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果》专访“马大姐”创始人马桂敏
《中国糖果》专访“马大姐”创始人马桂敏
转自<中国糖果》杂志,记者:王鹏清
《中国糖果》专访“马大姐”创始人马桂敏----回馈社会是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马大姐创始人--马桂敏
在中国糖果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不少享誉中外的知名品牌,“马大姐”就是其中一个不可不提的名字。“马大姐”是由河北的马氏姐弟在1985年创立的糖果品牌,马桂敏作为品牌创始人之一,在同时期创业的糖果企业老板中年纪最大,在为人处事上如同知心的邻家大姐,同时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大,因此,在生活工作中,无论是生意伙伴,还是家人们,都习惯喊她“马大姐”。久而久之,“马大姐”这个名字不仅代表着马桂敏本人,更变成了相关产品品牌的符号。马大姐品牌公关文化CCO杨学宝介绍说。
2000年前后,马桂敏将所生产的产品注册品牌更名为“马大姐”。如今,“马大姐”是属于北京康贝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康贝尔”)的注册商标,更是中国食品行业中著名的商标之一。今日,《中国糖果》邀请到了马大姐——马桂敏,一同探讨这些年来“马大姐”的发展之路。
凭借几桶原料开启的辉煌之路
《中国糖果》:您是什么时候进入的糖果行业?又是在什么机缘巧合下创办了马大姐?
马桂敏:其实,我是1981年加入的北京海淀永丰糖厂,凭借着自己坚韧不拔的信念,几年时间就从一线工人成长为班组长、酥糖技师,乃至车间主任。期间,我将所学的制糖技术分享给了家人们,并在1985年出资支持并鼓励家人创办了制糖小工坊。90年代,由于永丰糖厂的改制,时任生产副厂长的我离开了工作10余年的糖果工厂,用筹集来的8万块钱将定兴糖果工坊迁驻北京,在北京朝阳来广营创办了北京京源食品厂,即“马大姐糖果”的前身。就这样,凭借着几台机器和几桶制糖原料,我开始了在北京的创业打拼之路。
《中国糖果》:在您眼中,马大姐的早期发展在什么时期遇到了瓶颈,您是如何克服的呢?
马桂敏:1998年,发展已有起色的马大姐遇到了一个瓶颈,部分食品厂商占据了原本马大姐产品引领的流通渠道,频繁的价格战让我们有些招架不住。我意识到,必须要尽快找到突破方法,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产业升级。随即,我开始了国外的学习之旅。期间,我跟随许多协会参观、探索,研究食品产业升级方法。回国之后,我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为马大姐换上了“新鲜血液”。
2000年后,我不畏失败,毅然决然地投入了巨额资金,改变了创业初期专攻酥糖、牛轧糖等单一产品的生产方式,转变了生产类型,开始了巧克力、奶糖、硬糖等多种糖果的生产和销售之路,从而实现了马大姐的快速增长。
回馈社会是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中国糖果》:2011年,糖果原料价格的暴涨使得马大姐进入了一个困难期,这个困难期持续了多久?
马桂敏:2011年,糖果原料价格疯涨,价格波动大。原料价格的无法控制使得整个行业都受到了影响,这对马大姐来说也是一次灾难性的打击。一般而言,面对这种困局,糖果企业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歇业一年,及时止损;二是继续卖,但产品的价格也要随之进行上涨。当时,大部分企业都选择了前者,但我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个势必会亏本的决定:“继续卖,但价格不变”。
从我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团队无法持续运营,人心就会散。同时,我不希望将自己的压力施加给消费者,所以决定按照正常的产品价格售卖,因此当时每卖出一份糖果都是一次赔本生意。庆幸的是,我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马大姐也在此次事件后从行业第七、第八的位置一下跃进了前三。我想,做企业不能只在乎一时的得失,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才是根本。
《中国糖果》:近年来,马大姐开展了“留年时光回归传统”、“百万糖果悦读计划”等公益活动,您是出于什么想法开展了这些公益活动呢?
马桂敏:其实,我就是单纯地想为这个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百万糖果悦读计划”为例,我想为乡村学生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支持他们的阅读和学习,“奋斗吧,学习吧,孩子们”就是我的心声。未来三年,我们的“百万糖果悦读计划”将覆盖河北滦平、云南宁洱和新疆北屯三地的43所中小学校,至少帮助6000名乡村孩子实现快乐阅读。我认为,作为一个得到过社会馈赠的生意人,回馈社会是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糖果悦读公益
从一颗酥糖发展到全品类的多元化品牌
《中国糖果》:众所周知,马大姐发展至今已是覆盖休闲食品全品类的品牌了,那么真正实现多元化是在什么时候?
马桂敏:初创时期,马大姐的确是凭借着一颗酥糖闯天下;到1998年,马大姐的产品从酥糖品类延伸、扩展,增加了巧克力、硬糖、奶糖等多种糖果品类;2008年,马大姐又从单纯的糖果品类延伸开来,增加了果冻产品;进入2013年,马大姐开启了“休闲综合体”模式,先后增加推出了豆干、面包、肉松饼、饼干等产品,并得到了渠道商和消费者的一致认可,此后,马大姐更是不断向烘焙品类等其他休闲品类方向拓展;直到2019年,马大姐正式增加了新鲜豆制品事业部和进出口事业部。
《中国糖果》:如今,马大姐已经全面进军零食市场,最近又在向潮牌方向转型,这样的变化缘何而起?
马大姐X牛栏山的国潮联名款
马桂敏:的确,近两年国潮来袭,中国李宁、老干妈等品牌纷纷登上了国际舞台,马大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样在默默蓄力。从2013年开始,马大姐正式开始了转型,并用100天打造了过亿单品麦可滋燕麦巧克力;2017年,马大姐启动了糖果文化展馆及酥糖非遗国潮快闪行动;2018年,跨界合作电影《捉妖记2》,而酥糖等三项非遗项目也申报成功;2019年,马大姐启动“百万糖果阅读”文化公益项目,并先后联合中国园林博物馆IP、文化名酒西凤、灶王爷文化IP等,成功打造多款联名款产品;2020年,马大姐跨界西凤酒,联合推出国潮“凤香酒心巧克力产品”。我认为,作为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民族企业,马大姐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国潮发扬光大。
文化糖果马大姐X文化名酒西凤的国潮联名款
将国货产品带出国门,绽放于世界舞台
《中国糖果》:马大姐的国际化战略已经卓有成效,请问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您又有什么打算呢?
马桂敏:马大姐的产品在2000年、2003年、2005年就分别出口了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家。如今,中国糖果市场主要分两大主力竞争板块:外资品牌产品和本土品牌产品。但是从目前国内糖果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集中度并不高,无论是认知度高的知名品牌,还是以满足大部分人群为主的中小低端品牌,都很难在整个产业中占据超过15%的份额。消费者的口味随着生活理念的变化而改变,因此,马大姐于2019年成立了进出口事业部,希冀通过外资品牌来拓展业务,满足国内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糖果》:相较于之前,近期马大姐在国际化战略上有什么新计划和新进展?
马桂敏:我认为,马大姐的国际化战略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抓住时代流行的发展趋势,引进国际领先世界水平”。目前,马大姐已和西班牙FINI 糖果公司、印度尼西亚双兔公司、俄罗斯西伯利亚糖果公司等多家国际机构有过合作。在我的规划中,马大姐的进出口事业有两点内涵,一方面引进国际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优质产品,另一方面将匠心打造的具有传统非遗文化的酥糖等国货产品带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是拥有民族自豪感的企业应有的责任感。
马大姐爱心捐赠公益行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