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的心酸:从争取自由到民权运动,美国黑人的艰辛历程
四百年的心酸:从争取自由到民权运动,美国黑人的艰辛历程
疫情之下的美国又“着火了”,点燃这把大火的是美国历史上的癌症:种族歧视再次复发。上个月25日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位名叫弗洛伊德的非洲裔男子在被捕时遭受白人警察的虐待,其脖子被警察用膝盖压住长达8分多钟,最终死亡。而他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无法呼吸”。
这句话极大的震撼了美国非洲裔人群以及那些反对种族歧视的美国白人。他们就是在“我无法呼吸”的旗帜下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游行示威运动。但是最终很快就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美上百个城市、持续时间已经超过十天的“骚乱”。目前已经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美国街头的示威抗议活动
人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在号称最人权、最包容和最民主的国家这样的事件依然不断发生?纵观美国历史,为何黑人经历数百年的斗争和努力依然无法融入美利坚民族?为什么美国黑人依然无法“呼吸”?我们就梳理一下四百年的美国黑人命运史。
一、 从契约劳工奴隶:美国黑人的极度黑暗史
17世纪初的北美大陆是一块新大陆,这里相对隔绝,没有欧洲大陆那种政治与战争纠纷,也没有什么价值观,一切都是全新的、待开发的。也就是说在这不存在传统、道德和价值,所有的事物都是根据现实的实践所探索出来的,从而使它成为16世纪唯一的净地。
没有了历史的参考, 殖民者只有用现实的价值观去判断一切。于是,他们判断事物的根本原则就在于商业利润,只要是能创造利润的都是可以利用的,这就是最好的道德。
而在这些殖民者内部,他们追自由和权利,让个人能自由的追求所谓的幸福。明白了这样的价值取向才能理解黑人到来后的命运。
17世纪初,也就是在1619年荷兰人把20名黑人带到了北美的英属殖民地詹姆斯,这是黑人第一次踏入这片新大陆。刚开始他们也和当地的白人契约工一样劳作,到期后可以获得自由。也就说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相对来说的自由人,不过这样的时间很短,随着种植园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步扩大,黑人就不再享有劳作期限了。买卖双方私下就规定了他们的劳作期限是他们的一辈子。这个转换期大约是在17世纪40到80年代。
漫画《南美漫游》
在利润的驱使下,所有被贩卖到美洲殖民地的黑人都被当作是终身无偿劳作者,甚至连他们的后代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接班人”。就这样到了17世纪末期,所谓的契约劳作工买卖已经彻底的被公开了,这就是黑奴买卖。
随着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黑奴需求量也在大增。从1700年到独立战争爆发之前,黑奴人数由两万多人涨到了四十五万人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地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需求量不大)。
不论是在经济上和美国独立战争中,黑奴都是做了重要贡献的。北方州在战争之前或战后已经逐步的废除了黑奴或者是准备废除。然而,南方不一样,它们的种植园经济根本就不能离开黑奴这种最经济的商品。由此,南北双方在美国独立后的制宪会议上就这个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交锋。
关于人口统计问题。北方州认为黑奴是奴隶主的财产,因此不能算作独立的人口;而南方却不这样认为。最终的结果是五个黑奴被算作三个白人统计。关于奴隶贸易问题也达成了有利于南方的条款。规定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干预黑奴贸易,但需要征收一点税,也就是说南方还可以自由买卖黑奴20年。实际上,等到那个时候美国内部自己的黑奴都能通过生殖繁衍满足南方需求了。
黑奴
就这样美国1787年宪法在奴隶问题上做了很大的让步,也在宪法上确立了黑奴制度的合法性,由此这部宪法还被打上了“种族歧视”的黑疤。后来美国人不提黑奴制度,只是称之为“特殊制度”。因此,在美国所谓的特殊制度,指的就是黑奴制度。
这部宪法对美国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当时是为了保证美利坚的统一做出了让步,不仅没有废除奴隶制,反而在法律上确定了它的合法性。它给后来美国的种族歧视的存在以及黑人在美国悲催的命运烙下了无法弥补的痛。
在奴隶制度下,南部黑奴的生活是黑暗的。南部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奴隶条例来管理黑奴。
黑奴被禁止拥有财产;未经允许禁止离开主人地界和夜晚外出;禁止参加教会活动以外的聚会。
他们还没有人权。
他们被禁止携带武器和攻击白人,哪怕是自我保护也不行;他们被禁止读书学习,也不能在法庭上作证指控白人;奴隶主杀死他们都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而他们有的只是能维持生命的食物。
当然,在不同的种植园奴隶的生活状况会有一些差异,但是总的来说黑奴的生活是很艰辛的。
二、 南北战争与黑奴制度的废除:黑奴被解放,获得自由
“美国悖论”也就是“美国双标”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带着自由与民主精神诞生的新国家。看看《五月花号公约》和《独立宣言》,里面所强调的核心就是人人平等与自由。然而把平等、自由、民主当作是立国之本和民族之精髓的美国和美利坚民族为何到了黑人这里就不起作用了?白人讲究自由民主,而黑人到了十九世纪中期还是奴隶。当时除了极少数国家外也只有美国还存在奴隶制度,而且是在法律上的合法奴隶制度。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美国悖论的存在让这个国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所谓的伟大。
事实上一开始反对奴隶制的运动和抗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前面我们就提到18世纪末北方州绝大多数就已经废除了奴隶制。1808年美国也禁止了奴隶的进口贸易。然而国内的奴隶问题依然还是存在。
独立后的几十年里,废奴运动是很温和的,情绪也比较低调。因此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影响。到了19世纪30年代反奴隶制运动的力量才较大的体现出来,并超过其他社会改革运动。
1832年加里森创办了“美国反奴隶制协会”。他是一个坚定的反奴隶制者,和以前的那些人不一样,他主张“摒弃渐进主义思想,立即、无条件的、全面的废除奴隶制。”该协会到了1838年时就在全美出现了一千多个分会以及二十多万会员,由此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奴隶制风潮。对此,生活在北方的20多万自由黑人也积极响应,他们同情自己同胞的遭遇,也是对自己恶劣生存环境的不满表达。
另外一些废奴主义者也纷纷站出来演说、创立报纸等宣传他们对奴隶制的痛恶。如来自波士顿的自由黑人领袖大卫.沃克、马里兰州的黑奴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等等。
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被逮捕
有反抗就会有反对反抗的维护者出来。废奴主义的兴起也招致了强烈的反对,尤其是在南方地区。这些人把废奴主义当作是对现有社会体系、价值的一种冲击和毁灭。因此矛盾激化,针对废奴主义的暴力活动不断。1834、1835、1837年均发生针对废奴主义者的放火、绑架事件,并引发骚乱。
就这样在美国废奴主义与反废奴主义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南北州的矛盾也随之激化了,这样美国被撕裂成两大阵营,战争即将到来。
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参选美国总统。南方各州就公开威胁如果其当选,他们要退出联邦。第二年,林肯就职,南方立马从美国分裂,战争爆发。因此可以说奴隶制问题成为了美国内在的深层次根源之一,而林肯的当选就是导火索。
众所周知,战争爆发后虽然北方拥有经济上的巨大优势,但还是不敌南方的军事进攻,很快战争不利于北方一边。为了瓦解南方以及壮大北方的实力、让更多的黑人参加到北方一边来作战。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凡是在叛乱州的黑奴即刻获得自由。而这些人大概有四五百万之多。历史也证明林肯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这一重要的决策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历史。很多黑奴参加到北方政府军一边为自由而战。
林肯审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战争结束,美国政府派遣军队驻扎在南方各州以实现战后重建。此时废除奴隶制已经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战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废除了存在的奴隶制。该法案是这样规定的:
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依法判罪者犯罪之惩罚,不在此限。
接着,美国国会又通过第十四、十五修正案,在法律上给予了黑人一定的权利。
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的人,均为合众国的和她们居住州的公民;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就这样通过南北内战,付出六十多万条生命的代价后美国总算是废除了奴隶制,黑奴获得了解放和自由,也在法理上成为美国的公民。然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三、 解放后的黑人:陷入种族隔离,权利有名无实
如果从法律上来看似乎到了这步美国黑人就应该迎来了春天。然而撕掉奴隶的标签、获得宪法所赋予的自由后,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权利和自由。美国黑人从奴隶的沼泽中解放出来后又陷入了“劣等种族”的困境之中,种族隔离出现在这个所谓的民主国家。
获得解放前的黑奴在种植园劳作
其实这也理解,种族不平等所带来的歧视已经是融入到美国主流阶层白人群体的价值观中了。他们依然认为这些黑人,包括其他有色人种都是低等人,只有白人才是上帝的选民,有色人种根本没有资格和他们站在同一平台和享受同等权利。这就像如今的印度种姓制度一般,尽管在1947年独立后就从法律彻底消除种姓等级,但依然留在了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中,恐怕短时间里也无法消除。美国的种族歧视几乎就如出一辙。
战后美国南北双方实际上又在种族问题上达成了妥协,南部各州逐渐侵蚀了宪法所赋予的黑人公民权,种族隔离政策随之而出现。而这一政策又存在了近百年之久。
为了让大家较为深刻的理解种族隔离政策的出现,在此小编花一定的篇幅讲解一个案例,它对这一政策有重要的影响。
1890年路易斯安娜州议会通过法案禁止黑人与白人同乘坐一节车厢。当地一个黑人居民普莱西买了一张火车票上车。他走到白人车厢坐了下来,然后工作人员要求他离开,到有色人种车厢。他拒绝了,并且说到这是宪法所赋予他的平等权。最后他被抓起来投入监狱。他的律师因此为他打起了官司,这个案件到了最高法院。最终的结果是最高法院驳回了普莱西的上诉,宣布路易斯安娜的法案没有违反宪法。
要知道美国的法律制度是最高法院的判决就是法律依据,因此这一判决等于是在法律上承认了“种族隔离”政策合乎宪法。为此,美国各地纷纷出现了关于黑人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这一判决确立了美国所谓的“隔离但平等”的种族主义原则。实际上只有隔离,不存在什么平等。
种族隔离下的黑人学校
接着,南方各州在交通、教育、文化等领域出台了种族隔离政策。比如黑人不能与白人同乘一辆交通工具、黑人不能与白人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必须到专门的黑人学校读书、公立大学一般也不接受黑人学生就读。甚至在美国某州,当一所大学录取黑人学生就学时州长亲自到校门口阻止的事件。种族隔离政策使得黑人享受不了平等的公共权利。尤其是在受教育问题上更严重,他们在就业时会受到严重歧视,很多黑人的生活条件也是十分恶劣的。到了20世纪初,美国最高法院也曾经想要适当的改变这一政策,但无济于事。
二战后,美国黑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该运动是美国黑人命运改变的又一次重要转折点。主要在50和60年代。
这一时期美国民权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二战的影响。二战中大量黑人士兵奔赴世界各地战场,为美国赢得世界霸权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众多的黑人在美国军工厂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生产。其次还有就是部分黑人发家致富,成为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部分,他们不满自己的低等身份。再者就是现代媒体的兴起让他们有了强烈的民族和权利意识。由此,一股民权运动之风在五十年代的美国吹起来了。
从1954年开始,民权运动之风越刮越大。1954年的布朗裁决案与“公众抵抗”掀起了美国教育界废除“种族隔离”的运动,也取得一些成效。1955年的蒙哥马利城抵制巴士运动压力使得1956年最高法院宣布公共交通中的种族隔离违法。接下来的一系列民权运动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民权运动黑人领袖,即我们非常熟知的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
从60年代开始,民权运动不断高涨。1960年北卡罗莱州黑人大学生掀起游行示威活动;1961年一个跨种族的学生群体发起了自由乘车运动等等。不过将这些民权运动推向高潮的还是马丁。
1963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二十多万人齐聚林肯纪念堂举行游行示威活动。马丁.路德.金发表影响全世界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这一演讲将美国的民权运动推向历史最高潮,也直接产生了巨大的成功。
1964年美国国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历史上最完整的《民权法案》
禁止以文化测验等手段阻挠黑人投票;为公共服务的场所、设施禁止种族歧视;禁止电影院、运动场、公园等公共设施的种族隔离;禁止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接受联邦援助的项目禁止种族歧视等等。
由此可见这部法案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内容,最终废除了种族隔离政策以及法理上的种族歧视。黑人获得了平等的民权。这是美国历史的一大进步,民权运动也是现代美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后来美国黑人还通过运动获得了真正平等的选举权。
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
四、 获得公民权利后的黑人:依然无法融入美利坚民族
民权运动后的美国并没有真正的改变社会以及白人价值观里面的那种种族歧视思想。我们看见的是各种针对黑人的不公平对待依然层出不穷。尤其是白人警察虐待、枪杀黑人事件更是从未消停过。由此也引发过多次的游行和抗议示威活动以及骚乱和暴力事件。
美国黑人四百年的斗争换来了自由和民权,还获得选举权。这些东西是可以实现的,基本上也没有问题了。然而真正的摆脱被白人群体歧视并融入到美利坚族群恐怕不容易。同样就像印度的种姓制度一般,这已经是作为一种价值文化融入到社会之中,它不自觉的影响着美国的主体族群,而作为黑人他们也对自己的身份十分的敏感。
因此,种族不平等的观念价值已经一开始就融入了美国的白人族群基因中。一开始就是奉行白人优先的种族政策 ,按照“双标”来看待种族问题。白人是自由的、聪明的、高贵的天选之子;黑人几乎是最低等的“劣质民族”,他们是邪恶、低级的代名词。
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今天在疫情之下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和骚乱活动。从这件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出种族歧视问题依然埋藏在社会深处,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会爆发。所以抗议这场活动已经席卷了全美50个州的200多个城市,在疫情的催化下可能还要继续下去。
美国今天的抗议
五、 总结概括
说到这里还是总得概括一下。黑人在美国这片大陆上生活了四百多年。从一开始短暂的契约劳工开始他们就过着极度艰辛的生活。随着种植园经济的扩大,在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黑人被贩卖到美洲成为黑奴,过着极端黑暗痛苦的日子。直到南北战争后才获得解放获得自由。然而他们很快就被种族隔离政策所隔离,名义上拥有公民身份和权利,但实际上到处受限,被隔离在主流社会中。直到1964年才获得这些基本的权利。然而即使到了这一步美国主流白人依然在内心深处歧视黑人,他们根本不认为这些人能和他们一样的“平等”。
特别是在当今这种民族主义色彩愈发严重甚至走向极端的情况下,以及在不靠谱的总统忽悠下,在美国整个社会的白人群体也有一大部分处于生活困难的现实下,美国的种族主义似乎又被强化了。在种族歧视与现实困难的双重作用下,美国的黑人依然不能像白人那般融入美利坚。
参考文献:《美国史》、《民权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