斯堡和麦茨,由麦克马洪元帅指挥;第3线为预备队2个军,配置在南锡和夏龙。这本来是一个先发制人的进攻部署,计划集中兵力迅速越过国界,向法兰克福突进,切断南北德意志的联系,迫使南德意志各邦保持中立,全力击败普鲁士。

但与此同时,普军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为总参谋长。计划集中优势兵力,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力图将法军主力歼灭于普法边境或将其赶到法国北方,继而进攻巴黎。普军动员计划周密,由铁路运输部队,至7月底,已于边境集结3个军团约47万人,火炮1584门。1870年8月2日,法军以3个师在萨尔布吕肯地区首先向普军发动进攻,但并无有力的作战行动,仅同敌人前卫部队进行一些小规模接触。普军旋于1870年8月4日转入进攻,越过国境。法军在边境地区不利的阵地上迎击普军的进攻,普鲁士王储弗里德里希·威廉的第三军团以10倍之众在维桑堡会战击败法军杜埃将军的师(1870年8月4日),法军死伤23%、1870年8月6日两军在沃尔特再战,法军重骑兵发动勇猛的冲锋,但普军卡尔·腓特烈亲王的第二军团有13万,重创麦克马洪元帅的第1军4万人。同日属于巴赞军团的法国弗罗萨尔将军的第2军也在福尔巴克被普军第一军团以压倒的人数优势击退,敞开了进入洛林的大门。

战后有一个战役间歇期,由于普军主力也未能充分展开,不能连续进攻,乘胜追击。而法军虽由于战前准备不足,在边境地区会战中打了败仗,但主力并未受到普军的重大打击,损失有限;同时边境的阵地是为进攻而设的,根本不适于防御。在这种态势下,法军主力理应有计划地撤向战区纵深,补充兵员,调整部署,待机与普军决战。但是,初战失败后立即产生政治影响,埃米勒·奥利维耶垮台,8月10日夏尔·库赞·蒙托邦组阁,此人已经74岁,属于皇后为首的主战派。由皇后摄政的巴黎政府出于维护本身统治的政治需要,一再干预前线指挥员的作战部署,阻止一线部队向战区纵深后撤;而身在前线指挥的法皇竟然也附命巴黎,从而铸成了自吃苦果的大错。本来由法皇指挥的主力莱茵军团,最初已下令向战略腹地夏龙兵营退却,但巴黎政府却认为,如果军队一撤退,首都就要造反,坚持不应后撤。于是,在1870年8月9日,法皇改变了原计划,停止部队撤退,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死守梅斯。1870年8月12日,疾病缠身的拿破仑三世把莱茵军团的指挥权交给了巴赞元帅。然而巴赞只有匹夫之勇,并无良好的指挥与战略能力,他犹豫不决,时而决心退向夏龙与麦克马洪会合,时而决心在梅斯防御。当最后决定向夏龙撤退时,已丧失时机,普军已逼近。经8月14日的马斯拉图尔之战和8月18日的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战役,两军都表现了难以置信的勇猛,法军炮火十分猛烈,康罗贝尔和格本捉对厮杀,虽然法军成功的击退了普军的攻击,并使得普军第一军团和王军禁卫军损失惨重,但未能打开通往凡尔登的道路,巴赞军团再次退回梅斯要塞,陷入了普军第1、第2军团7个军和3个骑兵师(16万人)合围中。

麦克马洪率军(12万余人、393门火炮,76门“米特拉约兹”(Mitrailleuse)机枪)退往夏龙。他原准备诱敌深入,在巴黎城下与普军决战。摄政的欧仁妮皇后和帝国首相八里桥伯爵夏尔·库赞·蒙托邦担心继续退却会在国内引起动荡或革命,皇后认为:“只有皇帝的敌人才会同意他返回巴黎”。1870年8月22日,由议长劳尔率领一个代表团来到法皇大本营,劝皇帝不要返回巴黎,命令麦克马洪向梅斯进发。接着,巴黎的摄政会议又给皇帝发来电报:“若不支援巴赞,则对于巴黎将发生极恶劣的后果。面临着这个局势,首都能否防御实颇有疑问。”于是皇帝又附命于巴黎。就这样,夏龙军团走上了在色当被歼的绝路。麦克马洪于1870年8月22日率军从兰斯出发前往梅斯。此时,从柏林传来一则假消息,说除围攻梅斯的部队外,普军决心全部向巴黎挺进。实际上普军第3军团仍在继续追击麦克-马洪军团,并向右实施大胆迂回,协同新编成的第4军团将麦克马洪率领的法军连同拿破仑三世一起围困于色当。

在1870年9月1日至2日,巴赞率领被围在梅斯的法军突围失败,成为代价最高的一次战役,此后法军纪律大坏,于此同时普法两军于色当进行决定性的大战,即色当会战。9月1日上午,普军占领了符里济、栋舍里等地,成功切断了法军西撤的道路,并从后堵截法军。而在当天中午,普军亦完成了对法军的合围,并以强大的火炮作出攻击。当时下午,在法军数次试图突围失败后,拿破仑三世被逼于下午4时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愿“将他的佩剑交到陛下的手中”。1870年9月2日,拿破仑三世正式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在这场战役中,法军损失10.4万人,普军只损失了9000多人。法国举国哗然。

普法战争期间,恩格斯在他发表的一系列战争短评中就指出,有三个基本错误导致色当惨败:“第一,法军在迎击敌人的进攻时所处的阵地,使获胜的德军能够楔入法军分散的各军之间,结果把法军割裂为两支独立的部队,并使它们彼此不能会合,甚至不能配合作战;第二,巴赞军团在麦茨行动迟疑,结果被紧紧地围困在那里;第三,援救巴赞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路线-,简直是唆使敌人俘虏全部援军。”恩格斯在这里讲的法军所犯的三个基本错误,究其原因,除巴黎政府的错误战略指导外,也和前线的最高指挥官的错误有关。

首先,当法军在边境初战失败决定后撤,而巴黎政府不让主力莱茵河军团后撤时,作为法军右翼部队统帅的麦克马洪理应审时度势,从战争的全局出发,率部向莱茵军团靠拢,以便协同作战。这样,莱茵军团就有可能避免被普军合围。但他却机械地单独退向夏龙,从而给普军提供了一个趁势把整个法军分割成两部分,进而予以各个击破的条件。

其次,退到梅斯的十几万法军,如果不是巴赞和拿破仑三世的因循贻误,也是完全有可能克服巴黎政府的阻挠,在陷入重围之前安全地后撤到夏龙地区的。但他们犹豫不决,仍想在麦茨要塞作毫无希望的固守,结果被普军堵住了退路;被围后,巴赞又消极等待援军,不积极组织突围。对此,恩格斯在他的《战争的危机》的短评中就敏锐地指出:如果巴赞不想把整个法国奉献给入侵者,不想使自己困在一个饥饿很快会迫使他投降的地方作战,他就应立即从麦茨退却。然而他仍在原地未动。

再次,更为直接的是麦克马洪违背作战的基本原则,选择了绕道边境城市色当去解救麦茨的错误行动路线。从当时战场的实际情况看,对麦克马洪来说,去麦茨的路线,最短、最快、最可靠的是直接穿过普军第3军团。当然,这样做既需要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又需要有战胜强敌的勇气和魄力,但他在这两个方面都缺乏应有的素质,因而也就不得不走上色当被歼的道路。色当这块弹丸之地,北面距离比利时边境只有8公里,西面和西南面又是一条大河——麦士河。会战过程中,10余万法军在普军四面夹击下,最后被挤压到纵深和正面仅三四公里的弧形地带内,既无法实施机动,又难以进行适当的疏开配置。这样,仅普军集中几百门火炮进行炮击所造成的损失,就足以使法军无法支持下去。

第二阶段

色当的惨败立即引发连锁反应,1870年9月4日,资产阶级趁机于法国国内发动政变,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组成以路易·朱尔·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国防政府”。至此,德国民族统一的障碍已消除,但普鲁士当局决心将战争继续下去,派兵向巴黎进军。从此,普鲁士所进行的战争已转变为侵略战争。对法国来说,普法战争到第二阶段已转变为进步的民族解放战争。人民要求实行普遍武装。“国防政府”企图与敌人勾结,阻止革命运动继续发展,并已着手同俾斯麦举行秘密谈判,此时慑于人民的压力,虽然拖了很久但被迫采取措施以加强巴黎的防务。德军向法国首都推进时如入无人之境,1870年9月19日即将巴黎团团围困。1870年9月23日,德军占领图勒,1870年9月27日,斯特拉斯堡守军投降。全靠人民的爱国热情,法国才得以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包括国民自卫军、自由射手和巴黎及其它要塞守军在内共约一百万人,其中巴黎有40万军队),这给普军指挥部带来了极大困难。所有德军被牵制在各要塞,继续围攻梅斯和巴黎。集结于图勒和布尔歇两地的法卢瓦尔集团军准备前去为巴黎解围。此时,法军莱茵集团军司令巴赞元帅却同敌人进行秘密谈判,这一叛变行为对共和制法国是个打击。结果,法国最精锐的一个集团军(17万人)在被围梅斯72天后,于1870年10月27日不战而降。恩格斯指出:“……这是战史上前所未闻的事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66页)。德军将由此而腾出的两个集团军压向法国卢瓦尔集团军和北方集团军,两个集团军均被德军主力部队所击败。 由于巴赞投降,法国政府又无意组织防御和同敌人进行秘密停战谈判,人民饥困交加,巴黎劳动群众遂于10月31日举行起义,但遭到镇压,1870年11月7日,卢瓦尔集团军发起进攻,1870年11月9日,在库尔姆附近击溃敌巴伐利亚第2军,占领奥尔良,但12月4日遭到德军反击,被迫退出奥尔良。

1871年1月,法北方集团军在圣康坦附近失利,东方集团军又在贝尔福附近遭到失败。法国战事每况愈下,处境艰危。1870年12月27日起,德军使用502门重炮对巴黎实施轰击。 巴黎守军被困4个月之久。在此期间,他们利用气球(先后有65个气球载164人飞出巴黎,包括坚决主抗抗战的甘必大)和信鸽与各野战集团军保持联系。 1871年1月22日,巴黎居民再次举行起义。法国政府镇压起义后,同德军指挥部进行了最后的谈判,于1月26日签订关于巴黎投降的条约,1月28日又签订了停战协定。巴黎要塞大部分炮台连同火炮和弹药移交给了德军,赔款2亿法郎。2月26日,草签凡尔赛和约。在国民议会批准和约草案之前,德国人获得了将军队开进巴黎的权利,这些军队到3月3日和约批准后才撤出巴黎。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成功,巴黎公社(1871)宣告成立,这个公社一直存在到5月28日。5月10日,德法两国签订法兰克福和约(1871),确认凡尔赛和约草案的基本条款,但条件更为苛刻,赔款从2亿法郎增加到50亿法郎,还要割让阿尔萨斯-洛林的大部分地区。

第一次凡尔赛和约如同一道魔咒在若干年后,同样的命运降临在德国人头上,一战结束后那份宰割德国的条约同样在凡尔赛宫签订,一种同态复仇笼罩着德法两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标签:

推荐阅读

  • ​日朝露梁海战简介:露梁海战历史真相是什么?露梁海战评价如何?

    日朝露梁海战简介:露梁海战历史真相是什么?露梁海战评价如何? 日朝露梁海战简介:露梁海战历史真相是什么?露梁海战评价如何?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日朝露梁海战简介 露梁海...

    2023-11-02 13:39:18
  • ​乾隆最宠爱的公主是谁?固伦和孝公主简介

    乾隆最宠爱的公主是谁?固伦和孝公主简介 固伦和孝 公主 (1775年—1823年),清高宗乾隆帝皇十女,母惇妃汪氏。公主于乾隆65岁时出生,因性格活泼,善骑射,容貌类似父亲,深得乾隆...

    2023-11-02 13:37:04
  • ​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书法家钟繇生平介绍及评价

    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书法家钟繇生平介绍及评价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

    2023-11-02 13:34:49
  • ​中国历史学家白寿彝简介:白寿彝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如何评价白寿

    中国历史学家白寿彝简介:白寿彝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如何评价白寿 白寿彝简介:白寿彝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如何评价白寿彝?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白寿彝简介 白寿彝(1909年—2000年...

    2023-11-02 13:32:34
  •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地图 日均侵华几千侵占中国地盘地图 AD1931-A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地图 日均侵华几千侵占中国地盘地图 AD1931-A :台湾 ...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一. 全省沦陷的省份 抗战期间,中国全省沦陷的省份总共有九个。分别是:台湾省、辽宁...

    2023-11-02 13:30:20
  • ​虎式坦克为何采用垂直装甲?

    虎式坦克为何采用垂直装甲? 如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关于当年德国虎式坦克的传奇丝毫没有显得褪色。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著名的重型坦克,虎式坦...

    2023-11-02 13:28:05
  • ​民国军阀吴佩孚生平简介:吴佩孚的故事有哪些?吴佩孚结局

    民国军阀吴佩孚生平简介:吴佩孚的故事有哪些?吴佩孚结局 吴佩孚生平简介:吴佩孚的故事是怎样的?吴佩孚的结局如何?本文马上为你介绍民国爱国将军吴佩孚的一生: 吴佩孚生...

    2023-11-02 13:25:50
  • ​东汉光武帝第一任郭皇后郭圣通生平 郭圣通结局 郭圣通子女

    东汉光武帝第一任郭皇后郭圣通生平 郭圣通结局 郭圣通子女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历史上的一位有道明君。他一生共有过两位皇后,与阴丽华的故事更是堪称帝后的一段佳话!今天小编...

    2023-11-02 03:38:47
  • ​AD1950长津湖之战简介 长津湖之战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影响

    AD1950长津湖之战简介 长津湖之战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影响 长津湖之战简介:长津湖之战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影响 名称:长津湖之战 时间:1950年11月27日 地点:朝鲜长津湖 参战方:中国,多国部...

    2023-11-02 03:36:33
  • ​许继慎:被张国焘错杀的红四军领导人

    许继慎:被张国焘错杀的红四军领导人 许继慎,1901年生于安徽六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在国民革命军中历任排、连、营长,叶挺独立团参谋长,第二十...

    2023-11-02 03:34:18
  • ​外蒙古是什么时候独立的 外蒙古是怎么独立的 外蒙古独立过程

    外蒙古是什么时候独立的 外蒙古是怎么独立的 外蒙古独立过程 今天的外蒙古原本是中国领土,然而它自1911年就开始了数十年的独立运动,直至1961年台湾当局放弃,蒙古国加入联合国...

    2023-11-02 03:32:03
  • ​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生平 魏文侯政绩 魏文侯子女

    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生平 魏文侯政绩 魏文侯子女 魏文侯(?~前396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正式建立者。魏文侯名斯。又名都。公元前445年,继魏桓子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 、魏被周...

    2023-11-02 03:29:49
  • ​北齐文宣皇后李祖娥生平 李祖娥结局 李祖娥子女

    北齐文宣皇后李祖娥生平 李祖娥结局 李祖娥子女 母仪天下,执掌后宫,珠维翠绕,前呼后拥,要雨得雨,要风得风,这是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皇后形象,在正常情况下,也的确如此—...

    2023-11-02 03:27:34
  • ​奥斯曼土耳其的历史起源

    奥斯曼土耳其的历史起源 《百劫红颜》这不电影或是小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相信只要看过的朋友们都会有一个印象,那就是从各种细节可以看出强大的法国却向一个名字很“土”...

    2023-11-02 03:25:19
  • ​延平王郑成功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及评价

    延平王郑成功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及评价 郑成功,字明俨、大木,又名福松,福建泉州南安人(公元1624~公元1662),因蒙永历帝封其为延平王,称“郑延平”,世俗又称其“国姓爷”。...

    2023-11-02 03:23:05
  • ​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艳人物历史介绍

    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艳人物历史介绍 秦淮八艳又称“金陵八艳”。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

    2023-11-02 03:20:50
  •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康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康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楚康王,芈姓,熊氏,名昭,楚庄王之孙,楚共王之长子;楚灵王,楚初王,楚平王之长兄。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共15年。即位五年,...

    2023-11-02 03:18:35
  • ​哪个朝代选妃程序最复杂

    哪个朝代选妃程序最复杂 明代挑选宫女皆奉钦命而行。据史载,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熹宗将举行大婚,先期从全国挑选13至16岁淑女5000人。 随后,皇帝分遣内监挑选美女,每百人...

    2023-11-01 17:09:24
  • ​黎姓人是蚩尤的后裔吗

    黎姓人是蚩尤的后裔吗 黎这个字指的是九黎部落,黎姓指的是九黎之后,而蚩尤又是九黎之君,因此黎姓人就是蚩尤的后裔。 蚩尤在被炎黄两帝打败后,绝大部分的九黎族都往南迁徙...

    2023-11-01 17:07:10
  •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都督是谁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都督是谁 推举的都督是黎元洪。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百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

    2023-11-01 17: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