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梦"碎了!烟台等多个经济强劲城市地铁规划 被按下暂停键!
"地铁梦"碎了!烟台等多个经济强劲城市地铁规划 被按下暂停键!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很多城市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修建地铁,成为许多大中城市改善交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就在众多城市争相规划建设地铁之时,包括烟台在内的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省会城市和经济强市,却不得不把原本雄心勃勃的地铁建设梦按下了暂停键。
作为山东省GDP排名第三的城市,烟台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2023年,烟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62亿元,增速达6.6%,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骨干城市,烟台正奋力打造国际化海滨城市和北方对外开放新高地。
然而,与经济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烟台市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却明显滞后。目前,烟台市区主要依靠公交车、出租车等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快速公交系统尚不健全,道路网络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每到上下班高峰时段,主干道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再加上私家车数量快速增长,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烟台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了破解城市交通这一难题,烟台市政府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要修建地铁的设想。2010年,烟台市启动了地铁建设的前期规划工作。当时的设想是,到2020年建成投入运营两条地铁线路,远景规划线路达到6条。这一宏伟蓝图,当时让无数烟台人为之兴奋和憧憬。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由于地铁建设投资巨大,运营成本高,票价收入难以覆盖成本,再加上城市财政资金有限等原因,烟台市地铁规划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设计划多次推迟。尤其是近两年,受疫情冲击,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银行融资环境趋紧,地铁建设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烟台并非个案,就连作为省会城市的海口,原本计划在2019年开工建设的地铁项目,也因故一再延期至今。
客观而言,地铁建设对城市财力的要求确实很高。以烟台为例,按照每公里10亿元的造价估算,两条线路总投资额就达到400亿元以上,相当于2023年烟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5倍左右。如此高的投资强度,显然难以为继。更何况,地铁建成通车后,还要持续投入大量运营补贴,这对地方财政无疑是个长期的沉重负担。
反观珠海、嘉兴等经济条件与烟台相当的城市,近年来地铁建设则进展顺利。究其原因,除了这些城市对地铁规划部署较早、前期工作扎实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获得了更多的政策、资金、人才等战略资源倾斜。
珠海紧邻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连接内地与港澳的重要交通枢纽,获得中央和广东省的大力支持。嘉兴则地处长三角南翼,是沪杭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区位优势突出,而且产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活跃,地方财政收入充裕,这为加快地铁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固然,暂缓修建地铁并非长久之计。对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的烟台而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仍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在条件成熟时,适时启动地铁建设,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拉动有效投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从长远看,要破解地铁建设和运营的资金难题,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持续创新。比如,在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债券发行等常规渠道的基础上,还可积极利用开发性金融工具,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在运营管理方面,可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特许经营权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地铁,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还要统筹城市交通规划,树立"公交优先"理念,在加快地铁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公交、有轨电车等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并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低碳的出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与烟台市国际化海滨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让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在不远的将来,烟台的"地铁梦"能够重新起航,这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一定能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您的家乡有地铁了吗?欢迎网友们留言,讨论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