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寿懿:丈夫死后,她艳妆华服与日本人周旋,让东北晚三年沦陷
张寿懿:丈夫死后,她艳妆华服与日本人周旋,让东北晚三年沦陷
张寿懿
提到张学良,中国人并不陌生,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浓妆艳抹的一笔。
作为东北军的最高长官,张学良一生敬重的人不多,但有一个女子却令少帅钦佩不已,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后来的张学良。
这个女子更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力挽狂澜,为东北局势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拖住了整个东北沦陷的步伐,她就是张寿懿。
1898年,张寿懿出生于一个将军世家,祖上是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父亲寿山亦是清末著名抗俄将领。
作为名将后代,张寿懿的身体里注定流淌着一腔爱国热血。
张学良
1900年,沙俄以保护哈尔滨铁轨为由,集结20万大军向齐齐哈尔进发,寿山率军誓死抵抗,无奈寡不敌众,清军溃败,寿山自尽殉国。
那一年,张寿懿还不到3岁,由于庶出的身份,母亲又曾是戏子,在父亲死后的3年时间里,张寿懿与母亲遭到了家族上下的一致排挤。
性格刚强的母亲不堪屈辱,带着张寿懿回到奉天的娘舅家,为了减少外界的纷扰,张寿懿改随母姓,从此张寿懿的名字便跟随了她一生。
回到奉天后,张家的日子也并不富裕,为了能够让张寿懿出人头地,摆脱寄人篱下的境况,母亲只得重新回到戏班演出,供张寿懿上学。
寿山
在那个民智未开的清朝末年,女子无才便是德依旧是社会的主流思维,女子学校更是如贵族般凤毛麟角的存在。
然而,张寿懿的母亲是一个十分有主见的人,她不想让女儿走上自己的老路,被人瞧不起,受人欺负,哪怕学费再高,她也要供女儿上学。
张寿懿并未辜负母亲的期望,自小就刻苦读书,长大后更是德才兼备,婉婉有仪,俨然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佳人。
1916年,18岁的张寿懿从奉天重明女子学校毕业,由于品学兼优,在毕业典礼上,张寿懿被推选为学生代表上台宣读答谢词。
台上的张寿懿身材高挑,相貌出众,虽然衣着朴素,但是落落大方,气质如兰,由内而外散发着知识女性的柔美。
张寿懿(右三)
此时的张寿懿并不知道,在身后不远处的主席台上,一双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她,她的一颦一笑,都令他如痴如醉,这个人便是张作霖。
缘分有时就是这般奇妙,作为奉系军阀的首领,按说不会出现在一所普通中学的毕业典礼上,而张作霖偏偏就来了,并对张寿懿一见钟情。
张作霖没有读过书,是一个粗人,却能够在乱世的中国混迹得游刃有余,可见其必有过人之处。
在张作霖看来,要想地区繁荣,就必须发展教育,对于东北的教育事业,张作霖非常上心,并常常亲自出席学校的毕业典礼等活动。
张作霖
不得不说,张作霖以教育谋发展的战略思想,放在今天依旧不过时,也正是对教育的关注,才让他有机会遇见生命中这个最重要的女人。
作为东北的“土皇帝”,张作霖当即便决定一定要将这个女子娶回家,在毕业典礼结束后,他特意找到校长,打听张寿懿的情况。
当得知张寿懿的父亲战死沙场,母亲依靠唱戏的微薄收入供她读书,而张寿懿又孝顺懂事,品学兼优时,张作霖是又喜爱又心疼。
虽然当时的张作霖已经41岁,甚至已经有了四房太太,但他还是坚定了要娶张寿懿的决心。
回到帅府后,张作霖便立刻派人带着丰厚的聘礼来到张家,向张寿懿提亲,并做好了死缠烂打的准备。
张作霖
在世人看来,彼时新文化之风已经吹拂在中华大地,知识女性备受青睐,天生丽质的张寿懿更是不乏追求者,怎会愿意给一个军阀做小?
张作霖自知在年纪、样貌、学识上都很难得到佳人的芳心,也做好了会大费周折的准备。
然而,令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是,张寿懿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桩婚事,后世对于张寿懿同意嫁给张作霖一事,大多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张寿懿自小家境贫寒,母亲辛苦养家不易,还要供她上学,张寿懿不想让母亲如此辛苦,决定要找一个有权势的男人作为依靠。
张作霖
另一方面,对于自小丧父的张寿懿来说,41岁的张作霖给了她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安全感,心理上多少会有一些恋父情结。
这两种说法未尝没有道理,不过就当时的情况看,似乎也没有那么复杂,张作霖毕竟是只手遮天的军阀,一个弱女子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与其誓死不从,几经周折后被强行霸占,不如逆来顺受,痛快风光地嫁过去,或许会有一番作为,这也是张寿懿的聪慧之处。
很快,张作霖便风风光光地将张寿懿娶进了门,并在帅府大宴宾客,给足了张寿懿的面子,自此她便正式成为了帅府的五姨太。
张作霖(左)
对于张作霖来说,自己没有读过书,能娶到一个年轻貌美的知识女性,莫不是天大的幸运,而张寿懿后来表现出的能力,更是令他刮目相看。
有一次,张作霖带着张寿懿去视察军营,作为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土军阀,张作霖在为军士们演讲时尽是粗俗的乡音土话,甚至是脏话连篇。
许是想在军中炫耀一下自己新进门的五姨太,张作霖突发奇想,竟让张寿懿给士兵们讲几句话。
面对数千手握武器的士兵,张寿懿毫不胆怯,从容发言,她赞扬了士兵们英勇无畏的抗敌精神,并宣称应该对表现优异的士兵论功行赏。
张作霖
张寿懿的话赢得了在场士兵的满堂喝彩,不仅为张作霖挣足了面子,同时也让张作霖认识到了这位五姨太的本事。
此后,张作霖逐渐将管理家务的权利交到张寿懿手上,张作霖的原配夫人赵春桂早已过世,家中正缺少这样一位主事人。
相较于其他几位只会打牌的姨太太,张寿懿的优势很快便体现出来,不仅年轻漂亮,而且有知识有文化。
令张作霖更加欣喜的是,张寿懿在处理家庭关系中也很有一套,不仅和几位姨太太的关系融洽,就连孩子们也都非常喜欢她。
张作霖每每出席重要场合,都将张寿懿带在身边,年轻的张寿懿一跃成为了帅府中最重要的人物。
张作霖
在很多人看来,张作霖与张寿懿的婚姻是各取所需,对于张作霖来说,张寿懿不过是身边的一个花瓶,一件高配的装饰品,装点门面而已。
而对于张寿懿来说,她也需要这样一个高贵的身份让自己和母亲过上安逸的生活。
作为帅府的第五个姨太太,张寿懿怎么会真的对年纪足以做自己父亲的张作霖产生感情?
然而现实却再一次令人大跌眼镜,巨大的年龄差距并没有影响两人的关系,反而日久生情,张寿懿更是为张作霖接连生下4个儿子。
二人琴瑟调和,出双入对,夫妻恩爱程度令人羡慕不已,五姨太俨然成为了这个家中真正的“夫人”。
张寿懿的儿子张学森
也许,这和很多人心目中对军阀与姨太太的常规认知有所出入,但事实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多理所应当。
无论世人对张作霖的一生有多少种看法,当爱情降临时,不问年龄、地位、权势,甚至无关人品与道德,爱情本就是那么纯粹的一件事。
1922年,直奉战争打响,张作霖率军南下,将老家奉天的一切事宜交由张寿懿管理,可见对其之信任。
张寿懿也没有令丈夫失望,她虽然年轻,但是手腕强硬,做事得体,奖罚分明,得到了帅府上上下下的一致信服。
就连其他几位姨太太对她也是敬佩不已,甚至言听计从,不得不说,一位后进门的姨太太能做到这一步,可见其必有过人的智慧。
张作霖的三姨太戴宪玉
如果说张寿懿是因出众的气质与能力令张作霖大为欣赏,那么她的善解人意则是得到了张作霖发自心底的敬重与感激。
1923年,张作霖在出席一次活动时,结识了一个叫做马岳卿的女戏子,与张寿懿的初见无有不同,张作霖一下便喜欢上了这个年轻女子。
张作霖虽重教育,但毕竟自己没有文化,对于风水算命颇为笃信,有算命先生说,马岳卿命里旺夫,若能娶进家门必将光耀门楣。
算命先生的话令张作霖大喜过望,下定决心要将马岳卿娶进家门,但在此时,张作霖却遇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心理难关。
自己与张寿懿的感情非常好,老夫少妻的琴瑟和鸣本就是上天的恩赐,再娶小妾恐怕张寿懿会难以接受。
张作霖(中)与子女们
对于张作霖来说,在纳妾前能考虑到一位姨太太的感受,实属破天荒般的事,竟为此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作为东北的“土皇帝”,张作霖喜欢娶姨太太是人尽皆知的事,对于丈夫会再娶新欢,张寿懿自入门那天起就知道,这是早晚的事。
在得知丈夫的难处后,张寿懿非但没有阻拦,还主动将马岳卿以丫鬟的名义招入帅府,并做局使张作霖与马岳卿有了夫妻之实。
在她看来,与其令丈夫难做,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何况以彼时自己在张家的地位,早已无人可以撼动,何必做那喉中之鲠。
事实证明,张寿懿不愧为绝顶聪明的女子,尽管作为女人,看着丈夫纳妾不可能无动于衷,但她的成全也的确换来了丈夫更多的疼爱。
后来,马岳卿为张作霖生下一个女儿,张作霖便借机将马岳卿娶进了门,成为了自己的六姨太。
对于张寿懿的所作所为,张作霖看在眼里,感激在心,不仅巩固了五姨太在家中主事的地位,更是为张寿懿专门修建了一座独立的小楼。
这种空前的待遇并没有令张寿懿目中无人,情商颇高的她,没有独享这份尊贵,而是经常邀请张作霖的女儿们前来同住,相处的一团和气。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并不会因为安逸美好的生活而改变命运的走向,一场震惊中外的事件,打破了帅府的宁静生活。
由于张作霖坚决抵制日本在东北买地、修路、移民等要求,并暗中支持东北人民进行反日游行,日本人对其恨之入骨。
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在其乘坐的列车经过京奉与南满铁路交汇处时,被日本关东军秘密预埋的炸药袭击。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当身负重伤的张作霖被士兵护送回奉天帅府时,已经奄奄一息。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张作霖首先想到的便是张寿懿,将她叫到身边后,用尽最后的力气对她说:“赶快叫小六子回来。”
张学良
此话一出,张作霖便撒手人寰,而他临终前所说的“小六子”,正是他的长子,未来的少帅张学良。
张作霖死后,帅府上下慌作一团,姨太太和孩子们更是哭得像一个个泪人,只有张寿懿知道,现在还不是悲伤的时候。
在当时的局势下,日本人之所以不敢正面侵略东北,恰是因张作霖的存在,若外界知道张作霖已死,恐怕整个东北都会迎来一场血雨腥风。
而此时的张学良正在直隶前线指挥战斗,东北军可谓群龙无首,张寿懿深知,必须要等到张学良回来主持大局,才能公布丈夫的死讯。
张学良(左)
危机之时,张寿懿展现出了她惊人的镇定,在短暂的思索后,张寿懿当即做出两项重要决定:
其一,密电张学良,要他火速返回奉天,主持大局;
其二,为了给张学良的回归争取时间,全府上下秘不发丧,所有人必须如往常一样,太太们浓妆艳抹,少爷小姐们歌舞升平。
对于失去丈夫和父亲的家眷们,做到一如往常似乎是强人所难,张寿懿又何尝不是心如刀绞,但她知道,她必须这样做。
随着皇姑屯事件的发生,众多记者也来到帅府打探消息,作为帅府的形象代言人,张寿懿立即整理妆容,华丽地出现在一众记者面前。
皇姑屯事件爆炸现场
当记者问及张作霖的伤势时,张寿懿一脸轻松地笑道:“司令只是身受轻伤,精神很好,请大家不必担心。”
如果说在中国近代史上评选“巾帼不让须眉”的典型,那么张寿懿必定是首当其冲的一位,她的冷静与睿智,着实令人钦佩。
此刻,日本关东军也在关注着帅府的动态,狡猾的日本人对于张寿懿释放出的消息深感怀疑,并派日本领事的夫人以拜访之名打探消息。
虽然张寿懿与日本领事的夫人是旧识,表面上相处得也很融洽,但聪慧的她又怎能不知日本人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张寿懿身着艳丽华服,浓妆艳抹,同往常一样,花枝招展地迎了出来,府中下人也都面露喜色。
在对方的嘘寒问暖下,张寿懿只道:“大帅受到了惊吓,吃了药刚刚睡下。”
并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为由,特意命人开了一瓶香槟,与领事夫人举杯庆祝大帅脱险。
张作霖(左三)
张寿懿安然若素的表现,成功迷惑了日本领事夫人,使其深信张作霖确实还活着,尽管日本军队已经蓄势待发,却迟迟不敢妄动。
就这样,张寿懿在帅府坚守了13天,终于等到了一路坎坷归来的张学良,回到帅府后,张学良顺利接手了东北的军权,确保了局势稳定。
待一切都安排妥当后,张寿懿再也坚持不住内心的悲恸,所有的悲伤、心痛、憋屈,哭天抢地,像开了闸似的直奔了出来。
她为丈夫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而她的爱人却再也不会醒来。
直到张学良为父亲大办丧事,日本人才知道上了当,因此对张寿懿恨之入骨,但此刻一切都为时已晚。
对于张寿懿为父亲和自己所做的一切,张学良感激不已,并在未来的日子里对这位小姨娘和她的子女照顾有加。
晚年的张学良曾对赵一荻说:“我一生敬重的人不多,五太太算是一个。”
张学良与赵一荻
虽然九一八事变仍旧令东北沦陷,但作为一个柔弱女子,张寿懿凭借一己之力,将沦陷的步伐推迟了整整三年,不可谓不传奇。
张作霖死后,年仅30岁的张寿懿并未再婚,而是与六姨太马岳卿一同居住在天津,解放后迁居台湾。
直到1966年,张寿懿走完了她68年的传奇人生,对于张寿懿的一生我们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
她生于名将之家,幼年却过着清贫的生活;她是品学兼优的知识女性,却甘愿嫁与军阀做小;她是大宅院的姨太太,却阻止了一场血雨腥风。
我们看过了太多正面的历史形象,却鲜有像张寿懿这般鲜活的真实。
对于旧时军阀的姨太太,似乎本就应该是贪图享乐之辈,而张寿懿却让我们领略了一段不一样的爱情和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生。
还是那句话,无论世人对一个人的身份有多少种看法,对于爱情来说,它依然可以那样的纯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