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的儿子庞会为什么要将关羽后代赶尽杀绝
庞德的儿子庞会为什么要将关羽后代赶尽杀绝
蜀国灭亡后,庞德的儿子庞会私自带兵将关羽的后代赶尽杀绝,难道庞会此次做法是要为父报仇吗?当年关羽进攻襄樊,水淹三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但关羽也没讲庞德的后代干净杀绝,没想到却遭到了庞会的如此对待。
不过后人对于庞会的这个举动评价并不高,因为这是小人才会做出来的事情,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战场上的事就在战场上解决,拿老人和妇孺下手,实在不是君子所为。
公元263年,魏国派出大军伐蜀,以钟会为主帅,邓艾为副攻打蜀国。
魏国大军十几万,打的汉中全线奔溃,只剩汉、乐、黄金三城坚守,其余汉中城池关隘全部陷落。
姜维虽然受到几路大军围堵,但还是率军千里奔袭到剑阁关,挡住了钟会大军。
剑阁关是入川的咽喉,且易守难攻,大军无法攻下,钟会于是准备退兵。
谁知道这时候邓艾绕道700里,直取江油,打败诸葛瞻,兵临成都,蜀国后主刘禅投降,于是蜀国灭亡。
蜀亡后,钟会诬告邓艾谋反,邓艾被抓,钟会收取了邓艾兵权。
大军十几万,再加上姜维本部兵马五万,钟会此时拥兵二十万,野心开始膨胀,想要谋反。
谁知道魏国士兵人心思归,不想跟着钟会作乱,于是发生兵变,姜维和钟会都死于兵变。
这时候跟着钟会伐蜀的庞会以报仇的名义趁机杀尽了关羽在成都的后代。
还好后来监军卫瓘约束住了众将,兵乱才平息。
可是忠义无双名将关羽的后人,都已经被庞会杀光了,如何看待庞会这个行为呢?这到底是为父报仇的忠义行为,还是杀戮手无寸铁之人的无耻行径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件事的真伪,关羽的家眷多在荆州,荆州失陷之后,妻儿老小都被东吴掳走。
那么关羽这么鼎鼎大名的人物的在成都的家眷是谁?在三国志里关羽的后人最的下落都有记载。
翻翻书不费劲。
甚至新唐书里面的大名鼎鼎宰相关播是谁的后人。
我们推算一下年龄关兴的庶子关彝大概生活在蜀汉灭亡的年代。
关彝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描述为为魏兵所杀。
根本没有提庞会这个人。
我们非常怀疑。
在三国志里面没有庞会的传,我们甚至怀疑庞会有没有跟随钟会,邓艾入川。
三国志里记载庞会等人追击姜维。
为什么会有庞会杀关羽后人的说法,其用意不言自明。
不就是晋朝为了遵从曹魏,而贬损蜀汉的用心吗。
就三国演义来讲,蜀汉平推曹操基本盘也是不可能的。
政治:魏王的更迭非常平稳,曹丕早就被立为世子。
曹魏并未出现内乱。
迁都:避其锋芒迁都古往今来比比皆是。
而且有许昌,邺城好几个现成的地方可以做都城。
太平天国的林凤祥的北伐也令清政府大为惊骇,但是稍微明白点的人都知道,孤军深入不用理。
后勤:曹魏的屯田非常有效率。
平时耕作,战时集合。
交够国家的。
剩下自己的。
而蜀汉的屯田搞的不好,耕地有限吧。
曹操的队伍,是我种地,我打仗。
主人翁精神十足。
关羽的队伍是,你种地粮食给我,我打仗。
所有的一切都是战时经济体制。
人心:这个最想说的,北方经过了近20年的休养生息,相对稳定生活环境。
老百姓从心底里是厌恶战争的。
蜀汉真的是王师来解放北方的老百姓的吗?军事:关羽在樊城之战中,有战术上的胜利,也有战略上的胜利。
战术上的胜利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战场形势。
比如把樊城围起来了。
战略上的胜利比如水淹七军。
这个实打实的围城打援,达到了战略预期。
但是这七军多少人?满打满算1万人。
庞德的队伍不过千人。
这样的战果相比于官渡之战歼灭袁绍7万人,赤壁之战挫败曹操20万人相比。
没法从根本上撼动魏军的优势。
冀州,青州,徐州,兖州还可以源源不断的支援樊城。
预期:关羽想打多大规模的战役在一开始就没有想好,是拿下樊城呢?还是趁势夺取中原呢?想当年白起挟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的巨大胜利,想趁势一举拿下赵国都城都落得损兵折将,秦军惨败而归。
关羽也没法做的比白起更好。
隆美尔在北非开始的时候风生水起,千里跃进。
很少的兵力就打到了埃及。
然而呢?战线拉长了。
补给跟不上了。
被反推真的是太容易了。
统一战线:毛主席说过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
这里并不是把毛主席的话就当做至理名言。
而是说出这个道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或者说谁是我们暂时的朋友。
装装相总会吧。
关*河蟹*是一副解决了曹操回来再收拾你东吴的架势。
东吴的任何人都不会跟关羽一条心。
性格:这个不想多讲。
成功的人什么性格都是对的,失败的人就开始从性格上做文章了。
古往今来真正逆袭的不过刘邦,朱元璋。
而且这二人都是有经天纬地的将才。
刘邦有韩信。
朱元璋有徐达,常遇春。
而关羽跟上述人相比,还差了一个层次。
战功方面注定不会取得太多。
上帝视角没没意思,只是对三国演义的思维有一个不同的见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