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杂谈 > >正文

​魏王耶律英弼:出身寒微,却扳倒皇后,谋害太子,威震朝野

摘要魏王耶律英弼:出身寒微,却扳倒皇后,谋害太子,威震朝野 出身寒微的契丹穷小子耶律英弼,即耶律乙辛,因为皇室的权力之争,成为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心腹,并抓住机会获得一飞冲...

魏王耶律英弼:出身寒微,却扳倒皇后,谋害太子,威震朝野

出身寒微的契丹穷小子耶律英弼,即耶律乙辛,因为皇室的权力之争,成为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心腹,并抓住机会获得一飞冲天的机会,踩下重臣耶律仁先大王,成为辽国朝堂第一人,开始他兴风作浪的后半生。(关于乙辛的前半生,请戳乙辛篇上)

01,结党营私的寒门子

虽然耶律乙辛骤上高位,但他的根基还是太薄弱,道宗在咸雍二年(1066)二月,就拜汉臣姚景行为南院枢密使,并在五月,以汉人户部使刘诜(即刘伸)为枢密副使。

当年七月,道宗又以后族子弟、他三舅公萧孝诚的第三子西北路招讨使萧知微(契丹名:术哲,女儿萧骨浴后来嫁给太子浚)担任北府宰相。

对耶律乙辛来说,汉官对他是构不成威胁的,能够威胁他的只有出身显贵的后族子弟,特别是钦哀皇后萧耨斤家族的成员,所以,萧知微首当其冲,就成为乙辛防备的对象。

为了清除潜在对手,乙辛声称萧知微和护卫萧忽古想谋害他,还把道宗老娘宗天太后萧挞里的亲侄子萧德良(契丹名:余里也)牵连其中。

当年十二月,萧知微就被罢相,出镇顺义军,萧德良也出镇宁远军。后来在咸雍五年(1069)正月,萧知微薨于任,大概在咸雍八年(1072),他的长女萧骨浴嫁给皇太子耶律浚。

受萧知微牵连、被乙辛贬斥的驸马都尉萧德良,则通过咸雍二年这件事,意识到乙辛的通天权势,满心想复兴家门的萧德良,就此倒向乙辛,成为乙辛集团的骨干,被乙辛举荐为国舅详稳。

同时,出身贫民的汉人状元张孝杰,因为咸雍初年误奏事被贬为惠州刺史,在依附乙辛后,很快就被召复枢密直学士的旧职,并兼户部司事。又在咸雍三年(1067)十二月,升职为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加工部侍郎。

咸雍五年(1069),乙辛加太师,道宗还诏令如果四方有军事行动,就允许乙辛便宜行事。此时,乙辛才真正奠定他朝中第一人的地位,成为权倾朝野、威震天下的“首辅”。

《辽史》把耶律乙辛位列奸臣传第一,说他在扳倒皇后、谋害太子之前,就已经“势震中外”,门下前来贿赂的人是络绎不绝,只要是曲从逢迎依附他的,都得到乙辛的举荐;中正耿直不愿屈从的,都被乙辛赶出朝廷。

如此操作,自然很容易就形成结党营私的小团体,所以,乙辛集团早在咸雍时期就已经形成。

02,乙辛集团的骨干们

简单介绍一下乙辛集团的骨干成员,最核心、最铁杆的自然是同样出身贫寒、与乙辛共进退的状元张孝杰,张孝杰经常陪伴在道宗左右,能够及时为乙辛查漏补缺。

然后就是出身蔑古乃部的萧十三,如果说最善于揣摩道宗上意的人是乙辛,那么,萧十三就是乙辛肚子里的蛔虫,也是乙辛的智囊,对太子斩草除根、赶尽杀绝的计划都出自他。

充当乙辛耳目的,则是出身皇族季父房的耶律燕哥,他的始祖耶律铎稳是太祖阿保机的异母弟,只因为是庶出的,家世在道宗朝就已经没落,狡猾机敏的燕哥就依附乙辛,成为乙辛的情报处长,乙辛“爱而荐之”,拜左夷离毕,太子被废那临门一脚就是燕哥踹上去的。

勉强称得上是乙辛合作伙伴的,就是出身后族的驸马都尉萧德良(尚道宗妹妹斡里太),萧德良是萧知足之子,宗天太后萧挞里的亲侄子,道宗的表兄弟,自从父亲被杀、他家失去后族领袖的资格,萧德良和五弟驸马都尉萧德让(尚道宗女撒葛只)就很不甘心,以恢复本支的荣耀为己任,乙辛对皇后、太子下手的怂恿者及最大的受益人就是他。

接下来就属于核心外围的成员:

耶律合鲁,出身皇族六院部,依附乙辛被擢升南面林牙,乙辛所有的阴事他都有预谋,被乙辛举荐为北院大王。他弟弟耶律吾也,也被举荐为南院大王,时人称他哥俩为“二贼”。

耶律塔不也,出自皇族仲父房,因为善于击鞠很受道宗宠信,和乙辛称兄道弟,在萧讹都斡第二次诬告太子时,对太子落井下石。

出身为遥辇洼可汗宫分人的萧得里特,因为依附乙辛,累迁北面林牙、同知北院宣徽使事,太子幽禁上京就是他护送的,在途中没少因为起居饮食而去陵侮太子。

出身遥辇嘲古可汗宫分人的萧达鲁古,被乙辛举荐为旗鼓拽剌详稳,是谋杀太子的凶手之一。

近侍直长撒把,也是谋杀太子的凶手之一。

护卫太保耶律查剌,是第一次诬告太子的举报者。

还有一位出身后族的倒霉哥们儿萧讹都斡,因为他是萧孝诚之孙,萧知玄之子,也是太子岳父萧知微的侄子,所以,并不被孝穆系的萧德良和乙辛真心视为同党,在他举报太子之后不久,就被乙辛处理掉了。

学者王善军根据乙辛集团成员的出身,认为虽然乙辛集团的骨干有部分皇族、后族,但更多成员出自社会中下层,所以,可以说乙辛集团是代表辽代统治阶级中下层势力的本质,也就是“非阀阅”的政治势力、寒门的代表,猴格对此说法深表赞同。

但是,如果像网上有些论者就此认定乙辛集团代表的是社会中下层群体、代表汉法派,认为乙辛的所作所为,是为社会中下层群体、为汉法派谋取利益,就实在是不合适了。

为什么?因为寒门子耶律乙辛的本质,他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投机者,他没有范仲淹那种为国为民的胸怀,他和他的依附者或许有能力,但在人品和道德上,几乎全部都是糟糕的反面形象,贪污、腐败、恣意妄为,国家体制和社会中下层群体,仍旧都是他们祸祸的对象。

所以说,稍微有道德节操的士人和贵族,无所谓是契丹本土派还是汉法派,都不会对他们产生认同感,这也是后世史家没人为其反案的主要原因。

03,敢把皇后太子拉下马

耶律乙辛一生中“最耀眼的丰功伟绩”,莫过于扳倒懿德皇后萧观音,和谋杀昭怀太子耶律浚两件大事。

大康元年(1075)十月二十三,乙辛向道宗密奏皇后萧观音和伶官赵惟一偷情,并赠送赵惟一艳诗,这就是惊动朝野的懿德皇后案。

愤怒的道宗不听皇后申辩、不顾大臣劝阻、不听儿女的哭求,对妻子家暴一场后又绝情地赐死她。

同为倒后联盟成员的萧德良,在乙辛的举荐下,迅速把侄女萧坦思送进宫,取代萧观音的位置,大康二年(1076)六月二十三,萧坦思被立为皇后。

之前写萧观音、萧骨浴婆媳时,曾有读者朋友疑惑的问:萧观音死的时候,道宗他妈皇太后萧挞里还活着呢,她怎么不为皇后说话呢?

因为,萧德良可是萧挞里的亲侄儿,萧坦思可是萧挞里的亲侄孙女,都是萧孝穆的子孙,萧德良要振兴的门楣,也是孝穆系的门楣啊!

而孝惠系的萧观音只是萧挞里的亲堂妹兼儿媳妇,孝诚系的萧骨浴只是萧挞里的亲堂侄女兼孙媳妇,对她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更亲?她除了沉默还能如何呢?

更何况,狡猾的乙辛和萧德良在萧挞里面前还是留有余地的,在萧观音被赐死时,并没有牵连到太子浚和公主们,没有伤害到萧挞里的孙子孙女们,而是在大康二年(1076)三月初六,萧挞里驾崩后,他们才把萧坦思推上后位,又在大康三年(1077)才向太子下手。

从而足见乙辛的奸诈以及洞悉人心,温水煮青蛙一样试探萧挞里的边缘线,并且还获得成功。

朝堂中属于乙辛反对派的大臣们,在懿德皇后案之后,才开始对乙辛提高警惕,比如北面林牙萧岩寿,就很担心乙辛勾结张孝杰动摇太子;护卫萧忽古甚至几次计划真的去刺杀乙辛。

道宗在萧岩寿的劝谏下,心中的天平暂时还是倒向独生子的,因此,在大康二年(1076)六月初十,安葬老娘仁懿皇后萧挞里后,六月十八,就出北院枢密使魏王耶律乙辛为中京留守。

乙辛被赶出朝廷,引起朝中一片欢庆,像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孩里、都林牙耶律孟简、耶律庶箴等纷纷上表入贺,庆贺朝堂去一奸佞。

然而,他们高兴的太早了,道宗并没有厌弃乙辛,反而经常惦记这位贴心臣子,在乙辛生日时,还派近臣耶律白斯本前往赏赐礼物。

乙辛让白斯本给道宗捎话说:奸臣在朝,让陛下陷入孤单危险之中,臣虽然身在外,内里实在为陛下担心啊!

道宗闻言,很为乙辛的忠心感动,一边派人去安慰乙辛说不久就召他回朝,一边疑惑萧岩寿不是忠臣,把他出为顺义军节度使。

当道宗商量召乙辛入朝时,百官们是噤若寒蝉,没人敢反对,唯有回鹘人孩里,和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撒剌(这位就是《燕云台》里那位觊觎女主的炮灰男南院大王磨鲁古的孙子,其实人家一门忠良)坚决反对,特别是耶律撒剌三次上书,道宗却并不理睬。

当年十月十五,中京留守魏王耶律乙辛,重新担任北院枢密使,被贬斥出去仅差3天不到四个月,所谓驱除奸佞,简直就是个笑话。

而耶律乙辛的权威,在他重新回朝后,也真正的走上巅峰,成为炙手可热的实权派,道宗则像吉祥物一样被乙辛供在神龛里,不理会朝堂琐事。

此前反对乙辛的人都遭到清算,十一月,被贬斥为顺义军节度使的萧岩寿,又被流放到乌隗部,终身拘作,后来在太子被废时,乙辛又把他牵连进案子派人杀之。

上书的孩里,被贬为广利军节度使;耶律孟简,被贬为巡磁ci窑关;反对乙辛回朝的耶律撒剌,后来也被卷入太子案遇害。

倒是那个耶律庶箴见势不妙,偷偷去见乙辛哭诉说,当时上表称贺是身不由己、被他人裹挟云云,看他软骨头一样,乙辛也没兴趣没搭理他。

大康三年(1077)二月初三,道宗下诏允许乙辛同母兄耶律大奴、同母弟耶律阿思参与北、南院枢密世选,他的异母诸弟也可以参与夷离堇的世选,这道诏令对乙辛家族的阶级来说,无疑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这一年五月二十六,乙辛第一次向太子出招,让手下爪牙右护卫太保耶律查剌举告知北院枢密使事萧速撒等八人谋立太子。

并在失利后四天的六月初一,对太子发起第二轮攻击,让投靠他的萧讹都斡举告太子谋逆,胜利的取得成功,把身为道宗独生子的太子耶律浚拉下马。

六月初八,太子被废为庶人,囚禁上京,十一月,乙辛派萧达鲁古、撒把谋杀太子,谎称暴病而死,并在道宗召见太子妃萧骨浴前,又谋杀太子妃。

04,被皇帝弃之如履的工具人

顺利的扳倒皇后、谋害太子夫妻,让乙辛彻底地飘了,本来在朝廷就骄横跋扈的他,从此更加专恣,很多大臣都不敢违逆他,以致于民间流传“宁违敕旨,无违魏王白帖子”的童谣。

受道宗赏识的参知政事刘伸,因为在道宗面前说了一句不怕乙辛,就被他贬为保静军节度使,哪怕道宗想大用刘伸把他升职为上京留守,乙辛却找借口把他徙镇雄武,又逼他致仕,可见乙辛之权势熏天,连皇帝都敢阳奉阴违了。

可能会有人想,皇后和太子都被拉下马了,对皇帝都敢阳奉阴违了,乙辛下一步是不是就敢谋朝篡位呢?

以猴格之见,说耶律乙辛想谋朝篡位,实在是太看得起乙辛了,他才站在权力巅峰几年?如果背后不是道宗的支持,他有什么根基去和贵族世家争权夺利?

寒门子耶律乙辛就是没有根的浮萍、没有地基的阁楼,一旦躲在幕后的道宗皇帝抽身,他就会轰然倒塌。他能够扳倒皇后太子,那是因为有同样出自后族的萧德良一系的支持,符合后族利益,目标一致,所以他才能取得成功。

而他最终失败的原因,也是他支持的萧坦思没有生出皇子,他支持的耶律淳(兴宗孙道宗侄)没有被道宗认可,在世选制的契丹辽国,手中没有继承人,再大的权力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辽国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虽然乙辛有过自我膨胀,但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才努力想把太子浚唯一的儿子皇孙延禧铲除掉,但是,他忘记了一点,就是延禧同样是道宗唯一的亲孙子。

人性都是自私的,在有直系血亲存在时,相信很少有人愿意把财产传给旁系侄子,道宗也不例外,而乙辛的政敌们也抓住这一条,力保皇孙延禧,在道宗面前给乙辛上眼药。

一边是劝自己传位给亲孙子的北院宣徽使萧兀纳、夷离毕萧陶隗等人,一边是劝自己传位给亲侄子的亲信乙辛、张孝杰,道宗会怎么选?这不难考虑吧?再加上乙辛因为自我膨胀,在道宗面前没有之前那么谦恭,道宗那样敏感多疑的君主怎么可能容忍得了?

所以,仅仅张狂了一年的乙辛,就在大康五年(1079)三月被道宗罢枢密,出为知南院大王事,加于越。

就在当年十月,道宗又下诏“惟皇子仍一字王,余并削降”,乙辛的魏王也因此被降封为混同郡王。接着在大康六年(1080)正月,出知兴中府事。

当乙辛离开朝廷两个月后,道宗就封皇孙延禧为梁王,并为孙子社旗鼓拽剌六人,正式为传位给孙子铺路。

同年十月初九,乙辛的死党、被赐国姓的张孝杰(耶律仁杰)罢相,出为武定军节度使,接替张孝杰的,正是他们的政敌梁颖。

大康七年(1081)十二月十五,张孝杰以罪削爵为民,后流放边地,大安年间卒于家。

四天后,十二月十九,耶律乙辛以与外国交易违禁品的罪名被判死罪,因为同党耶律燕哥的保奏得以减死,被击以铁骨朵,囚禁在来州

大康九年(1083)闰六月初四,道宗追复庶人耶律浚的名号,谥曰“昭怀太子”。当年十月,乙辛被控告私藏武器和盔甲、以及企图叛逃到宋朝的罪名,被缢杀,乾统二年(1102),又被太子浚的儿子天祚帝延禧毁墓戮尸。

05,奸臣乙辛的另一面

出身寒门的奸臣耶律乙辛,并不是除了谋害皇后、太子就一无是处,虽然《辽史》对他很不友好,但在《刑法志》中还是保留了他参与修订法律的记录。

咸雍六年(1070),道宗下诏命惕隐耶律苏和枢密使耶律乙辛等人更定《条制》。

当时辽国实施的是重熙五年(1036)成书的《新定条制》(或称《重熙条制》),道宗认为他爹修订的《条制》还是对契丹人和汉人存在区别对待,他决定消除这些区别,所以下令再次修订《条制》,要求把原法典中与唐律相合的就保留,不相合的就酌情修改。

于是,耶律乙辛等人就对《重熙条制》的547条进行增补和删减,取纳唐律173条,创增71条,删除重复的2条,编成总共789条的《咸雍条制》。

到了大康年间,又续增36条;大安三年(1087)又增67条,由于条约繁琐,很多人不能通读,致使犯法者很多,于是,道宗又在大安五年(1089)下诏废除《咸雍条制》,重新复用旧法《重熙条制》,此时,乙辛已经伏诛六年了。

虽然乙辛参与修订的《咸雍条制》已经失传,虽然乙辛不能代表汉法派,但不能否认,这个法典也曾承载了道宗想消除契、汉之别的想法,以及乙辛曾付出的努力,这是需要被正视的,不能为了否定而否定。

从形势上来讲,道宗在大安时期重新恢复父亲的《重熙条制》,其实也正表明了他对世家贵族们的妥协和让步。

作为史书盖戳的反面人物乙辛,虽然是睚眦必报的性格,但还是具备一定的心胸格局的,他对没有视为对手的人,还是多有优容的。

比如权诸行宫副部署、兼判三班院梁援,曾冒死上书营救废太子,乙辛对他只是贬官,并没有过多为难。

比如中京留守推官贾师训,面对威权震天下的乙辛,并不谄媚,乙辛在中京时因为任用亲信,屡次遭到贾师训的反对,在威胁逼迫失效后,乙辛对这个倔书生也不由叹服,只好听从他的建议,罢免嬖幸。

从贾师训的事迹看,他不畏权贵的品格值得称赞,但也不能忽视了乙辛还是有一定的容人之量的。

当然,阴谋论的话,那就是梁援、贾师训这些中层汉官,威胁不到乙辛的地位,所以乙辛能够一笑了之,才不像对待刘伸那样粗暴。

06,猴格说

出身寒门的穷小子耶律乙辛,为什么能够顺利的走上权力巅峰,受到道宗的“信赖”和重用呢?

猴格以为,除了乙辛自身的能力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利用道宗对世家的失望不满、以及防备猜忌心理,才让他一飞冲天的。

最初,猴格觉得乙辛与和珅很像,但后来发现,乙辛和李林甫更像,因为他们都是皇帝扶持起来的工具,为皇帝冲锋陷阵、铲除异己、实现不可言说目的的利刃。

乙辛和李林甫敢朝皇后、太子下手,就是他们揣测到皇帝多疑、爱猜忌的心理,他们谁都不相信,哪怕是妻儿,只要皇帝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他就会使用工具人去清理。

身为工具人的乙辛、李林甫们能够身居高位权倾天下,正是和皇帝作出交换获得的报酬而已,但一旦他们受到皇帝的猜忌,也很快就会被皇帝弃之如履。

这是乙辛们的必然结局,也是乙辛们最可悲的地方,从他们甘愿当皇帝身边的媚顺之臣时,结局就已经注定了,他们是不配得到皇帝尊重的,不过就是皇帝打击异己的狗而已,也配和主子平视?

想起一位读者曾留言说“乙辛对得起道宗对他的信任”,我回复说“对得起皇帝的信任就是扳倒皇帝的老婆、害死皇帝的独生儿子?这样的忠臣有点不敢要”。

现在想想,其实我们两个都错了,敏感多疑、喜欢阿谀奉承的道宗,对乙辛并没有过真正的信任,当然,他对任何人都没有过真正的信任,因为他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

因为乙辛的奏报,道宗能赐死妻子、废掉儿子;因为继承人的缘故,道宗又可以贬斥杀掉乙辛。

但是,在乙辛伏诛时,道宗并没有给皇后和太子平反,因为乙辛集团的骨干们,比如耶律燕哥、萧十三等,多数都还身居高位,他们并没有得到整肃,这,已经证明道宗的态度。

道宗对太子的所谓追谥和改葬,也不过是为了提高皇孙延禧的地位。甚至诛杀乙辛的罪名也不是谋害皇后和太子,而是其他罪名。

因为,如果公开为皇后太子平反,就意味着道宗把自己的错误摆在世人面前,这样损坏皇威的事他怎么会干呢?从道宗的行事看,足见皇权的自私冷酷和阴暗无情。

寒门子想崛起,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步履维艰的,多数时候都是世家因为内讧势力遭到削弱时,寒门子才能乘虚崛起,在皇权的操控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砍向皇帝的目标,顺便实现自己的野心。

但更多的时候,乙辛所代表的寒门子群体,相比世家,更容易没有底线和原则,作为现代人去看古人,不能陷入他出身低就代表政治正确的误区里。

毕竟,人性是复杂的,这世界也不是非白即黑,尽管政治人物多数都只讲究立场和目的,但,总还是要兼顾节操和底线以及人性的。

以及,只要存在政治博弈,奋斗的寒门乙辛们就永远不会消失,他会永远存在!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大宋少年志元仲辛剧照,以及长安十二时辰李林甫剧照,侵删。

参考资料:王善军《耶律乙辛集团与辽朝后期的政治格局》、《剑桥中国史》、《辽史》、《梁援墓志》、《贾师训墓志》等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相关链接:

耶律乙辛:寒门子如何逆袭?人帅嘴甜有心计,平定叛乱一飞冲天

懿德皇后萧观音:成也后族,败也后族,死于家族内卷的契丹才女

贞顺皇后萧骨浴:婆婆萧观音,儿子天祚帝,她是最不幸的太子妃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