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用来住的,除常用几个房间外,其余部分都是花冤枉钱的
房子是用来住的,除常用几个房间外,其余部分都是花冤枉钱的
家,这个字,就包含了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须具备的条件。房子,是家必须具备条件的核心部分。有人为了一间房,成了房奴;有人看到房子可以钱生钱,比存在银行划算,就投资购房,成了炒房客。
房奴和炒房客的区别很大
改革开放前,工资收入不高,单位实行福利分房,符合条件的会分到住房。房子大不大不重要,关键是不用自己花钱,用工龄和职务说话,自己只承担水电气方面的费用,没有“物业费”、“停车费”、“电视费”一说。
改革开放后,人们接触外界的视野和思路被激活,单位福利分房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房子的期望,“商品房”浮出水面,住房建筑开发商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般的房子拔地而起,有房无房的人仰望高楼大厦,开始动起小脑筋,各自琢磨起商品房了。
房子建起来非常快
政府考虑的是盘活地皮,搞活经济促进社会发展,让口袋里钱拿出来,引导人们消费理念。国家从市场调控宏观考虑,住房问题只有打破传统福利分房政策,才能让房子给到刚需人群,房子一夜之间成了紧俏商品。
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房价逐年上涨,仍供不应求,缺口太大。房地产开发商卯着劲儿从市区到郊区垄断土地盖高楼,老百姓搬着小板凳半夜排队为了摇号拿到心仪的房子,有钱的人把刚需人的房子抢到手,造成住房泡沫,“限购令”来了。
拿到钥匙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无商不奸,房地产开发商可不傻,这么好的行情怎能放过,盖别墅给有钱人找个花钱的出口,联排的、独幢的、双拼的、叠加的......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应有尽有,满足投资和正常入住需求。
豪华型独幢别墅
买小房子的人,基本上以住为主,不会请钟点工或保姆,自己住刚刚好。有钱的主,房子买到手,除了卧室、客厅、卫生间和厨房是经常需要光临的地方,其它的房间基本上都是空关,作为储物间或其它用途,这部分房间其实也是花了钱买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环境优美的别墅建筑
你看吧,房子大,打扫卫生很费力,既然买得起就请得起人来打扫。那么,这些空出来的地方是不是你花钱雇人打扫,每年4万元要付给保洁阿姨。物业费这一块儿,平均要5万元每年给开发商赚走。仅这两部分就是额外的近10万元,每年是逃不掉的吐出来。
实际很多房间是空置用不到
住在房子里的人都喜欢往外跑着玩儿,很少待在家里,上班的人早出晚归,在单位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要长,这空挡的时间谁在里面享受着奢华,保洁或保姆,对不对?房主等于每年花近10万元请了一个人和自己享受着大房子。难怪有媒体报道国内很多有钱人有多少套房子都记不清,除了家人有住的,其他的多处住房都是请保安看守或保洁员负责每日清洁一下,这些人就是所谓的“住在别墅区的穷人”。
房主不住,索性住在空置的房子里
这些房子不是用来住的,是一种无形的浪费,让很多中下收入的人望尘莫及,申请经适房总收入不能超过30万,房价要近60万,要拥有一套房子,父母要拿出积蓄支援一部分,还有从银行高额贷款一部分,还没享受房子的宽裕已经变成“负翁”,这样的家庭多如牛毛,买得起大房子不自己住的人做起群租生意的人非常多,导致房价居高不下,买不起的永远买不起,租房子又存有安全隐患,这都是什么事呀。
中小户型刚需住房比较受欢迎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既要控制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让老百姓都能买得起住得起房子,这是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大趋势,什么时候一线城市的房子像二、三线靠拢,真的是老天爷有眼,总算做了一次大好事。其实也让炒房客有可乘之机,不一定是好事情啊,照样发财。
限购令的出台好事也是坏事
不知道我的这篇文章是不是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本人一家三口蜗居在46平方米的老式公寓里,每天爬楼梯上下班,没有能力申请经适房,老公房住的都是90年代搬迁户,都近六七十岁,很多老住户不乐意掏钱安装电梯,这个事情没有2年是解决不下来的,今天的文章就到此为止吧,感谢您的关注,谢谢!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房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