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遗孤一生共有七个父母,最让他难忘的还是曾经在中国的养母
日本遗孤一生共有七个父母,最让他难忘的还是曾经在中国的养母
引言
近代日本同中国进行过很长时间的斗争,最终以日本投降为结局。在日本投降后,许多被派到中国"满洲国"开辟疆土的人没有了出路,开始惊慌失措,甚至出现了集体自杀的场景。那种情况下出现了很多日本遗孤,抚养不起的日本人将孩子送给当地的老百姓收养,而这其中就有一位今天的主人公:中岛幼八。
一,日本投降后出现大量日本遗孤
日本遗孤也可以叫做遗华日侨,这个是指在日本投降后日本军队在撤退途中留下的日本孤儿,被留在中国的日本遗孤一般由中国人抚养长大,这些遗孤据不完整的统计最多的一批有超过四千人,这在当时的大环境是罕见的。
这么多日本遗孤产生的原因主要还是日本制定的相关侵华政策。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相关部门决定开展移民侵略的措施,开始有组织的向当时的东北地区进行大批的移民,移民的人物中也有着许多知识分子和军官人物。这些移民大量侵入我国东北,进行殖民运动。
日本遗孤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战争的受害群体,日本战败后无法给予相关人员保障,很多人被迫遣回日本或自觉从中国撤退回日本。在当时极端恐惧的状态下,一些人死于漫长而又困难的路上,也有人受不了出现集体自杀的行为。在逃亡途中,有些孩子便成了负担,为了方便逃命,许多父母将孩子就地抛弃不顾生死,但还有一些人为了孩子在逃亡过程中少受灾难就将孩子送给当地中国人收养,他们留存下来就是日本遗孤。
这些孤儿都是在经历很多磨难后留下来的,在被中国人收养时几乎都是在生命线上不断地经受折磨。这些情况的出现就是日本采取错误政策的后果,这一行动使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许多孩子与自己的亲生父母相隔两地,但在他们不幸的成长路上,收养他们的中国养父母的出现,给予了他们活下去的支持,以至最后能返回日本时,还有不少人选择留在中国。
二,中岛幼八对中国的感情深厚
中岛幼八出生于日本东京,在一岁时就和家人一同来到了中国,日本战败后,中岛幼八一家成为了逃难者,中岛幼八也因此被送去找中国人收养,至此开始了他在中国生存的日子。
收养中岛幼八的中国妇女叫做孙振琴,孙振琴也成为了中岛幼八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位人。孙振琴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在收养中岛幼八时尽管知道中岛幼八是日本人的孩子,但她还是决定接受这个孩子,并在未来用了十几年将他照顾长大。
孙振琴给中岛改名为陈庆和,小名叫来福。孙振琴在抚养他的过程中曾两次改嫁,第一次改嫁后,养父给他改名为李成林,在李成林的照顾下来福成功完成了小学学业。不久后,孙振琴第二次改嫁,第二任养父给他改名为赵成林,虽然第二任养父和孙振琴并没有生活住在一起,但凭借着养父的身份来福的户口成功迁入城里,养父母一起供养他上完初中。
孙振琴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妇女,但她两次为了给中岛良好的教育而改嫁,尽自己所有给了中岛最好的生活,因此在中岛回日本后仍对养母念念不忘。
日本经济复苏后,远在日本的生母想让中岛回日本。从一开始的对生母的抵制到慢慢接受,最后中岛幼八在劝说下坐上了回日本的列车,但这一匆匆离别导致中岛没有见到孙振琴最后一面,也成了中岛一生的遗憾。
中国养母给了中岛幼八一次重生的机会,他牢牢地记在心里,在他十六岁时,他的老师曾告诉他要为中日的友好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中日建交后他做到了,他开始用自己的力量促成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可能在中岛心里中国人给了他另一条生命,中国也就是自己心里不敢忘记的故乡吧。
结语
日本遗孤大量存在在中国,和中岛幼八有相同经历的应该远远不止一人,他们年幼时就就流落在异国他乡,但中国人却没有对这些孩子产生不一样的看法。他们以德报怨,用自己的付出给这些孩子带来新的希望,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可能需要几代人承受痛苦,只希望未来再也不要出现战争,世界可以充满着和谐与美好。
参考文献:
《何有此生》
《日本遗孤调查研究》
《日本遗孤在中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