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历史 > >正文

​日朝露梁海战简介:露梁海战历史真相是什么?露梁海战评价如何?

摘要日朝露梁海战简介:露梁海战历史真相是什么?露梁海战评价如何? 日朝露梁海战简介:露梁海战历史真相是什么?露梁海战评价如何?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日朝露梁海战简介 露梁海...

日朝露梁海战简介:露梁海战历史真相是什么?露梁海战评价如何?

日朝露梁海战简介:露梁海战历史真相是什么?露梁海战评价如何?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日朝露梁海战简介

露梁海战(韩文:노량대첩,译文:露梁大捷),是发生于公元16世纪末的一场海战,该战役因发生地露梁而得名。

露梁海战是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最后的一场海战,交战双方为中国明朝与朝鲜联军和日本军队的岛津立花一部,指挥官分别为:陈璘(中国)、邓子龙(中国)、李舜臣(朝鲜)、小西行长(日本)、岛津义弘(日本)等。战争结果以中朝联军获胜而结束。

这场海战,中国明朝派出军队抗日援朝,取得海战胜利。这场胜利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海洋战争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形势。

露梁海战背景

东南会战后,侵朝日军被压缩在东南沿海的顺天、泗川、南海一带。十月,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死讯传至朝鲜,日军全线撤退。当时,盘踞在朝鲜东南一隅之日军,除驻蔚山之第一军主力已先期撤退外,尚有兵力4.6万余人。

其撤退部署是:东部驻西生浦、梁山、竹岛各部,于十一月先行撤退,在釜山集结,候船返国;中部居昌之敌,就地上船迳返本国;西部驻顺天、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待东部日军撤离后,分头到巨济岛集结,再乘船回国。

露梁海战过程

驻朝鲜西部日军接到撤退命令后,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十一日起开始撤退。驻顺天之第二军先撤,接着,驻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依次到巨济岛集结,候船回国。

十一日晨,第二军部队登船待发。其先遣部队驶至光阳湾口的猫岛附近海面时,受到中朝联军水师的拦击,退路被截断。

为了突破重围,第二军编组了一支冲锋船队,连日向联军水师发起攻击,均未能奏效,只得向驻泗川、南海之日军求援。

此时,驻泗川、新城之日军第五军主力,在岛津义弘率领下,已经登船,只待涨潮出发,驶往巨济岛。岛津义弘接到小西行长的求援信后,当即率领这支庞大的船队,于十八日夜乘月色向露梁海峡疾驶,企图突入光阳湾,解小西行长之围。

中途与从南海开来之宗义智部船队会合。两支船队会合后,共有兵力万余人,舰船500余艘,于午夜开始通过露梁海峡。

陈璘、李舜臣获悉日援军西进的情报后,立即着手调整部署,决心在露梁以西海域,包围和歼灭救援之敌。其作战部署是:

一、以副将邓子龙率兵1000人,驾3艘巨舰为前锋,埋伏于露梁海北侧,待日船队通过海峡后,迂回到侧后发起攻击,切断其归路;

二、以陈璘率明朝水师主力为左军,泊昆阳之竹岛与水门洞港湾内正面阻击,待机出击;

三、以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为右军,进泊南海之观音浦,待机与明军夹击日军。

十九日丑时,石曼子(即岛津义弘)率军万余、战船500只西上,进入露梁海明军预伏地,遭陈璘部阻击,调头南下。天亮,日军发现前有伏兵,又向北回师,遭到北岸邓子龙部截击。联军三面合围,在露梁海与日军展开激战。

此时,“月挂西山,山影倒海,半边微明,我船无数,从阴影中来,将近贼船,前锋放火炮,呐喊直驶向贼,诸船皆应之。贼知我来,一时鸟铳齐发,声震海中,飞丸落于水中者如雨。”(《柳成龙惩毖录》卷二第六十八页)

联军驾船逼近日舰,跃上敌船,短兵肉搏。北岸邓子龙率士卒300登上朝鲜船,奋勇冲杀,由于众寡悬殊,邓子龙部旋即被日船包围。“子龙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跃上朝鲜船,直前奋击,贼死伤无数。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

战至中午,陈璘派水师副将陈蚕、游击季金率部来援。与此同时,中朝联军水师左右两路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大岛以东海面之日船队主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朝鲜李忠武公行述》对这场战斗作了生动的描述:“两军突发,左右掩击,炮鼓齐鸣,矢石交下,柴火乱投,杀喊之声,山海同撼。许多倭船,大半延燃,贼兵殊死血战,势不能支,乃进入观音浦,日已明矣。”

陈璘率主力与李舜臣夹击日舰,施放喷火筒,焚毁日军大部分战船。日军跳水登岸,又遭陆上明军截杀,死伤大半。石曼子(岛津义弘)不支,仅率50余只战船溃逃。

李舜臣率朝鲜水师跟踪追击,进入观音浦,再度与日军血战。陈璘也率中国水师赶来支援,用虎蹲炮连续轰击,日船纷纷起火。在一片混乱之中,日军仍垂死挣扎,拼命反击。

李舜臣领先督战,中弹牺牲。其侄李莞秘不发丧,鸣鼓挥旗,代叔父指挥,继续同中国水师并肩战斗。陈璘乘胜挥师西进,焚毁日军准备撤退的船只百余艘,并与陆路刘綎军夹攻顺天日军。小西行长率余部逃脱。

1598年,中朝联合水师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战船包围500艘日本战船,几乎全歼,日军死亡非常惨重。

露梁海战评价如何?

露梁海战是在近400余年前由中朝水军单独进行的,以切断敌人海上退路为目的的海上战役。这次战役给侵朝日军一部以重大打击、对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朝联军水师在这次海战中,密切配合,善于准确判断情况,并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部署,迅速转移兵力,依托岛岸、隐蔽待机,适时出击。

先对一部从海上撤退的敌军实施严密封锁,迫其求援;在另一部敌军来援时。又迅速与其交战,达到了歼灭岛津和立花家军队目的。

但是在岛津与立花家军(共一万七千)受毁灭打击的同时(具体损失人员则史书未有很明确记载),困守在顺天城的小西行长部一万三千人则从南海岛另一端跑掉了,同时日方主将岛津立花也得以全身而退,则参战的岛津立花军应当还有残部脱离战场。

冲破封锁线的日军又与早在釜山等待的加藤清正一万人,黑田长政与毛利吉成各五千人会合,撤回日本。

中朝两国水师在统一指挥下,密切协同,英勇奋战,是露梁海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朝鲜水师统帅李舜臣身先士卒,中国老将邓子龙奋不顾身,都在激战中英勇牺牲,牺牲后,其子仍“麾旗督战,向前不已”,表现了中朝两国军队勇敢善战,前仆后继,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有一种说法认为的是在露粱海战中被消灭的是岛津家的萨摩精锐,这导致了在关原合战时岛津家几乎无兵可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原合战的结局。

但根据NHK历史秘话中表述,关原合战时岛津义久只让弟弟岛津义弘带1500人前去,主力留下其实是为了对付之后可能的德川前来兴师问罪。故露梁海战与关原合战关系不大。

露梁海战历史真相

说到这场中日双方都宣称胜利的战役,即便放至近现代,这样的情况与道理也依然存在和通用。但凡是未能决出彻底胜负的战争或战役,事后交战双方都宣称胜利的例子也有不少。

稍远一些的有如日德兰海战,近一些的比如建国后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交战双方也都在战后大张旗鼓地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至少,交战两国的官方都并未承认战役或战争的失败。

那么,又为何会存在两方都宣称胜利、这样不符合逻辑的情况?除了国家面子和政府国内威信等因素外,有些情况,其实是因为各自的战略或战役目的都已达到了,所以各自宣称胜利也无可厚非。

如日德兰海战的国际公认看法是,德国海军的战术胜利,英国海军的战略胜利。而露梁海战,基本就属于这种情况。

日军达成了其战役的目的,岛津军成功救出了被困的小西行长,宣称作战取得胜利也有其道理所在。而明军的胜利,正如万历皇帝诏书中所言:“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在笔者个人看来,整场战争,本就并不在一战一城一将的得失,而是属于更高层面上、超出战役意义的战略目的,在附属国朝鲜的军事存在感与影响力。

说到“虽强必戮”这四个字,个人不禁想再多说两句。从这场迁延许久的战争,以及明军后期在攻坚战方面略显乏力的表现上来看,尽管的确是明朝取得了最后的战争胜利,赶走了日本侵略者,破灭了丰臣秀吉先取朝鲜、后占大明、进而染指印度、统治世界的幻想,这点确实无可厚非,也值得我们永远缅怀那些曾在千里之外奋战过的大明将士先辈们。

但万历皇帝或许也已从这个“虽强必戮”的“强”字中,有意无意地表露出,在这场战争中,事实上明军也并未能从军事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或者说,难以像战前最初预料的那样,用武力轻而易举地便可彻底解决掉这个曾一直小看的危险邻居。

至少,这场战争的胜利已比不上当初唐代白江口之战(或称白村江之战)时,唐军以一支偏师就将以倾国之兵而来的日军劈瓜砍菜般轻易摆平的绝对优势。

纵观唐代的白江口之战、明代的万历朝鲜之战、以及清代的中日甲午战争,(元代的渡海出征日本主要是受天气因素影响,两军并未大规模正面交战,所以暂未列入),至少,两国之间的差距自唐至清是在不断的缩小中,而且,在清代后期,日本已开始有了反超的趋势。

单就明代的这次万历朝鲜之战而言,也可能是明朝已到中后期的原因,军事上已显得略有乏力。而日本由于战国时代几十年的战火锤炼与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综合国力较东亚传统霸主——中国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在火绳枪等小规模火器(大规模火炮另算)的使用上,已不输于当时同样精熟火器的明军。

以至于在大多数守城战中,大量使用铁炮火绳枪的日军能做到不落下风,使得明军后期屡次强攻而不克。即便是战争前期被李如松强行攻破平壤城一战中,日军的铁炮火绳枪也给强攻的明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不得不说,与一千年前相对比,至万历朝鲜战争之时,日本已俨然再也不是唐代时那个差距悬殊、不堪一击、轻易用一支偏师便可轻松搞定的孱弱对手了。而到甲午之战时,情况自然也就更不必多说了。

因此,当偶尔看到某些朋友戏称日本战国不过是村长械斗时,或许是个人的杞人忧天,笔者总有些隐隐的担心。这样的玩笑,偶尔搞笑、夸张一下倒也无伤大雅,但是说到一个正确的历史观的问题上,片面的自我吹嘘、贬低对手却是个人认为不太可取的一种想法与观念。

但可惜的是,如今却有着尘嚣直上的蔓延之势。试问,如果日本战国真的是一群村长的械斗,那么,大明军队和几个东夷“村长”带来的“村民”不仅打了数年还没剿灭干净,最后的露梁海战中,乘着大明宝船的邓子龙和坐着龟甲船的李舜臣还被个“村长”率领的几百条“破船”和“村民”们给顺手搞死了,这样的结果,似乎只能说明,那些无数曾英勇奋战的明军将士,难道比一群“村民”还不如吗?

或许,客观、公允地正视对手,而非一味地意淫与吹嘘,才是对历史、也是对先辈们最好的尊重。说到这,虽然可能略显罗嗦,还是忍不住想多吐槽一下如今的某些历史剧,正是对时下类似虚浮意淫之风的具体体现。

其实,适当的夸张和演义,个人并不反对,在影视、小说等艺术作品里,甚至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对历史适度进行改编的《三国演义》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小说例子。

但是,像某些抗日神剧那样,拿着汤姆森冲锋枪横扫鬼子、甚至手雷炸飞机,笔者实在有些搞不懂,这些打着爱国主义、缅怀先辈大旗的抗日神剧,就是对先辈们英勇奋战的欧歌与赞颂吗?

个人觉得,那并非尊敬,而是亵渎与不敬。既是对历史的不敬,也是对先辈们的不敬,更是对后代的误导。早已牺牲的先辈们若有在天之灵,相信也必不会苟同这种严重违背事实的做法。

那么,什么才是尊敬呢?个人认为,与抗日神剧恰恰相反,还原历史真相,不避讳其间的失利与挫折、与敌人客观上的强大,正视艰难的岁月与曾经的困苦,才是对先辈们最大的尊敬与缅怀。

尽管看惯了YY神剧的朋友,对于这番话可能听着并不舒服,但笔者始终搞不太懂的一个逻辑是:如果敌人真的都像某些抗日神剧里面那么不堪一击、动辄被轻松扫死一片,那么打了八年还没能完全把如此饭桶一般的弱智敌人赶出去,到底是敌人没用,还是暗示我们的先辈更加无能呢?

当有朝一日后代理性地再回顾这段历史,又看到我们当代所拍出的各种抗日神剧时,到底是片中动辄死一片的日寇更可笑,还是对能拍出这样作品的时代与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感到更加可笑与荒谬?

我觉得,时间会给出答案。回到最初的主题上,对于网上关于露梁海战的各种夸大其词,结合事实的对比与个人的浅析,或许也正是这一风气与心态的另一种体现。

这,难道就是尊重与缅怀吗?或许,还原历史真相,正式实力不俗的对手,才是对先辈们奋战和成绩的最好证明。甚至即使偶遇小败,但却是在对阵一个强大的对手,也是虽败犹荣。

标签:

推荐阅读

  • ​乾隆最宠爱的公主是谁?固伦和孝公主简介

    乾隆最宠爱的公主是谁?固伦和孝公主简介 固伦和孝 公主 (1775年—1823年),清高宗乾隆帝皇十女,母惇妃汪氏。公主于乾隆65岁时出生,因性格活泼,善骑射,容貌类似父亲,深得乾隆...

    2023-11-02 13:37:04
  • ​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书法家钟繇生平介绍及评价

    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书法家钟繇生平介绍及评价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

    2023-11-02 13:34:49
  • ​中国历史学家白寿彝简介:白寿彝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如何评价白寿

    中国历史学家白寿彝简介:白寿彝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如何评价白寿 白寿彝简介:白寿彝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如何评价白寿彝?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白寿彝简介 白寿彝(1909年—2000年...

    2023-11-02 13:32:34
  •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地图 日均侵华几千侵占中国地盘地图 AD1931-A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地图 日均侵华几千侵占中国地盘地图 AD1931-A :台湾 ...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一. 全省沦陷的省份 抗战期间,中国全省沦陷的省份总共有九个。分别是:台湾省、辽宁...

    2023-11-02 13:30:20
  • ​虎式坦克为何采用垂直装甲?

    虎式坦克为何采用垂直装甲? 如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关于当年德国虎式坦克的传奇丝毫没有显得褪色。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著名的重型坦克,虎式坦...

    2023-11-02 13:28:05
  • ​民国军阀吴佩孚生平简介:吴佩孚的故事有哪些?吴佩孚结局

    民国军阀吴佩孚生平简介:吴佩孚的故事有哪些?吴佩孚结局 吴佩孚生平简介:吴佩孚的故事是怎样的?吴佩孚的结局如何?本文马上为你介绍民国爱国将军吴佩孚的一生: 吴佩孚生...

    2023-11-02 13:25:50
  • ​东汉光武帝第一任郭皇后郭圣通生平 郭圣通结局 郭圣通子女

    东汉光武帝第一任郭皇后郭圣通生平 郭圣通结局 郭圣通子女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历史上的一位有道明君。他一生共有过两位皇后,与阴丽华的故事更是堪称帝后的一段佳话!今天小编...

    2023-11-02 03:38:47
  • ​AD1950长津湖之战简介 长津湖之战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影响

    AD1950长津湖之战简介 长津湖之战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影响 长津湖之战简介:长津湖之战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影响 名称:长津湖之战 时间:1950年11月27日 地点:朝鲜长津湖 参战方:中国,多国部...

    2023-11-02 03:36:33
  • ​许继慎:被张国焘错杀的红四军领导人

    许继慎:被张国焘错杀的红四军领导人 许继慎,1901年生于安徽六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在国民革命军中历任排、连、营长,叶挺独立团参谋长,第二十...

    2023-11-02 03:34:18
  • ​外蒙古是什么时候独立的 外蒙古是怎么独立的 外蒙古独立过程

    外蒙古是什么时候独立的 外蒙古是怎么独立的 外蒙古独立过程 今天的外蒙古原本是中国领土,然而它自1911年就开始了数十年的独立运动,直至1961年台湾当局放弃,蒙古国加入联合国...

    2023-11-02 03:32:03
  • ​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生平 魏文侯政绩 魏文侯子女

    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生平 魏文侯政绩 魏文侯子女 魏文侯(?~前396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正式建立者。魏文侯名斯。又名都。公元前445年,继魏桓子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 、魏被周...

    2023-11-02 03:29:49
  • ​北齐文宣皇后李祖娥生平 李祖娥结局 李祖娥子女

    北齐文宣皇后李祖娥生平 李祖娥结局 李祖娥子女 母仪天下,执掌后宫,珠维翠绕,前呼后拥,要雨得雨,要风得风,这是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皇后形象,在正常情况下,也的确如此—...

    2023-11-02 03:27:34
  • ​奥斯曼土耳其的历史起源

    奥斯曼土耳其的历史起源 《百劫红颜》这不电影或是小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相信只要看过的朋友们都会有一个印象,那就是从各种细节可以看出强大的法国却向一个名字很“土”...

    2023-11-02 03:25:19
  • ​延平王郑成功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及评价

    延平王郑成功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及评价 郑成功,字明俨、大木,又名福松,福建泉州南安人(公元1624~公元1662),因蒙永历帝封其为延平王,称“郑延平”,世俗又称其“国姓爷”。...

    2023-11-02 03:23:05
  • ​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艳人物历史介绍

    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艳人物历史介绍 秦淮八艳又称“金陵八艳”。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

    2023-11-02 03:20:50
  •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康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康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楚康王,芈姓,熊氏,名昭,楚庄王之孙,楚共王之长子;楚灵王,楚初王,楚平王之长兄。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共15年。即位五年,...

    2023-11-02 03:18:35
  • ​哪个朝代选妃程序最复杂

    哪个朝代选妃程序最复杂 明代挑选宫女皆奉钦命而行。据史载,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熹宗将举行大婚,先期从全国挑选13至16岁淑女5000人。 随后,皇帝分遣内监挑选美女,每百人...

    2023-11-01 17:09:24
  • ​黎姓人是蚩尤的后裔吗

    黎姓人是蚩尤的后裔吗 黎这个字指的是九黎部落,黎姓指的是九黎之后,而蚩尤又是九黎之君,因此黎姓人就是蚩尤的后裔。 蚩尤在被炎黄两帝打败后,绝大部分的九黎族都往南迁徙...

    2023-11-01 17:07:10
  •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都督是谁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都督是谁 推举的都督是黎元洪。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百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

    2023-11-01 17:04:55
  • ​朱瞻基怎么死的那么早

    朱瞻基怎么死的那么早 历史记载朱瞻基38岁就死了,朱瞻基在短暂患病后意外的死在了乾清宫,他尊为章皇帝,庙号宣宗。 其实朱瞻基在位时间很短,他于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成为了...

    2023-11-01 17: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