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无锡丨元代戏曲大家汤显祖与无锡
发现无锡丨元代戏曲大家汤显祖与无锡
明代无锡惠山“愚公谷”主人邹迪光
撰有《临川汤先生传》
被业界认为是中国汤学研究的发端
临川汤先生是谁呢?
他就是汤显祖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黄金时代的文化最杰出代表,汤显祖的影响不仅笼罩了明晚期的文化高地,也影响了后世《长生殿》、《桃花扇》、《红楼梦》等多部作品的横空出世。
汤显祖(1549-1616),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说到汤显祖与无锡的交集,首先要说到一个人,他就是无锡寄畅园的前身——“愚公谷”主人邹迪光,其所撰《临川汤先生传》,被史学人士认为是汤学研究的发端。
《临川汤先生传》,开汤学研究先河
邹迪光(1549-1625),无锡人,万历二年(1574)考中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他为官清正,颇得民心,但却在官场被无情倾轧,万历十七年(1589)罢官返锡。当时邹迪光只有40岁,却被阻断仕途,空有一腔报国之志。为排遣郁闷,邹迪光寄情山水,于万历十五年(1587)在惠山依山取势,疏泉架壑,建筑“愚公谷”,前后历时十年,建成六十景,与天下名公巨卿优游唱和三十载,一时声名奔起,风流江左。
无锡惠山“愚公谷”
与邹迪光相比,汤显祖仕途多蹇。他在进士科考中屡考屡败,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才以第三甲第211位的排名中了进士,这比邹迪光足足晚了九年。
据说汤显祖在科考上如此坎坷,是有原因的。当朝首辅张居正于万历五年和八年两次许以“鼎甲”为条件,想让汤显祖为其子陪考,皆被性格耿介的汤显祖一口拒绝,“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但却使他“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直到张居正病故后,汤显祖才得以跻身进士行列。不过,两人的政治生涯却颇为相似,皆为官场所不容,最终弃官归隐。邹迪光所作《临川汤先生传》对此就有记载。
邹迪光撰《临川汤先生传》
关于邹汤二人之交,有邹迪光《调象庵稿》和《石雨斋集》中四封写给汤显祖的书信,汤显祖《玉敬堂全集》中的《答邹愚公毗陵秋约》诗二首和《谢邹愚公》一文为证。
万历三十六年(1608),此时二人都已是六旬老者。邹迪光写信给汤显祖为其《调象庵稿》作序,汤显祖允之,序成之后,邹迪光写了封感谢信,称其“文华贵简,如晁采垂林,世所希觐。”此为邹汤二人交往之发端。
邹家班《牡丹亭》相邀,然未能成行
无锡与苏州、太仓、上海等同属吴地,皆属“吴腔”一派,但也有曲派之分。苏州派为“水磨”新腔稍加折中,太仓、上海两地风格相近,“俱丽于昆”,而无锡则“宗魏(良辅)而艳新声”,追求趋时新颖。
昆曲是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最热衷的一种文艺娱乐活动,不少士大夫和官吏都拥有私人戏班,这种戏班称为“家班”,比如汤显祖、张岱包括邹迪光家里都有。邹迪光在《临川汤先生传》中就记载了汤显祖家班的一些情况:汤显祖“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
无锡历史上的家班非常著名,其中迪光家有两套家班,“优童之选,极一时之选”,规模与优伶质量堪称江南之最,与当时的申时行家戏班、张岱家戏班齐名于明末。
《牡丹亭》是汤显祖在49岁那年,用悲凉华丽的辞藻写就的一出经典剧作,它也是汤显祖一生最得意、影响最大的作品。
邹家班曾搬演《牡丹亭》,“诸童折腾演曲折,洗去格套,羌亦不俗”,他还曾书信相邀汤显祖来无锡观看。汤显祖接信后随即写下了《答邹愚公昆陵秋约二首》,表示很想来看之意。但事实上并未能成行。邹迪光在后来为汤显祖所作的小传附言中,对此事也有所提及,称未能成行的原因是汤显祖经济条件不允许,“不能备三月粮”。
两阙诗词,见证汤显祖到过无锡
仅从邹汤二人的书信往来中,并不能证明汤显祖来过无锡。那么,汤显祖到底有没有来过无锡呢?答案是肯定的,来过!有诗为证——
北大图书馆藏明朝政治人物、学者骆问礼(1527-1608)《万一楼集》中,收有三首与汤显祖有关的诗词,描写了二人邂逅于旅途的情景,下选与无锡有关的一首录之——
《锡山迟汤进士》
小舸横孤剑,萧条天一涯。
苦寒偏怯路,失伴倍思家。
危堞笼斜日,高枝归倦鸦。
弹棋连夜客,何处恋芳华?
此处的“锡山”就是说的无锡,是二人旅经之地,进一步证明了汤显祖确实来过无锡。从骆问礼的生卒年来看,此次二人无锡偶遇,要早于邹迪光邀请汤显祖来锡观看《牡丹亭》的时间。
汤显祖《牡丹亭》
骆问礼所收诗词为其所作,只是从侧面证明了汤显祖确实来过无锡,那么汤显祖亲作七律《横山诗》一阙,则是他来过无锡的最直接见证,诗云——
横山断尾若龙蹲,烟雨平芜势独尊。
日暮花溪泛桃水,太湖西去有双门。
全诗描写了春日荡舟梁溪河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梁溪源出惠山,西入五里湖、太湖的秀丽景色,意境深邃,字里行间不改其浪漫主义本色。当然,汤显祖在什么时候来过锡,在什么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诗,那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汤显祖与无锡的交集不仅仅有这些,因政治理想一致,汤显祖与东林党重要人物顾宪成、高攀龙、顾允成等皆为好友。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顾允成在东林书院后紧靠苏家弄与箬叶巷交汇处建成“小辨斋”,作为他讲学栖息之所,小辨斋落成的斋记即为顾允成延请汤显祖所作。那么二人又是什么关系呢?
原来万历十一年(1583),二人同赴北京参加会试,汤中进士,而顾被弃置不取,但他们之间仍有“同年”之谊。
苏昆青春版《牡丹亭》
东林党人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态度深刻影响了汤显祖,促使他形成了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这种个性的解放在《牡丹亭》的剧本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遥想当年,惠山脚下“愚公谷”,不管汤显祖是否曾经是座上宾,邹家班唱念做打绮丽清雅间对《牡丹亭》的倾情演绎,应该算是对一代戏曲大家汤显祖的最高致敬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