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61号潜艇事故,70名海军战士牺牲,真相到底是什么
中国361号潜艇事故,70名海军战士牺牲,真相到底是什么
中国361号潜艇事故:70名海军战士的牺牲与真相
2003年4月16日,一场惨痛的悲剧发生在中国领海内。一艘正在进行训练的中国海军361号潜艇,因为机械故障和指挥失误,导致艇内氧气耗尽,70名官兵全部窒息身亡。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潜艇事故,也是世界上最惨重的一次常规动力潜艇事故。
361号潜艇是中国海军035型(明级)潜艇的一艘,属于北海舰队12支队。035型潜艇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常规动力潜艇,于1974年开始服役,共建造了17艘。035型潜艇排水量约2000吨,长76米,宽7.6米,吃水5.1米,航速可达水上15节,水下18节,续航力为9000海里/19节,编制57人(其中军官10人),武器可携带8具鱼雷发射管,16枚鱼雷(或32枚水雷)。
2003年4月16日,361号潜艇随北海舰队出海训练,在内长山以东中国领海进行静默训练。当天下午5时左右,361号潜艇在返回基地途中,需要为电池充电。按照程序,充电需要发动柴油发电机,并打开位于指挥台上方的进气阀门,使其道口完全接触大气,再吸入空气。但由于机械故障和指挥失误,进气阀门没有打开,而柴油机却直接发动了。这样一来,柴油机就开始吸空了艇内的氧气,并排出了有毒的一氧化碳。由于当时正在进行静默训练,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络,因此无法及时发现异常。同时,由于氧气消失造成了艇内外的气压差,在负压力下,即使尚有意识,舱口也不能从内打开。
据事后取得的有关数据显示,艇内的氧气在接近两分钟的时间内基本消耗完全。在失去了维生的氧气十几分钟后,艇内人员基本都因为窒息而死亡。直到第二天早上8时左右,北海舰队才发现361号潜艇失联,并派出多架直升机和多艘舰船进行搜索。最终,在下午2时左右,在距离青岛港约100公里处发现了漂浮在水面上的361号潜艇。登上潜艇后发现了令人心碎的一幕:70名官兵全部在战位上牺牲,没有一个幸存者。其中,艇长张云鹏和政委李光明都是湖北籍的中校军官,他们的遗体都是紧紧抱在一起的。据推测,他们是在最后时刻,试图打开舱口逃生,但却无济于事。
这一消息震惊了全国,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和副主席胡锦涛于5月2日发出唁电,深切哀悼361号潜艇遇难官兵,并慰问亲属。中央军委也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彻底的查明。经过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指挥操纵不当造成的。中央军委对此事负有责任的有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给予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丁一平、海军北海舰队政治委员陈先锋行政降职处分,同时分别给予其他8名有关人员以行政撤职、降职等纪律处分。同时,海军司令员石云生、海军政治委员杨怀庆也被撤职。
这次事故给中国海军敲响了警钟,也促使中国海军加快了潜艇现代化的步伐。2004年8月,361号潜艇返厂进行了中修结合现代化改装。在这次改装中,包括在轮机舱加装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和空盒气压表在内,共有48个改装项目。这些改装提高了潜艇的安全性能和作战能力。同时,中国海军也开始研制新一代的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以适应未来的海上威慑和战略需求。
361号潜艇事故是中国海军历史上最惨痛的一页,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牺牲。70名官兵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他们是中国人民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