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被国家3次警告,马云干了啥?专家道出实情,他飘了吗?
回顾被国家3次警告,马云干了啥?专家道出实情,他飘了吗?
在国外溜跶了一圈后,马云今年还是回到了中国,最近又到孟加拉和尼泊尔考察,但伴随他的争议却是一点没有减少。
马云,创造了阿里巴巴、支付宝,中国电商时代永远绕不开的人物,一整个时代的标志,甚至一度被视作了“神”,但还是跌落了神坛,甚至是被国家接连3次警告。他是一些人的偶像,也被另一批人视为了黑手。
而近期也有专家对马云的行为做出了解读,专家们认为,马云这个人好像真的飘了?
2017年,马云作客了央视的一档知名栏目时,接受主持人采访时说出了那句名言:“我对钱不感兴趣!”
身后的主持人当场差点没憋住笑容,毕竟,哪个中国大陆首富会不喜欢钱呢?
可人们万万没想到,马云说了一句真心话,他确实不想要钱,而想要一个能无限赚钱、无限捞金的权力,或者说,就像美国手中的“核动力印钞机”。
在上海外滩,马云做了一次“精彩演讲”,在他眼中,中国金融业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认为中国的银行无法让资金自由流动,金融业必须从“帮助20%的人,到帮助80%的小企业和年轻人”。
马云甚至喊出了口号,如果中国的金融管理不做出改变,马云自己便会主动行动起来,逼着银行做出改变。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马云的发言是正确的,当前的金融管理确实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是这涉及到了社会模式的方方面面,还事关老百姓血汗钱,绝不能轻易行动。
而口号响亮的马云,提出的方案却令很多人感到诧异。
马云试图将民众存在支付宝与银行的钱,通过各种金融杠杆放大百倍后再贷回给民间,活生生造出一台核动力印钞机。
在很多人看来,这几乎是要打开中国民间网络金融“小额贷款”的潘多拉魔盒,想要培养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借贷来超前消费的习惯。
花呗额度用完了还有借呗、白条、校园贷,最后为了还钱拆东墙补西墙——这些贷款确实能帮助到部分人的需求,但许多年轻人喜欢工资到手就花光,最后将陷入借款、还钱的怪圈。
不要轻易的挑战人性;马云的目标明确,但他的方案并不成熟,最终还是被PASS,被国家警告,而马云2万亿市值金融创新企业上市的梦想也宣告破灭。
但是马云推进的无现金化交易仍然在中国留存了下来,蓝色二维码成为了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标志之一,这极大促进了中国的商业活力,可谓是有功又有过。
金融安全警告,只是国家对马云的第一次警告,而第二次、第三次警告则事关了阿里巴巴的垄断与虚假宣传问题。
作为中国电商时代的领航者,备受市场热捧的阿里巴巴,在国家要求,很多项目的信息都必须公开透明,因为这要对中国投资者的相关投资负责。
但马云个人性格就比较浪了,作为当年的天字一号人物自带流量与关注,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投资者们的注意力,一旦说错话那影响力可小不了。
比如,马云就在阿里巴巴的一次宣传中说嗨了,宣布阿里巴巴是中国科技公司的第一名。
在中国广告行业,说什么“第一”、“最好”,本身也是一大禁忌。
而且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金融领域,科技业务也有所涉猎,比如达摩院、阿里云等等,至今仍然推动着中国科研,在AI等领域做出了贡献,但还不足以称之为“第一”。
在2018年国家对虚假宣传进行了再次警告,2020年则再度对阿里巴巴的金融垄断问题进行了警告,阿里处以了182亿罚款,马云便是在这第三次警告后长期离开中国。
而在三年过去后,马云终归是回到了中国,并坦然接受了阿里旗下的蚂蚁集团71.23亿的罚款,自罚三杯,过去的不愉快就此揭过。
在这三年,马云也没闲着,在澳大利亚、西班牙、荷兰多国考察了农业技术。
在马云背后,阿里数字农业厉兵秣马,努力将技术和平台“赋能”于中国农业,让滞销农产品走出大山。
曾经,面对着马云打造社区团购平台对菜市场等实体摊位的强势挤压,人民日报喊话马云:不要总盯着菜篮子,科技的海洋更加让人心潮澎湃。
而现如今,马云加入中国提倡的“共同富裕计划”,决心将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引入现代农业。
命运的变化,便是如此让人唏嘘不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