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历史 > >正文

​田氏代齐为什么连齐国国号都没有改 究竟是懒还是怂了

摘要田氏代齐为什么连齐国国号都没有改 究竟是懒还是怂了 对田氏代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有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

田氏代齐为什么连齐国国号都没有改 究竟是懒还是怂了

对田氏代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有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这句话出自于《晏子春秋》,春秋战国时期的临淄可谓是世界第一大都市。

其他地方,无能出其右者。

因为伐商有功,营丘被周王室永远的封给了姜太公。

这里孕育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也曾经创造过无比的辉煌,足球也是在此发明的。

当时实行分封制,也就是说姜太公的后代可以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但是天不遂人愿,姜姓吕氏齐的时代因为一个事件而永远的终结了。

一、篡主而上,封地不变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

田陈代齐的过程,是经过了好几代人的努力。

当时姜齐内部非常腐败混乱,而田氏则趁机拉拢其他豪强,并且施舍恩惠于民。

所有的百姓都纷纷的投靠田氏,所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

公元前三七九年,被放逐于海上的齐康公猝然死亡。

自此以后,姜姓齐国绝嗣,齐国正式归于田氏管辖。

然而,田氏却并未更改齐国的国名,还是沿用了旧号。

1.此国号,非彼国号三家分晋以后,分别有了韩赵魏三个国家。

所以,大家认为田氏代齐也应该换个国号,以示和前朝不同。

中国自古以来皆是如此,统治者换成其他家族之后都会换个称号。

不论是打下来的江山,还是篡权得来。

比如王莽篡汉,之后建立的是新朝,而田氏代齐和王莽一样都是不正当手段得来的。

但他们却还是沿用了旧号,也没有像韩赵魏一样。

其实,那块土地就是叫齐地。

不论是谁统治,称号都是齐。

齐除了是诸侯国的国号之外,还是一个地名。

春秋战国时期,是有统一国号的。

那就是周,所以田氏更改与否,并不重要。

三家分晋等于是分裂,总不能叫晋国一号,晋国二号。

齐国和他们的情况不同,完美的继承了其所以的领地,并没有出现分裂等情况。

王莽2.齐之地界,改名无意《尔雅·释地》齐曰营州。

不只是田氏没有改号,就连姜太公获得封地的时候也没有改。

齐国并不是一个新生国家,而是在商朝的时候就存在的。

不论是谁统治,首都并未改变。

还是在营丘,也就是齐。

对于田氏而言,改不改名字作用不大。

他们不像王莽一样,掌权以后,要把地名全部改一遍。

而且在刚刚当政的时候,还没有得到周天子的认可。

虽然周天子的地位微乎其微,但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如果贸然改名,就会给予他人以口实。

如果有其他诸侯上书称田氏谋逆,其他人则群起而攻之。

最后把齐国的地盘,瓜分殆尽,而田氏也将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对于刚刚掌控齐国的田氏而言,没有必要引火烧身。

虽然齐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号,但是一旦更改就表明要和前朝划清界限。

如此一来,肯定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不断地抨击他们谋权篡位的行径。

而且又不是整个中国的改朝换代,当时那种思想也不是那么深重。

不过一个名字而已,无足轻重。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田氏之所以能够在姜姓吕氏的国度大行其道,李代桃僵,是因为他们赢得了普通民众的支持。

不管是伪善也好,真性情也罢。

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才能够如此顺利的将姜家赶下台来。

虽然后期的姜家对百姓不是很好,但毕竟他们是法统上名正言顺的国家主人。

1. 维护内部稳定齐国曾经给当地的百姓带来过骄傲和自豪,他们对其也是有一定感情的。

只不过因为统治手段太差,而遭到了排斥。

田氏利用这一点上位,如果刚上任就点上三把火,改了名号,在很多人心中都是过意不去的。

而此时再有别有用心之人,打出复齐的旗号,必然会一呼百应。

甚至,有可能会招致其他诸侯的攻伐。

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田氏上位打的就是为民请命的旗号。

所以在放逐姜氏的过程中,也没有遭到反对。

而他们如果接着就将国号改成田或者陈,大多数人一看田氏这是在利用自己而上位。

他们还是想通过施舍恩惠,建立自己的国家。

虽然这个事情,大家都心照不宣,但谁也不愿意主动的将这层窗户纸捅破。

出于这个原因,田氏还是选择了稳妥的办法。

就是继续沿用齐这个国号,而统治者则由姜姓换成了自己家。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讲,田氏的做法都是没有问题的。

也极有可能,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更改国号这个问题。

2. 周天子的存在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

其后亡成,成子得政。

公元前三八六年,田和封自己为国君。

当时,上报到了镐京,而周天子也允许了田氏的上位。

但是,姜氏毕竟对伐纣有功,对于周朝的建立也是做出过突出的贡献的。

虽然天子自己没有实力能够再次辅佐姜姓上位,但内心中也是有恻隐之心的。

田氏如果要改国名,则必须要经过周天子的首肯。

但是,这就有些得寸进尺之嫌。

如果周天子不予认同,那么其他人便找到了伐齐的借口。

这个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才起来的政权,也会刹那间灰飞烟灭。

周天子能够在这方面做出妥协,其实是很大的让步了。

要是再厚颜无耻,说要改国号,他同意便罢,一旦不允许再剥夺了田和的国君地位,就会是天下之大不韪。

那些虎视眈眈的诸侯们,也不会坐视不管,袖手旁观。

必然会有人替姜姓打出恢复法统的旗号,而攻讦田齐。

所以即便是齐康公死后,他们也还是用了齐的这个国号。

三、功与天齐,不便更改齐除了是个地名之外,还代表了周王室对于姜姓的肯定。

因为姜太公的功劳太大,能够与天相齐,所以才赐此国名。

有点类似于孙悟空的齐天大圣,不过一个是自己强求,另一个则是国君敕封。

如果田氏悍然更名,就等于不承认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别说他不会同意,其他的诸侯也不会同意的。

而田氏是绝对没有能力,与天下为敌的。

也不敢公然违背,先周天子之训。

1. 借壳上市,皮包公司田氏所需求的就是齐国的统治权,至于它的国名为何,那都是无关紧要的。

如果为了与前朝做出隔绝,而改了名号,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没有必要为了它大费周章甚至大动干戈。

周朝实行分封制,封侯拜相都是以地名为基准的。

比如韩信曾做过齐王,李隆基做过临淄王。

他们的名号前面,都是地名。

而这个道理,放在齐国也同样适用。

这块地叫齐,而且还有功与天齐之意,田氏怎能直接改其国名。

他们的上位手段不光明,而且祖先曾经受过姜姓的恩惠。

这等于是恩将仇报,背信弃义。

要是连名字都改了,就会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无法翻身。

为了自己的统治着想,也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他们选择了继续沿用齐,这个国名。

就像王莽篡汉之后,更名为新朝,而武则天称帝,便将唐改成了周,如此一来,大家都看出了其野心,也看到了已经改朝换代。

天下群起而攻之,这两个政权都没有长久。

只是过了一朝,就大厦倾颓。

2. 过程繁琐,索性不做三年, 齐侯太公与魏文侯会浊泽,求为诸侯。

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

田氏的成功标志,就是姜姓绝嗣而周天子承认了其地位,给了他封地。

就是说,这块齐的封地,仍然是由周天子分封的。

要是改国名,需要先经过天子首肯。

这方面,就非常困难。

而后,还要得到其他诸侯国的承认。

最后,还得使自己治下的百姓都获得认同感。

一旦实施起来,难度是非常大的。

就是田齐的这个国号,也是天子定的,而不能由田家人自己决定。

三家分晋时,是因为没有任何一家能够拥有晋国的全部领土。

所以,天子根据其首都所在之地给封了侯。

况且,齐国几百年的统治已经深入人心。

若是再重新建立国家,还需要不断的培养民族认同感。

大可不必如此琐碎,直接完整的继承姜姓齐国的一切即可。

既然领地都继承了,那么国名也就无所谓了。

而且,头上还有周天子在那里压制着。

虽然有名无实,但谁也不敢公然对其置若罔闻。

最起码的尊重,还是要给到的。

结语:田氏代齐和田氏灭齐,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相比而言,前者更具有正统性和法理性。

而且,也得到了天下的认可。

没有必要再为了一个虚空的国名,而去争吵。

这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也会为田氏招来祸患。

不如安安稳稳的稳坐国君之位。

参考文献:《史记》《左传》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