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顺,一个能让“叛逆野马”郭德纲心悦诚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张文顺,一个能让“叛逆野马”郭德纲心悦诚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张文顺与郭德纲
即便不喜欢相声演员郭德纲,也没人会否认他如今名气大到家喻户晓。
自打出道起,郭德纲从未愧对“话题大户”这个称谓,总能让媒体将关注点聚焦在他身上。
论长相,郭德纲绝对划不进帅哥队伍里,个不高,圆圆的脑袋上几乎常年寸草不生,一双精明小眼时常笑成眯缝,这也不碍事儿,他可不是靠脸吃饭的主,他靠的是那张嘴,尽管被台下千人所盯,他在戏台上照样神色自如,嘴里时而妙语频出,时而蹦出爆笑之语,令观众捧腹畅笑。
这嘴是郭德纲的金饭碗,也会给他惹出不小的风波,这源于老郭我行我素的个性,循规蹈矩、温和谦顺这些字眼与他几乎不沾边,直言快语、看不惯就说已成为他的习惯,甭管对方是多大牌的演艺明星,都挡不住他的嘴,时而言语犀利,时而绕嘴打弯儿,嘲讽裹夹其中。
郭德纲
尽管如此,圈内的男女明星还是有不少与老郭关系甚好,在他们眼里,老郭这是真性情,再加上老郭懂得圆融变通,外加言语幽默,还是能得人心。
可一张利嘴说多了,总有翻车的时候,之前郭德纲就因对演员沙溢的妻子胡可开不正经的玩笑,而招网友怒斥,而郭德纲态度是不依不饶,不道歉、不解释,还关闭微博评论,禁止网友对他炮轰,充分展示了他乖张自我的行事风格。
待风波平息后,郭德纲依旧是满嘴嬉笑怒骂,一脸纵情纵性。
但在有一个人面前,郭德纲会收敛乖张、纵性,将诚挚、尊重、虚心全然展现。
张文顺
他便是张文顺,说到德云社的掌舵人,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郭德纲,而郭德纲自己却说:“没有张文顺,就没有德云社!”
张文顺去世时,郭德纲为他大办白事,还放言,我看谁能死的过张文顺!追悼仪式甚为隆重,郭德纲带着德云社全体弟子向张老先生叩别。
能让郭德纲这匹难驯的野马满怀尊重、心悦诚服的人真的不多,而张文顺做到了,他是何许人也?与德云社的渊源从何而起?又是如何与郭德纲相识的呢?
郭德纲
张文顺出生于30年代末的北京,那时有战场的硝烟侵袭,国民生态极为不稳定,而张文顺生在那时的大户人家,家境富裕。
对那时的富家公子哥来说,逛戏园看戏,坐茶楼听相声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张文顺也一样,但不同的是,他不只是想听,他更想成为戏台上那个妙语连珠的相声主角。
在往后的日子里,即便是他考上师范大学,心却仍然留在戏园子的戏台上。
久而久之,校园生活让张文顺觉得像白开水一样寡然无味,而那伴着清脆快板声,洋溢着浓浓京味儿的相声在张文顺看来如一杯醇厚的香茶,回味无穷。
张文顺表演单口相声
一年后,张文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辍学去投身戏曲事业,在当时,这颇让旁观者震撼,在那时,一家子里能有一个人上大学,那是十足的荣耀,可张文顺竟然干干脆脆地放下,去当他们眼里的戏子,着实让他们不解。
敢想敢做,行事绝不拖泥带水,是张文顺的一贯做派,没多少思想挣扎,转身便投向北京曲艺团学艺。
进过大学学府,谈吐中透着儒雅不失豪爽的张文顺让曲艺团领导顿生好感,并将张文顺破格录取。
可曲艺团里的学生,除了张文顺都是打小开始从艺的,因为在那时干这行都是从娃娃抓起,所以张文顺的同学最大的才12岁,和他们站一块儿,20岁的张文顺活像老师带着一群孩子,不过张文顺确实也扮演了半个老师的角色,他时常向小学员们解析古典诗词,向他们传授古汉语文化。
张文顺
张文顺一面努力学习一面也和老师学生打成一片,本来一派和谐,可有件事的发生让张文顺再次任性绝决地离开了曲艺团。
20出头,正是情愫四溢的年纪,曲艺团里还有小一届的学员,其中一个女弟子比张文顺年纪稍小,伶牙俐齿不失温婉可人,两人初相识,便话语投机越走越近,最终擦出爱火花。
两个年轻人爱得甜蜜,曲艺团的领导却满脸铁青,因为这对恋人无意中挑衅了曲艺团保守过度的校规。
在团里不许早恋!对孩子们影响不好,领导冲着张文顺怒斥。
张文顺可不是那种耸拉着脑袋挨训的憨包,反口回怼:“你当我是那十一二岁的娃呀?我20了谈恋爱那不很正常吗?”
还敢嘴硬!领导一脸怒容,随后一纸开除令发出,张文顺因违反校规,将被学校开除。
“走就走!”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的张文顺并不服软,。
此时团主任出来圆场了,表示张文顺的业务能力并没有问题,只要他肯认错,收敛一下,没必要弄到开除这么严重,言下之意是要张文顺结束这段恋情。
“不行,我没有做错,开除就开除!”张文顺任性少爷的脾气显露无疑,
他不改初衷,为了爱情,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曲艺团。
张文顺
事实证明,张文顺当初的“违规恋爱”并非只是一时冲动,他和他的师妹携手走过了那段纷乱岁月,直到相伴一生。
而在那个战乱岁月,国民经济都很萧条,张文顺的富裕之家也逐渐衰落,而他丝毫没有富家公子哥身上那种懒怠消极不适应,毅然走进工厂做工,靠劳动贴补家用。
顽强地熬到了解放后,张文顺又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做起了生意,善于变通的张文顺,生意做得也算顺风顺水,也赚了不少钱。
吃穿用度有了保障,张文顺便一心去追逐心中从未放下的相声梦。
凭着多年积累的戏台功底和语言天赋,张文顺顺利地加入了“北京实验艺术团”。
不过,起初一些业内人士并不是很看好张文顺,因为相声本身是个喜剧节目,张文顺的同行大多是带着喜感的长相,似乎更能带动舞台气氛,而张文顺个子高挑,长相算得上儒雅俊朗,似乎没有那般平易近人,能带动气氛吗?能保证不冷场吗?
张文顺表演单口相声
而张文顺却用实际表现回怼了这些质疑,在台上,他不仅语言表述利落,更在幽默的语言中融进了独有的文雅风采,反倒让观众耳目一新,因此,张文顺既撑得起单口相声,也能因为与搭档的形象反差搭得了双人相声。
而这时的郭德纲虽拥有一身从年幼时就积累的曲艺说唱才能,却无门无路,无人提携。
但郭德纲从来都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誓要冒出尖,要出人头地,便四处找出路,毛遂自荐,好不容易才进入到全国总工会的相声文工团里,可在那个讲究论资排辈儿的小社会里,他没有等到在舞台上冒尖、发光,等到的却是被团里的头头安排从打杂扫地做起。
看不到前途光亮的郭德纲,带着报负独自闯荡北京,可还是无法令人正眼相看,来来回回地辗转于天津与北京之间,郭德纲已觉疲惫、乏力,梦想遥不可及,只能务实,养活自己,只得在小茶馆小剧场卖艺为生。
郭德纲
这日,郭德纲如往常般在茶楼的戏台上聚精会神的为台下的茶友们轻车熟路地讲着相声段子。
几段声情并茂带着嬉笑诙谐的相声段子讲完后,郭德纲如往常一样下场休息,却被台下一位清瘦带些文雅气的老者亲切叫到茶桌前坐下,而这位老者正是已年过60的张文顺,在茶楼饮茶听相声是他多年来不变的习惯,就如呼吸一样自然。
张文顺之所以叫住郭德纲是因为他被这个年轻人扎实的台风、利落诙谐的说段能力所吸引,禁不住与之攀谈。
张文顺与郭德纲
当时郭德纲年仅25岁,却善于察言观色,他与张文顺初打交道,便觉这位老先生谈吐不俗,颇有曲艺名家的风范,便礼貌热情地与张先生交流,两个年龄相差三十好几的人,交谈却甚是投机。
郭德纲当初四处寻找人脉想打进京城相声主流圈,皆被拒之门外,无果而返,可当大腕儿的梦想即将熄灭的时候,却无意插柳柳成阴,遇见相声界的资深前辈,郭德纲自然是想牢牢抓住这个机会,便时常与张文顺切磋技艺,并虚心听取指教。
默契的搭档
张文顺因经历过在京圈儿相声界的浮浮沉沉,也想自立门户,需要纳入像郭德纲这样朝气十足、有实力、话投机的年轻人,两人一拍即合,成了忘年交,并开共同筹划,创建了“北京相声大会”,后改名为“德云社”。
可从零开始,遇到的沟坎、难题不少,首先是人才匮乏,目前就张文顺与郭德纲一对老少搭档,还有资金短缺、戏台简陋,观众们都瞅着那些名气已响当当的相声名家,几乎没人把目光投向这个陌生的“北京相声大会”。
张文顺与郭德纲
面对窘境,张文顺慷慨解囊,将自己的半生积蓄都投入到了“相声大会”的建设上,于是门面及戏台变得大气讲究了。
张文顺的付出逐渐看到了效果,台面门面这些配菜上档次了,吸来了更多眼球,他和郭德纲这道主菜自然成了焦点,两人一文一喜,一高一矮的形象反差相得益彰,郭德纲能说能唱,张文顺能合时宜的承接、打趣,到场捧场的观众也逐渐多起来了。
除了张文顺、郭德纲,颇具戏曲表演能力的李菁也是相声大会的顶梁柱之一,三人风雨同舟,不禁想起了三国时的桃园三结义,因刘备、张飞分别字玄德、翼德,都带一个“德”字,而关羽
字云长,取其中的云字,于是三人一商量,干脆将“相声大会”正式改名为“德云社”,意喻三人义结金兰、同舟共济。
在张文顺的提议下,德云社开始招贤纳士,引进更多的相声人才,为此,张文顺先生还亲自挥笔写下“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八个大字,并分别以这其中每一个字成立一个学员班,也就是八字科班,比如学员曹金,被分在“云”字科班,就改名为曹云金。之所以如此,是为了传承中国曲艺古文化的传统。
德云社
张文顺不仅能说还能创作,相声台本《秦香莲》便是由他亲自创作,06年与郭德纲合作将《秦香莲》立体的呈现在相声戏台上,张文顺甘当绿叶,用诙谐不失含蓄的方式为郭德纲捧哏,两人巧妙的配合,备受观众好评。
由于广招人才,开班培训,德云社的戏台上,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内容,让观众不再只能隔着荧屏听相声,而是融入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进入古香古色的剧场,看着相声演员们在京味儿浓郁的氛围里搞笑斗嘴,别有一番趣味,随着进入戏场听相声的观众越来越多,德云社的名气也跟着逐渐壮大起来。
自然,郭德纲的名字也逐渐响亮起来,可名气一大,是非也接踵而至,随着主流相声界掀起了一股反三俗,运动,郭德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儿上,理由是郭德纲的确具有深厚的相声说段功力,但他但他的段子里时常会掺杂一些低俗玩笑,甚至有“开黄腔”的嫌疑,故此类迎合低级趣味的相声段子应当抵制。
默契搭档
而有一位名字让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相声演员也公开的说,没有人反对郭德纲在小剧场里说相声,反而应该欢迎,但是在小剧场讲相声,不代表就应该走低俗路线。
而我行我素的郭德纲干脆创作了,名为《反三俗》的台本,用在戏台上说段子的方式反怼,反倒成就了属于他的经典。
不过,郭德纲到底想进主流相声圈,所以终究他还是收敛了。
而此时的张文顺先生被查出患癌,身体情况逐渐恶化,但只要听闻哪个业内人士攻击郭德纲,他都会站出来反击。
张文顺支持郭德纲,并非是支持他在小剧场讲的一些低俗段子,他支持的其实是德云社的精神,而郭德纲的言行对于他来说不需要去细究,在他的思维里,郭德纲是他信任的亲人、朋友,是德云社的中坚力量,所以郭德纲不能倒,在他此刻的思维里,他维护的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曲艺传统。
而站在相声舞台上,是张文顺先生最大的精神支柱,让他可以不惧病魔的侵袭,所以郭德纲尽管此时已有非常契合的搭档于谦,但还会与张文顺共同站在戏台上演出,因为这是对老先生最大的精神支持。
2008年,张文顺顶着病痛完成了电视剧《知县叶光明》的拍摄,
10月底,张文顺70岁生日刚过,尽管已经病情恶化,但仍然积极地准备着舞台演出。
11月7日,北京的民族宫大剧场内观众云集,张文顺专场相声大会拉开帷幕。
站在张文顺身边与他搭档的还是郭德纲,两人搭档表演了相声剧《唐伯虎点秋香》、《大实话》。
这是张文顺先生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演出,此时的他虽虚弱得难挡病容,但站在戏台上的他,眼里还是有光,因为这是他倾注了几十年心血的相声事业,癌细胞吞噬得了他的身体,吞噬不了刻在他骨子里的曲艺精神。
张文顺与德云社众弟子
张文顺表演完毕后,包括郭德纲在内的全体德云社弟子站在了张文顺身边,祝贺他演出成功。
张文顺住院期间,郭德纲时常带着弟子去轮流照顾张文顺,给他表演,陪他说话。
时间到了2009年2月,弥留之际的张文顺,把郭德纲叫到了病榻前,叮嘱他不要忘了曲艺人的初心,一定要把德云社发扬光大,也把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他信得过的郭德纲。
郭德纲沉痛叩别张文顺
2月16日,随着新年的第一场雪落下,张文顺先生与世长辞,郭德纲为此停演了七天,为自己的人生导师兼搭档办了一场隆重的白事,他之后不忘老先生的嘱托,继续把德云社发扬光大,也对张先生的家人极为照顾。
虽然之前德云社出现内卷风波,一些弟子与郭德纲之间有过节矛盾,但在此刻都纷纷从各地赶来,吊唁张文顺,痛哭着送老先生最后一程,可见张文顺先生的风骨及为人。
德云社众弟子哭别张文顺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张文顺的世界里并不是漆黑的,在戏台上的他依然发光发亮,对于他来说,相声事业和他的生命割舍不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