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连弩—冷兵器时代的大杀器
诸葛连弩—冷兵器时代的大杀器
说起中国古代的冷兵器
大家第一反应是什么?
唐刀汉剑?还是苗刀长枪?
其实中国历史上还存在这件神兵利器
它便是诸葛连弩
众所周知,诸葛连弩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又被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
有关诸葛连弩的早期记载主要集中在《三国志》及其注释之中。《诸葛亮传》中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也就是说诸葛亮曾在前代可一次发射多支弩箭的连弩的基础上,增减了一些部件,设计出了一种弩,可以一次发射十支长八寸的铁弩箭。
诸葛连弩的特点一是火力很强,一次能发射十支箭;二是可以瞄准目标等到需要时再发射,有利于捕捉射击时机,命中率比弓高;三是体积、重量大,单兵无法使用。
由于记载过于简略,对诸葛连弩的性能人们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同时发出十箭,也有人认为它是可以先后连续发射十箭,也就是一种连发弩。
后来汉末魏国大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威力更大,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大量生产,后失传。
诸葛连弩的核心是新增了连杆,利用杠杆原理,使原本大力才能拉动的弓弦轻易就能扣上,并快速连发。
傅玄序中曾提到,试验诸葛连弩主要是“费十寻之木(古八尺为一寻),劳二人之力”,也表明制造诸葛连弩将大量使用木材。
弓臂150斤的拉力,通过连杆,只需三四十斤的力量就能胜任。连杆事实上还起到了击发的作用。它在扣弦下压的同时,利用箭匣下压的力量,压迫发射销,使其自然上弹,顶出弓弦,达到击发的目的。这就取代了传统连弩上的弩机。
虽然目前很多人都曾宣称制作、复原了诸葛连弩,但由于缺乏古人的实物乃至图像等方面的物证,诸葛连弩的具体情形至今仍是个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