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惹谁了?五大原因让河南频频上热搜
河南人惹谁了?五大原因让河南频频上热搜
近期河南频频热搜,身为河南人,视频内容让人汗颜,网上批评的声音很多,但都只沉浮于表面,今天我想从其他角度分析一下出现在河南的这种乱象
1.从历史上看河南地区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
历史上河南地区俗称中原,历年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天灾人祸不断,远的咱就不说了,1938年蒋介石为阻挡日军命人炸开黄河造成黄河泛滥,89万人民葬身黄水,近2000万人流离失所,1942年河南大饥荒,造成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饿死。大灾不断,造成河南整体经济落后,产业单一,再加上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非常有限,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别谈什么人文素质了,都是为了生存,你争我抢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占便宜形成风气。
2.贫穷和教育资源的贫乏导致代际传递
历史上由于贫穷和人均生存资源有限,造成局部地区竞争激烈,这种激烈又触发了人的阴暗面,为了争夺水源,争夺土地,兄弟反目,邻居交恶的事情非常常见,小时候我亲眼看见我姥爷跟他的亲大哥为了争夺灌田的水源拿着铁锹大打出手,双方流血受伤,那时候的我不理解,但大受震撼,改革开放以后,人员流动起来,大家不用蜗居在一个小地方刨食了,情况有所好转,虽然随着时代变迁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但这种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一直缺位,这导致人的思维模式受限,小农思想严重,利己主义,不讲规则,只满足于基本的生理需求,只想捞实实在在的好处。
除去家庭教育,河南整体教育水平也是落后,整个河南地区没有一所985,只有一个211的郑州大学,高考竞争激烈,分数内卷、优质高校资源匮乏、录取率全国垫底!导致很多人考不上大学,记得07年我所在的某乡镇中学,高一时还有八九十人的班级,到了高三已经只剩下一半人还在上学,其他人都放弃学业,打工谋生去了,这还不加上当时初中升高中一半的弃学率,坚持到最后的这批人里大概有一半最后考不上大学,绝大部分最后都是考个地方破大专混三年日子,最好的也就考个二本,结果出来还不如打工挣得多,现在农村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觉得上学没啥用,还不如早早出去打工挣钱,这导致大部分人只能在社会底层挣扎,形成了代际传递
3.土地流转的现行政策
河南现在推行土地流转政策,因为河南大部分地区处于华北平原,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土地流转即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谓一举两得,但有利就有弊,对于那些年轻力壮的人来说这是好事,但年纪大的怎么办,出去了找不到工作,回到家也无所依,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我们以河南周口为例,农村60岁以上老农民目前享受60元一月的基本养老费,一年720元,医保交费380元,农村卫生费一年100元,还有水电费一年两百多。这些留守老人靠啥养活自己呢?一年的流转费一亩800块钱,这是死钱,花不了多久,儿孙条件好的会给赡养费,儿孙子女条件差的,这些老人要自己养活自己。如果地还在,虽然不多,一亩多田,好歹打的粮食吃不完,小麦留点磨面粉自己蒸馍馍,玉米卖点,留点喂鸡鸭,这样,肉食蛋青菜都能自给自足,这也是以前的小农经济,现在没有了田地,什么都靠钱去买,这生活成本不是一般的高,我们看到近期的热门视频中大部分都是老人,为什么老人居多?除了贫穷导致的代际传递和风气,高生活成本也是一种不可逃避的事实。
4.从众心理
农业地区大部分都有捡拾的传统,小时候收完稻田,家长都会领着我们去捡拾遗留下稻子,不起眼,但积少成多,也算是物尽其用,不浪费,但那是主人收割以后,不像现在这样明目张胆,现在推行土地流转,田已经租给别人了,但捡拾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没有了土地,我也没啥事干,我去捡点漏的,回去喂鸡喂鸭总可以吧,省点饲料钱,按理说一点问题没有,但架不住人多起哄,里面只要有一个人不讲规矩,根据他们的年龄,他们所经历过的时代经验告诉他们,不争不抢就没有,就会吃亏,最终就是蜂拥而上,先抢了再说。
5.自媒体推波助澜
河南是个自媒体热点,现在形成了一种只要发此类视频都打上了河南标签,有热点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钱,其他地方即使发生了这种事也不会那么被关注,好像全网人民齐心协力要把河南钉在耻辱柱上,为博流量无下限,我忠告这些自媒体: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5%以上,我国大部分人的祖根,都在河南,别数典忘祖,还是那句话,任何地方人都有好坏之分,如果非要上纲上线,除了证明你的狭隘之外,别的什么也证明不了。
最后我想说,河南这种乱象的一切根源一个字就能概括,那就是穷,自古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发展才是硬道理,希望这一天不会太远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麻烦用您那发财的小手点个“关注”,点个赞,也可以评论,发表下您的见解,创作不易,还请多多支持[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