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杂谈 > >正文

​「辽宁省县名志」辽阳县名来源

摘要「辽宁省县名志」辽阳县名来源 辽阳县 辽阳县位于辽宁省中部。东和东南部与本溪、凤城两县接壤,南与岫岩县、鞍山市、海城县毗邻,西和西北隔浑河与辽中、台安两县相望,北依...

「辽宁省县名志」辽阳县名来源

辽阳县

辽阳县位于辽宁省中部。东和东南部与本溪、凤城两县接壤,南与岫岩县、鞍山市、海城县毗邻,西和西北隔浑河与辽中、台安两县相望,北依辽阳市和灯塔县。面积三千一百平方公里。人ロ六十七万零六百一十七人。汉族占多数,还有满、朝鲜、蒙古、回、锡伯等民族。划为二十一个农村人民公社,五个镇,分辖十个街道办事处和三百七十个生产大队。县人民政府驻首山镇,距省会沈阳七十六公里。辽阳县东部地处丘陵地带。白云山、摩天岭、新开岭、老官山等均属千山山脉。流经境内的太子河、浑河、汤河、南沙河、运粮河、杨柳河都发源于千山山脉,形成西部广阔的冲积平原。矿藏资源有铅、铁、铜、煤、石油、天然气、金砂等。特产柞蚕茧。是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

辽阳名称始于汉代。据《汉书・地理志》载:“大梁水(太子河)西南至辽阳入辽(指辽河)莽曰辽阳”。“(小辽)水出辽山西南流经辽阳县与大梁水会”。小辽水即现在的浑河。“水北曰阳”,汉代的辽阳(今辽中县茨榆坨公社偏堡子古城址)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故名曰辽阳。

现在的辽阳县境从战国的燕开始,历经秦、汉,一直到东晋十六国的后燕,都是属于辽东郡(国)的裏平县(今辽阳市)。北燕之后,经南北朝直至隋,这一带都是高句丽所建立的割据政权。唐高宗收复辽东之后,在今辽阳市设置辽城州都督府。五代之季,这里已是契丹族的活动地区。耶律阿保机建立辽代政权之后,在辽太宗天显十三年(实际为会同元年即公元九三八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辽代辽阳之名“盖以唐人诗文中尝指辽东为辽阳,故取而名之也。”现在辽阳在辽河之东,辽称东京辽阳府,金称东京路辽阳府,元为辽阳路,明为辽东都司,清顺治十年(一六五三年)设辽阳府,辽阳县。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年)县升为州。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改辽阳州为辽阳县。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仍属辽阳县。一九四五年“九・三”胜利后,仍置辽阳县。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市县分治,属辽东省管辖。一九五四年市县并入辽宁省,辽阳市为省辖市。一九五六年属辽阳专区。一九五八年撤销专区,一九五九年辽阳县并入辽阳市划归鞍山市领导。一九六一年又恢复辽阳县,实行市县分治,同属鞍山市管辖。一九六六年辽阳县改属辽南专区领导。一九六八年市县合并属鞍山市。一九八〇年四月十五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辽阳县。今为辽阳市辖县。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数据为1982年统计。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