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进能退,进退有序
能进能退,进退有序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往往是中国古代帝王心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实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
人生如棋,弈无同局,一念之差,千变万化,黑白两子在棋盘间尽情博弈,一局棋从序盘落子,中盘进退,到尾盘收官,每一步都反映个性、关乎胜负,攻守平衡、进退有序,方才是取胜之道。
人生的这盘大棋中,能进能退、攻守自如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有的人喜欢进攻,做事总是以积极出击,从不想好后路,往往顾此失彼,他们却忘记了“刚则易折”的道理;而有的人做事喜欢防守,往往遇到事情才会想办法去解决,所以在生活中,他们经常是被动挨打,一败涂地。其实,攻守平衡,进退自如,才是棋手的最高境界。棋道如是,人生成败之道亦然。
魏末,爆发了六镇起义。年轻的宇文泰随父参加了鲜于修礼领导的起义。
不久,鲜于修礼为葛荣所杀,宇文泰又成为葛荣的部下。后来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尔朱荣杀死了葛荣并取而代之。尔朱荣早就注意到宇文兄弟的与众不同,担心智勇双全的宇文兄弟会成为自己的隐患,不久就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宇文泰的三哥洛生,并设下圈套想进一步加害宇文泰。
面对十分凶险的情况,年轻却有城府的宇文泰不露声色,他将失兄的悲愤藏于心底,面对尔朱荣慨然以对,激昂陈词,不仅打消了尔朱荣担心他造反的疑虑和杀人的念头,而且使尔朱荣对自己敬重有加。在军阀割据的动乱年代,你死我活得火并事件层出不穷。一路军的将军被刺杀,使该部出现了群龙无首的局面。
这次事件,为宇文泰的崛起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面对突如其来的良机,宇文泰自然大喜过望。
不过,一向不露声色的宇文泰并没有马上行动,他还是很慎重地和谋士们权衡了利弊,分析之后认为,对手毫无统军之勇,应该果断地抓住时机接管该部。对这支部队一直怀着觊觎之心的北魏丞相高欢,在得到该将死讯后也很快派出了侯景前往接管。
于是,宇文泰与侯景在途中相遇了。宇文泰豪迈而自信地质问侯景:“岳公(已死将领)虽然死了,但宇文泰尚在,你想怎么样?”侯景面对宇文泰咄咄逼人的锐气大惊:“我只不过是一支箭,身不由己,由人发射而已。”说完就转身离开了。也就在这一年,北魏孝武帝与丞相矛盾激化,宇文泰趁机率部迎接元修进入长安。进入长安之后,孝武帝以宇文泰有功,任命宇文泰为西魏最高统帅总揽朝中政治、军事大权。从此,宇文泰开始了辅佐天子、号令天下的权臣生涯。
宇文泰的成功之处在于,在他势单力薄的时候,即使自己的三哥洛生被尔朱荣所杀,他也能韬光养晦、不露声色地打消尔朱荣的戒心,并得到他的重用:而在机遇面前,他能积极进攻、毫不退让,牢牢地将机会抓到自己手中。
棋局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围棋高手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棋子都是关键的,胜败也在一棋之间。人生这盘大棋中,重要的不是自己是什么身份或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关键在于进退自如。从某种意义上说,做人的本质就是知道进退。人的一生就是竞争。调和的过程,学会了进退才能成为人生的棋艺高手。人生如棋。在进攻时不忘防守,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才是智者的选择。能进,不失为勇;而退,则更显出智慧的一面。其实,退是一种谋略,退是一种交换,更是一种维系生存的手段。退能保身,退能成事,退是大勇,更是大智。真正的英雄,能进能退,进退自如,永不败!只退不进,是懦夫;只进不退,是愚夫。能进能退、进退有序,方才是成功之道。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往往是中国古代帝王心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实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所以并不是说“能进能退”即是完美,还要做到进退有度。什么时候猛烈进攻,什么时候乘胜追击,什么时候镇守关隘,什么时候弃城而去,关键就在时机。其实这个时候一方面是直觉,另一方面是对形势的掌握和分析。看清形势,合理分析利弊,采取适宜的进退方式才是我们应该练就的本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