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历史 > >正文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中国古代最有气节的王朝!

摘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中国古代最有气节的王朝! 如果要你形容秦,宋,明。你会怎么形容? 血性秦,气节明,风骨宋!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些说法。 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中国古代最有气节的王朝!

如果要你形容秦,宋,明。你会怎么形容?

血性秦,气节明,风骨宋!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些说法。

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明朝的气节!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中国古代最有气节的王朝!

——题记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来自大明皇族的祖训!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万里扫荡漠后班师回朝于北京时如是说。

如果去看明朝战史,你会发现明军无论多么惨,多么危机,都决不用女人换取和平,决不割地赔款。哪怕如暴民军大军压城,哪怕如瓦刺大军围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论是那样的情况,都决不认输。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有爱玩的,有荒谬的……没错你多半知道朱元璋当初起兵的时候有多么勇武,多半也听过后来成了永乐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么英明,你也多半听过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么的“荒唐”……可是明朝的每一个皇帝,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的。你看如崇祯皇帝天子殉国,你看如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你看如隆武战死沙场,你看如绍武被俘,绝食自杀……

在土木堡战役中皇帝被俘,大臣没答应任何条件宁可换皇帝,也不同意也先的条件(可以想象当时的皇帝是多么的悲催)。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中国古代最有气节的王朝!

撇开皇帝怎么样,就说文官 大礼仪之争 死了多少?在最激烈的时候被下狱的有134人,当庭打死的十几个。要知道那可不是现在的村长之流,个个都是地方实权人物。

大明一朝276年,确实没有对外屈膝一星半点。大明“流行”骂皇帝,正德年间,皇帝朱厚照要搞出游,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先后杖毙了十几位大臣,但是大臣依然犯颜阻拦,最后正德帝只能妥协。

在明代,内阁是有权利驳回皇帝旨意的,这是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虽然这个权利很少有动用,但是确实存在。这已经是君主立宪的萌芽。

明朝建国的时候定都在南京,后来则迁都北京,迁都的目的,则是为了“天子守国门”。

大家知道永乐大帝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而即使是大明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当时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中国古代最有气节的王朝!

这与清廷的咸丰皇帝致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皇逃离北京避难和清廷末代皇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的举动,绝对是天壤之别。

当年明朝崇祯帝的遗言和清廷宣统帝的豪言可见两个皇帝对国计民生的不同态度: 崇祯皇帝殉国前怕李自成伤害无辜百姓,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给他: “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虏酋宣统溥仪的“豪言”: “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参照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中国古代最有气节的王朝!

溥仪

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全家投井、自缢殉国、立战而死的官员志士无数,光后来被追谥有据可考的就多达八千六百多人。他们大义凛然、壮烈殉国、从容就义、就义前每每慷慨赋诗

明末绝命诗在数量上是空前的多,而且大都是以热爱祖国和坚持民族气节为其主题,我想这就是我中华民族原有的精神与民族气节。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中国古代最有气节的王朝!

崖山

我在查阅资料时,看见一份有点忍俊不禁的资料,分享给大家:“甲申国变中,众多忠臣赤子殉国,甚至有自缢九次未死仍然坚持殉国的” 我想说的是:九次。。他是有多背。。。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