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器,以及金器工艺的鉴赏
古代金器,以及金器工艺的鉴赏
西夏 迦陵频伽莲瓣联珠纹金项饰 出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塔湖。内侧周长43、装饰带宽2厘米,重234.09克。项饰呈圆环形,前部为装饰带。装饰带两侧边沿饰联珠纹,装饰带紧靠镶嵌座的一端饰一迦陵频伽像,像呈人首鸟身,直立面向莲座。来源:宁夏银川市文物管理处
西夏 迦陵频伽莲瓣联珠纹金项饰 出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塔湖。内侧周长43、装饰带宽2厘米,重234.09克。项饰呈圆环形,前部为装饰带。装饰带两侧边沿饰联珠纹,装饰带紧靠镶嵌座的一端饰一迦陵频伽像,像呈人首鸟身,直立面向莲座。来源:宁夏银川市文物管理处
战国 蟠螭纹金盏、镂空龙纹金匕 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盏高11、口径15厘米,重2156克;匕长13、身宽3.4、柄末宽1.7厘米,重56.45克。皆为食具,系铸造成形。该金盏是中国已出土的先秦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黄金容器的出现是中国金银器发展至东周时期的重要突破。来源: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 蟠螭纹金盏、镂空龙纹金匕 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盏高11、口径15厘米,重2156克;匕长13、身宽3.4、柄末宽1.7厘米,重56.45克。皆为食具,系铸造成形。该金盏是中国已出土的先秦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黄金容器的出现是中国金银器发展至东周时期的重要突破。来源:湖北省博物馆
汉 金腰带、圆形扣饰 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腰带长96.2、宽5.87厘米,重283.4克;扣饰直径20.5厘米。出土时腰带的方孔内扣着圆形扣饰背面的矩形齿扣,两个方孔可调节腰带之长短,腰带和扣饰系配套使用。此外,扣饰表面镶嵌了大量直径极小的多边形绿松石片,体现出古滇国高超的技艺。来源: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
汉 八龙纹嵌宝石金带扣 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博格达沁古城黑圪达遗址。长9.7、宽5.9厘米,重48.45克。该带扣采用造模、锤揲、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佩于古代男子腰带上调节松紧,此类配饰在汉地及西域广泛传播。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战国 金带钩出土于甘肃马家塬墓地。高9、宽3.25、厚1厘米,重33.3克(含范芯)。铸造成形,钩首呈长颈龙首,颈部略残,钩身琵琶形,正面高浮雕龙虎相斗纹。此类带钩的成形工艺和造型风格明显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来源: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春秋 镂空鸷鸟形金饰片 出土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墓。高14.5、宽9厘米。饰片为钩喙、环目、突胸、长尾、屈爪,通身饰变形窃曲纹。正面打磨光亮,背面未经打磨,色暗发涩。秦公大墓出土的这批金箔饰片是目前已发现的秦文化年代最早的金器,对于了解早期秦人使用金器及其与西戎民族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来源:甘肃省博物馆
晚商至西周 金冠带 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外径20.4、高2.83、厚0.03厘米。冠带系锤揲成形,表面錾刻出四组相同的图案,每组图案由一个人头像、一支箭、一只鸟、一条鱼组成。此图案与三星堆遗址出土金杖上的图案十分相似,或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与威仪。来源: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晚商至西周 金冠带 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外径20.4、高2.83、厚0.03厘米。冠带系锤揲成形,表面錾刻出四组相同的图案,每组图案由一个人头像、一支箭、一只鸟、一条鱼组成。此图案与三星堆遗址出土金杖上的图案十分相似,或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与威仪。来源: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