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反击战概况
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反击战概况
遵照中央军委作战命令和轮战锻练部队的指示,我陆军第十一军,十四军,云南省军区,空军昆指,炮兵第四师(本人所属部队),高炮65师,军区司令部,后勤所属保障部分队和陆军第14军(甲),侦察,工兵,通信,汽车等部队,于1984年4月2日至1985年3月31日,先后在云南省中越边境一线对越军实施了炮击,抜点和坚守防御作战,一举收复了被越军侵占的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的骑线据点,坚决粉碎了敌人二百余次的猖狂反扑。共毙伤11718人(其中毙敌7981人,伤敌3678人,俘敌59人),缴获与毁伤敌火炮451门,军车113辆以及大批枪支,弹药,给养物资。沉重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
一 作战持续时间长,参战部队多,后勤保障任务重
根据对越长期作战的方针,参战部队在一年的作战中,先后对敌实施了炮击,进攻,防御几种样式的作战。防御时间长(达11个月),几乎天天有炮战,经常有抗反。参战军(兵)种部队多,先后有四个军直,8个陆军师,4个炮兵师,以及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空军昆指所属部队和部分工兵,通信,侦查,汽车,医院等140个团以上单位共25万余人。仅消耗的弹药,油料,给养物资达15万吨以上,伤亡近6000人。弹药消耗是79年的2.34倍,油料是79年的2.05倍,特别是84年7月12日打敌师规模反扑,日消耗弹药高达1151吨。85年1月15日出击作战和抗反,消耗弹药820吨,后勤保障任务繁重。
二 作战线长,后勤保障点多,面宽复杂
为给敌造成强大的压力,我军从东起富宁县的田蓬,西至金平县的那发500余公里的边境线上,形成了以老山地区为中心的全县作战态势,是一次较大规模的攻防战役行动。后勤要保障田蓬,马关,金平地区的炮击作战。14军(甲)担负老山662.6高地,那拉,八里河东的防御。在20公里正面上部署了6个步兵团,坚守了121个阵地和1200个点,在八里河东山的42师(甲)三团二连就坚守了41个点。
三 作战地区自然地理复杂,经济比较落后,后勤保障难度大
“两山”地区属热带山岳丛林地带,特别是老山地区,气候炎热,雨多雾大,山高坡陡,林密草深,路少质差,有害昆虫较多,尤其是雨季时节,相对温度达百分之90以上。有时暴雨成灾,装备物资极易锈蚀霉坏。患感冒,肠炎,皮肤病,腰腿疼,综合疲劳症增多。84年六月一场暴雨,一线阵地压塌猫耳洞350个,死伤8人。被洪水和泥石流冲走82迫击炮弹26箱。部队日夜坚守在一线阵地,思想高度紧张。蚊虫蚂蝗叮咬,洗不上澡,换不成衣,有的团患皮肤病达百分之30以上。战区道路数量少,质量差,通往前沿的道路,大部分属于边施工,边通车的状况,给部队机动,物资前送,伤员后送带来困难。尤其是团后勤至前沿阵地,基本沿人行小道或交通壕实施人畜运输。运量低,速度慢,后送一名伤员,需8到10人。
四 敌情威胁较大,后勤防卫问题突出
作战以来,敌人对我前沿阵地和浅近深的炮阵地,师团后勤配制地域,交通道路及边防部队营房,群众村寨发射30余万发炮弹,击毁我火炮50门,车辆30台,炸死炸伤我军马30多匹,还损坏我部分营房和物资,特别是通往前沿阵地的道路,几乎都在敌轻重火力严密封锁下运输。我军工运输分队伤亡较大。如41师(甲)在作战近5个月的时间内,军工伤亡竟达220名。其中在85年的“1.15”战斗中,一次伤亡54人。该师一团配制在船头的一个综合库,在45天内遭敌炮击落弹3500余发,冰雹火箭二枚。先后伤9人,亡3人,被炮弹震昏8人。加之敌特的窜扰袭击。作战初期我后勤人员,弹药物资无坚固工事。因此,对我后方威胁增大,给战役战术后方的反炮击,反袭扰,反渗透,反封锁的对敌斗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年来的炮击,抜点和坚守防御作战,消耗了大量的弹药,油料,给养的物资,各级后勤及时地组织了供应与保障。截止85年3月底共消耗弹药18764吨,油料79608吨,还有地方供应部队的食品,被装,钢材,水泥,木材就不一一列表了。
五加强战伤救治和防病工作
作战以来,我军共伤亡5516人,其中伤4497人,阵亡1019人。我区部队在炮击,抜点,防御作战的前8个月中,部队减员为百分之9.34。各级加强了阵地救护和医疗救治质量的提高,被击中的阵亡率,死亡率逐渐下降。防病工作也有较大提高,没有发生大的传染病流行。
那是一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有许多战士长眠在那里。如今世界动荡不安,时刻不能放松保家卫国的思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