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八般兵器,到底长什么样子?
古代十八般兵器,到底长什么样子?
一直以来,小编就对中华武术倍感兴趣(当然不是现代社会上某些欺世盗名跳大神的那种)。
特别是十八般兵器,从小就知道什么: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
,后面就说不出来了。
今天就聊一聊这个经典的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
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十八种兵器。
后来演变,亦称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
除此之外,十八般的说法有很多种,也有包括弓箭、盾牌、镰等等。
刀
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原始人用它切、砍,划、刮,或割兽皮之用。环首刀、关刀、凤嘴刀等。
枪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宋代以後,矛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最出名的就是岳家枪和杨家枪法。
通常我们都能听到红缨枪、霸王枪、游戏里也经常看到龙胆亮银枪。
剑
剑古来就是君子之器,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著名的有青冥剑、真武剑、还有传说中的轩辕剑。
戟
戟是一种既可刺杀也可勾啄具有双重性能的兵器,能够明显提高战斗效能。古书中也称“棘”。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
斧
与戈矛同时,亦为古仗之一。斧的起源很早,原始人类即用利石作为劈器。黄帝时即有斧銊之名,在当时非但用为兵器,抑且用为刑罚之具。
钺
在古代钺是斧的一种,但比斧大,经过多代演变,现在却变成一种小巧兵器,有刃有钩,双手可各持一个,如子午钺。
钩
似剑而曲,由戈演变而成,春秋时期,钩与戈、戟并用之,武术中所用的钩有单、双钩之分。
叉
顶端有两股叉的为牛角叉,顶端有三股叉的为三头叉,又名三角叉。在远古时代,为捕鱼狩猎的生产工具,后演变为一种兵器。
鞭
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软鞭在晋代即已出现,被认为是猛烈暗器,不易抵御,有7节、9节、13节之分,习称九节鞭。
锏
长而无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亦作“简”。锏身为正方四棱形,锏粗约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逐步呈方锥形。门神之一的秦琼秦叔宝就是手持一对瓦面金锏为武器。
锤
锤大体有长柄锤、短柄锤、链子锤等。也有分为硬锤、软锤的。长柄锤多单用,短柄锤多双使。比如南瓜锤。
镋
始于明代,是由枪发展而来的。镗一般头的两边形似马叉,中间似剑状。它上有利刃,称正锋,长1尺半,尖锐如枪,横有弯股刃,两锋中有脊。
戏文中凤翅镏金镗,就是隋唐第一勇士宇文成都用的兵器。
棍
棍是原始人类最普遍使用的兵械之一。各朝各代无论是军中武术还是民间武艺,都对棍尤为重视。棍作为现代武术竞赛项目之一。
槊
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槊的各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为力大之人使用。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
棒
同属棍种。棒长约五尺,以坚韧白蜡木制之。棒身两端粗细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处。
拐
俗称"拐子",由民间老人之拐杖而演变成的一种武术器械。由铁制或木制。按其形式可分为长拐和短拐两类。
抓
中国古代兵器,又称挝,在民间流传较广。抓头形似爪,缚以长绳或木柄。
抓分长械及软械两种。长械有“金龙抓”,杆长约2米,杆端有抓形如人手,中指伸直,四指屈挠。
耙
耙头本为农具之一,并非兵器,乃神农之遗制,后来铁质钉耙出现,也逐渐成为一种冷门的兵器。例如猪八戒的九齿钉耙。
流星
是一种将金属锤头系于长绳一端或两端制成的软兵器,亦属索系暗器类。仅系一锤者,绳长约五米,称"单流星",系两个锤者,绳长为四尺半,称"双流星"。
怎么样,长见识了吧,那十八般武器会背了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