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与金凯瑞:此岸与彼岸
周星驰与金凯瑞:此岸与彼岸
话语即民族性的表达。
美国人说:周星驰是中国的金·凯瑞。中国人说:金·凱瑞是美国的周星驰。当然把周星驰与金·凯瑞放在一起,有点小孩子比较孙悟空和超人的意思哈哈。不过两人的人生经历比较相似,都是经历了无数困境和磨难后才成为了公认的“喜剧之王”。
周星驰的成长轨迹可以用一部《喜剧之王》概括之,而生活造就了金·凯瑞那张灵活自如的橡皮脸。母亲生病在床,小金·凯瑞为了逗母亲笑,对着小狗、堂锦甚至一只枕头做鬼脸,这种镜头经常在他的电影中出现。由于金·凯瑞表情丰富,甚至有人说,你永远不知道金·凯瑞到底是什么样子。
考虑到电影的文学性,很多影评人把20世纪末香港电影出现的喜剧潮流归类到后现代艺术的范畴,他们把周星驰的喜剧片分析得连周星驰自己都搞不懂。金·凯瑞则走的是典型的美国喜剧路线:无厘头的动作,一夜得道成仙的狂妄,患精神分裂症的侦探。只要有可能,什么题材他都愿意涉猎。
周星驰和金·凯瑞在登峰造极之后,都有转型之作,金·凯瑞转向了笑中带泪”的美学层次,周星驰转向了“刺挠你笑”的尴尬境地。退居幕后制作人的周星驰在影片中的戏份明显减少,特技的使用和对大师们的致敬似乎并没有让他的电影更深入人心。恰恰相反,由于沉迷于拾人牙慧,影片的内容庞大,基调和道义却缺乏张力,这使得他的电影变得有些不伦不类-就像西方漫画中的留着长辫子却穿着西装的中国人形象。
金·凯瑞不断尝试超越自我,出演了大量具有哲学意味的电影,如《暖暖内含光》,影片的基调忧伤而沉重。金·凯瑞饰演饱受情感折磨的乔尔,他想尽办法唤醒突然失忆的女友克莱门蒂娜,但历经周折也没有任何结果,两人的距离不断拉大。乔尔最后拜访霍华德博士,请求他也清除自己大脑中有关克莱门蒂娜的记忆,以消除那无法抑制的痛楚。记忆能消除,但心中的爱怎么消除?
另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因其深刻的社会价值而备受好评。远古时代的柏拉图提出过这样的设想:真正的世界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虚拟世界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自我拷问的能力是否能跟进?关于假象与真相的命题,或许每个人都没有发言权。这些影片在微言大义的叙述中构建着真相和真情的大厦。我们存在的世界是真实的吗?这是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古老问题,它同样让梦蝶的庄周头痛了很多天。
金·凯瑞饰演的主人公楚门从他呱呱落地开始就被监视,他生命中的分分秒秒都曝露在隐秘的摄影镜头面前。楚门所接触的一切都是道具,身边所有的人全部是职业演员。地球上的观众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他不知道自己是活在玻璃罐里的蝴蝶,供别人观赏。浑浑噩噩地过了30年之后,楚门突然发现了身边的惊天大秘密,他决定要不计任何代价逃离海景镇。最终,楚门克服了内心最大的恐惧,获得了自由。
两者相比,周星驰的电影缺了点对人类心灵世界的关注和对彼岸世界的探求。周星驰模仿致敬金·凯瑞的桥段举不胜举,两者相比,各有千秋。周星驰与金·凯瑞的不同,即是中国和西方的不同。
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一个分界线,把香港电影分成了两座大山,影人从这座山到那座山,都要被搜身缴械。独立影人除果的《香港制造》宣告了香港电影告一段落,何时再崛起,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