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为什么是印度的“梦魇”
克什米尔为什么是印度的“梦魇”
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大部分地区,为何一直不能完全拿下它,反而成了牵制印度的绊脚石?克什米尔位于南亚大陆的最北端,面积有十七点三万平方公里,人口则是1086万。克什米尔处在兴都库什山脉以南,喀喇昆仑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境内90%为延绵不绝的高海拔山地,平均海拔达到了4000多米。东部和我国的新疆以及西藏交界,南面毗邻印度本土,西部和北部绝大边境线都紧靠巴基斯坦。如此复杂的地势和区位特征注定了克什米尔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爆发自上世纪40年代末的战火一直断断续续延绵至今便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不过克什米尔的动乱则是起源于宗教纷争而定型于地缘博弈。在十八世纪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整个南亚次大陆上所活跃着的国家或者说土邦远不止今天这几个。当时印度巴基斯坦包括克什米尔地区的土地上建立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土邦。十九世纪,全面占领南亚次大陆的英国殖民者将所有土邦合并,成了一个诺大的殖民总督区,名叫英属印度。1947年,英国由于在二战中极大消耗了国力,无法维持国外庞大的殖民势力,便退出了印度。走之前颁布一个叫蒙巴顿方案的分地方式,让这块土地信仰不同宗教的区域独立成国,因此信仰印度教的土邦组成了印度,而穆斯林地盘则组成了巴基斯坦。然而当时克什米尔境内信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人早己彼此混居到了一起,星罗棋布遍布在每一个角落。最终导致印巴双方为了争夺地盘和人口而大动干戈。从四十到七十年代,印巴双方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共发生了三次战争,目前印度实际控制了此地60%的土地和75%的人口。剩下的土地和人口由巴基斯坦掌控。然而当下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的对峙界限却已经有40多年从未改变。期间尽管双方称拥有克什米尔的全部主权,并且在此不断屯兵加强军事部署,甚至一度双方互相放话要用核武器解决掉对方。可自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以来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实际控制线却基本没有推进。从国力来看,印度根本就不是巴基斯坦所能比的。1971年的战争,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的东部支持建立了孟加拉国,打的巴基斯坦西边本部都摇摇欲坠,可仍旧不敢完全侵吞克什米尔。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克什米尔东部是我们中国,他的存在对印度在此处的扩张起到了根本性的遏制作用。1962年印度欲北上越过喜马拉雅山脉挑衅我国,遭到惨败,这一方面沉重打击了印度十多年来在南亚疯狂扩张所积累起来的自信,另一方面也让印度死敌巴基斯坦成功导向了我国。第二年巴基斯坦便主动归还了当时被划入巴控克什米尔的喀喇昆仑走廊给我国,我国也于1965年援助修建了连通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的中巴公路。而这条公路便贯穿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因此在1971年的印巴战争中即便印度能大胜巴基斯坦,但无论是军事还是综合国力都远逊于我国。外加上九年的惨败历历在目,压根就不敢侵吞建造了中巴公路的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另一方面,克什米尔的地缘条件也决定了印度啃不下他。印度之所以能够肢解当时的东巴基斯坦,也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国,原因在于此地西、北和东三面被印度给包围。即便走南端的海路也得行经于印度东海岸。地缘上的劣势让东巴成为了印度盘中餐。而反观克什米尔的东北和西三面均被中国和巴基斯坦给围绕,只有南面跟印度接壤。就如同一块陆地半岛处在中巴两方势力的庇佑之中,印度每往北边推进一步都很费劲。即便今天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南部区域,但仍旧得耗费巨大的军力和财力来维持此处的管治。因为东边的新疆和西藏有强大的我国西部战区。西边则紧靠巴基斯坦的本部核心地带-北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还有中巴公路以及中巴经济走廊,与之相对应的克什米尔和印度本部格格不入。印度绝大部分土地处在喜马拉雅南麓的恒河平原,以及印度半岛的德干高原上,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可最北面所控制的克什米尔部分则是海拔陡然升到了4000多米的高寒山地区,这便让习惯于低平原作战的印度军队不得不耗费巨额的精力和财务去购买高原武器和打造所谓的山地师。对于仍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的印度而言,可谓是沉重的国家包袱。既然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无法推进又得耗费巨额支出,干脆放弃肯定是不行。这虽然土地贫瘠经济萧条,却关系到印度的存亡。印度首都新德里处在克什米尔以南的印北平原上,两者仅相距450公里。一旦失去克什米尔这片高海拔山区后,那么新德里乃至印度整个北部广袤平原一带都将变得毫无战略纵深可言,瞬间就会被来自北方的钢铁洪流踏平。克什米尔称得上是维护印度国家命脉的一块天然防卫屏障,印度即便耗尽国力也要守住的龙脉之地。总的来说印度天生恶劣的地缘条件决定了他一方面根本无法控制整个克什米尔,另一方面还不得不耗费巨额军费维护实际控制区。这无疑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印度迈向大国地位步伐。印度当时若不那么咄咄逼人将邻国得罪个遍,现在的印度边境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