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杂谈 > >正文

​闯王高迎祥之死,起义军失去核心,明末风云再起

摘要闯王高迎祥之死,起义军失去核心,明末风云再起 明朝末期的混乱状况让你无法想象,民心不稳,政治腐败,内忧外患并存。内有各路反叛军,四处游击,外有倭寇袭扰及满清的虎视眈...

闯王高迎祥之死,起义军失去核心,明末风云再起

明朝末期的混乱状况让你无法想象,民心不稳,政治腐败,内忧外患并存。内有各路反叛军,四处游击,外有倭寇袭扰及满清的虎视眈眈。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底层老百姓把能吃的都吃了,不能吃的也都吃了,人间怪事屡见不鲜。此刻的明末崇祯年间,在陕西掀起了局部的起义狂潮,然而,随着腐败的猖狂持续,底层人民纷纷拿起自家农具参加了起义军,“早晚是个死,那就搏一搏”。

高迎祥,也就是未来大顺皇帝李自成的舅父,在陕西安塞揭竿而起,自称闯王。同时期的起义军不下数百,其中以王嘉胤、王自用等实力最强,高迎祥就是王自用“三十六营”的主要将领之一。而且这些起义军的首领都给自己取了外号,听起来就像“各路神仙”。比如有:老回回、左金王、射塌天、九条龙、过天星、扫地王、混天王、闯王、闯将、满地草等等。高迎祥部也有自己的一批“神仙”,首先,高迎祥自称闯王,手下有八闯将,分别是:一队眼线儿、二队点灯子、三队李晋王、四队蝎子块、五队老张飞、六队乱世王、七队夜不收、八队李自成。

一堆的“神仙”聚在一起,给本身已经不堪重负的明王朝,又加了几堆瓦。之所以后来的李自成可以“自成”,有赖于他接替了高迎祥的班子,高闯王的班子不同于其他杂牌起义军。因为,在这支起义军队伍中有“高学历”的,有哗变的军士等等。他们的强大不光是装备,而且还以文化为软实力。作战必有准备,行军必有规划,而且志向远大。据听说,二队的点子灯还是名“学霸”,所以取诨号为“点子灯”。

崇祯八年,高迎祥带领着三十余万众,浩浩荡荡,前往洛阳和汝宁,当然这三十万众里包含了老、幼、病等。但当时的局势是,起义军走到哪里,就有源源不断的人来投靠,他们已经不把官兵放在眼里了。

但结束高迎祥命运的人始终会出现,这不,历史名人孙传庭出场了。孙传庭,字伯雅,号白谷,山西代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在天启年,那段昏暗的时刻,因为看不惯魏公公的诸多作法,引咎辞职,告老还乡。直到崇祯八年才回归朝廷。孙传庭遇到高闯王书写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战役“子午谷”,也就是在这里,高闯王迎来的将是一场生死未卜的战斗。

黑水峪旁边的“子午谷”,确实是个好地方,这里山高路窄,特别适合出其不意的伏击,在这里战斗,只要“入瓮”,难逃生天。崇祯八年七月中旬,高闯王如约一般来到这里,适逢天气恶劣,天降大雨,孙传庭与高闯王激战四日。在缺粮,人疲马乏之际,高闯王竟然病倒了,根本起不来身。孙传庭趁机突袭,高迎祥的起义军群龙无首,顿时溃不成军,高迎祥被俘,押解京城。

高迎祥在北京被处决,这样的消息给其他各路的起义军们发出来危险信号,有的确实害怕了,例如之前提到的高迎祥部四队蝎子块就率众投降了。看似一场酒逢甘露的巨大胜利,却没能让大明获得片刻喘息,因为天时已不再。

注:部分资料摘自《大明最后的十七年》- 蔚旻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