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滚教父有三个,迪斯科女皇只有一个
中国摇滚教父有三个,迪斯科女皇只有一个
张蔷又发专辑了。
有了四年前《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作为回归的一个节点,也终于可以省下口水笔墨,来介绍张蔷是谁?她芳龄几岁?以及她为什么要唱迪斯科等等的问题。
不过还是要将时光先带到四年前。那一年,张蔷推出了《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Daft PunK也发行了后来在“格莱美”抢尽风头的《Random Access Memories》,这两张专辑原本关联并不是很大,尤其在有些歌迷眼里,两张专辑的音乐技术性,更不在一个层面,几乎没有可比性。
但实际上,这两张专辑在一个方向上,却是殊途同归的,就是他们都用曾经的迪斯科,致敬了那个朝气蓬勃的八十年代,让电子乐也开始进入一个催生情怀记忆的时代。他们之间肯定有不同,但主要还是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可以说,张蔷的《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切入的就是中国的八十年代,以及那个时代的迪斯科。
虽然同样都叫迪斯科,但迪斯科在八十年代进入中国之后,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自然有了一些本土化的改变,四喇叭录音机、爆炸头、喇叭裤、二八大杠等等,有些国外也有,但这样的组合,却只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才有。
最终,时尚成为记忆、年轻化为了情怀,也因此张蔷的《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在四年前推出时,很快得到了许多歌迷的回应。此时,迪斯科不仅仅是一种曲风、一种技术,其实还是一把钥匙,它能开启很多人的记忆大门,重新回到那个八十年代。
虽然复古一词,在如今的乐坛不绝于耳,很多独立乐队,也都以模仿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的音乐为己任,但对于大多数中国歌迷来讲,这样的复古其实是缺乏年代感的。所谓年代感,其实是一种亲身经历,有经历才愈能体会到复古之古的光彩。
而在转投电音文化厂牌“麦爱文化”之后,新专辑里的张蔷,也依然把刻有中国人情怀的八十年代复古迪斯科,继续做下去。有人会说她为什么不在音乐的世界里转型,但音乐的路永远不止一条。一个歌手固然可以在不同的年龄,唱随着年龄成长而成长的歌曲,却也有歌迷不愿意走这样一种常规的晋升通道,顺风顺水却又按部就班。比如永远的舞曲天后Madonna,比如永远的朋克教母PattiSmith,或者说还有我们的迪斯科女皇张蔷。
《北京女孩》这张新作的音乐团队,除了“马赛克”这样的新成员,同样也包括了庞宽、彭磊这两位“新裤子”的老成员。其实和许多时下的EDM相比,庞宽和彭磊的音乐逻辑,不是向前而是真的复古。他们不会强调技术的革新甚至改良,而只是喜欢用那些古旧的合成器,以及几十年前的音色,去编织一个彻底的复古梦。
而在创作上,彭磊和庞宽的作品,也是非技术却是偏感性的。他们并没有把舞曲当成一种身体摇摆的伴奏,像《弹着吉它的少年》、《两室一厅》这样的作品中,其实都有非常暖的人性和生活在其中。
《北京女孩》这张专辑,最预料之中又同样意料之外的,则是张蔷的演唱,竟然还是那么“路灯下的小女孩”。那种如金兆钧老师所说的“咧着嘴”的唱法,在现在看来,或许只是一种辨识度而已,但在当时通俗唱法为王、为标准的国内乐坛,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的洪水猛兽,如果时光再倒退十年,简直可以展开一轮大批判。
而直到如今,在《北京女孩》摇曳的节奏里,张蔷依然还在“咧着嘴”唱歌,有一点点嗲,甚至有一点点“作”,但就在这样的声调中,却将八十年代的那个中国,那个还有着胡同的北京味道,完美保留下来。那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时代,时尚就是打破一切传统,新潮有时候甚至可以是一种刻意,对舞曲、对摇滚,人们还都没那么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怎么高兴怎么来,怎么尽兴怎么来,越能引起人关注就怎么来。
在同样的复古基调中,专辑还有像《雪人》这样特别的作品。虽然也有迪斯科的节拍,虽然也是ABBA时代的那种音色和节奏,但这首歌曲的创作者庞宽,却很巧妙的融入了藏音的元素,再加上张蔷那种扁平但明亮的音色,听来甚至有种民族跨界的味道。除此之外,这首歌词几近童谣般的简洁之作,在MV小电影的叙述下,却有了童话、寓言、科幻等多重的诠释,再加上“雪人”复古的太空舞动作,也从视觉的角度,赋予了作品更宽的想象力,让电音在电流经过时,也能留下感觉留下情。
《北京女孩》无疑是一张复古的专辑,中国式改良迪斯科,分明就是八十年代中国的味道。对于很多老歌迷来讲,这无疑就是一部有声的影集,记录下时代与自我年轻时的点滴。中国人不是不爱历史,但不知道为何,却不喜欢离自己很近的、刚好成为历史的历史,比如现在很多时候提起八十年代,甚至会嘲笑那个时候时尚之老土,潮流之好笑。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个模仿港台、学习欧美的八十年代,却同样多元包容、健康向上,天天都有好玩的事,夜夜都有唱不完的歌。
聆听着《总有一天我会欺骗你》,比较现在数理逻辑的EDM,暖色调的音色与节奏中,甚至更接近人体的温度,柔和又感性。趁着这个大好的电音回潮时代,张蔷和她的《北京女孩》,既是其中招摇的复古流,也是人工控制智能的玩乐派。
甚至可以说,在一个派对上,出现《Disco Girl》那种电子管色彩浓郁的合成器音乐,会让人觉得很酷,没有密集的音色和节奏,亮色系的音色和暖色调的节奏,亦科幻亦魔幻。《你还记得那个电影演员吗》里马蹄声般的节奏,虽然不适合甩头,但节奏留白中张蔷科幻的娃娃音,却能让你神思和怀念。
这种文雅的电子乐,倒让人想起了曾经的法式电子二人组Air,又或者同样在科技中融入人文情感的DaftPunk。迪斯科,有时候真的不仅仅用来锻炼身体的,它的功能还有很多。如果可以,在6月16日北京的新专辑首唱会上,你就可以得到这样的体验,因为迪斯科和摇滚乐有一点类似的地方,就是只听专辑不看现场的,全是假把式。现场的互动性和感官沐浴,才是迪斯科真正浸入式的体验。
可以说,《北京女孩》是一张既有着复古情怀,又能将迪斯科的那股子劲,以复古的方式流动着往前走的专辑。喜欢你就大胆爱,爱唱你就大声唱,感觉只要不停电,张蔷就能一直唱下去,依然像曾经的那个迪斯科女孩。
文/爱地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