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情怀的 TVB,观众不买账了
卖情怀的 TVB,观众不买账了
看惯了内地剧里的北漂故事,再来看港剧拍香港人 " 北漂 ",是什么体验?
最近,TVB 推出了今年的台庆剧《香港人在北京》。
刚开播就拿下香港 20.6 的收视率,成为收视焦点。
与不俗的收视相对的,是豆瓣开分 5.7。
图源:豆瓣
如剧名一样直白,《香港人在北京》讲的是香港中产徐港仁迫于生活压力,前往北京工作的故事。
一个香港人初次在内地生活,少不了文化和观念上的碰撞。
这个故事就这样渗透着香港和内地的强连接,展现出与以往 TVB 剧集的 " 经典港味 " 不同的风格。
剧中的男主角前来北漂,剧外 TVB 也正在全方位打入内地,积极创新。
或许正是这份创新,让 TVB 陷入 " 毁誉参半 " 的境况。
曾经的电视龙头,如今在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香港人在北京》播出后,以密集 " 爆梗 " 赢得部分关注。
男主徐港仁因为遭遇诈骗而损失上千万,又恰好被公司派到北京分公司出任 CEO。
徐港仁刚到分公司就发信息给他的秘书,让她准备 " 尿袋 "。
在北京工作的秘书一看到就震惊了,原来新来的香港人 CEO 年纪轻轻就肾亏啊!
同款话题登上热搜
这个消息在公司迅速疯传起来,直到徐港仁向全公司解释后,误会才解除。
原来所谓的 " 尿袋 ",不是字面意思的尿袋,而是香港人对充电宝的称呼。
徐港仁第一天到达北京办公楼时,妻子刚好打来电话,他在进电梯后,很自然地说," 进电梯了,没讯号了,回头打给你。"
但徐港仁扭头一看,电梯里几乎所有人都在打电话和发信息,尴尬地对身边的秘书笑了一笑。
秘书连忙向他解释道:" 在我们这里,电梯里的手机都是可以收到信号的,你们 ..... 香港没有吗?"
徐港仁欲言又止,只能再尴尬一笑。
北京分公司为前来北京工作的徐港仁夫妻准备了一套豪宅,妻子对他说,你有没有发现在这里说话都有回音?
徐港仁说,在北京这种豪宅的大小是很普遍的,不像我们香港,那些所谓的豪宅连窗台都得算进面积里。
妻子深以为然:" 这样对比,其实我们香港那套房子不过是劏房(用以出租的房中房)。"
言语之间吐槽香港的房子面积小,还暗暗阴阳了香港人的住房紧张问题。
剧中北京与香港之间的文化、习俗、语言差异碰撞出来的喜剧效果,比比皆是。
对于一部分观众来说,能感觉到很新鲜,毕竟很久没有见过这么接地气又充满喜感的香港高层形象,还可以学到些文化冷知识。
大众印象中的香港商人,可能还停留在过去像港剧《珠光宝气》里家大业大的豪门巨富;
或者是如近几年《漫长的季节》中,出手豪阔又狡猾阴险的奸商。
《漫长的季节》中狡诈的港商形象
但同时,《香港人在北京》平等地让两地观众感觉到 " 被冒犯 "。
很多网友评价,这部剧里的 " 笑梗 " 过于刻意、直白、过时,很多情节不过是一些老梗的缝合。
例如," 尿袋 " 和充电宝的语言差异情节中,一个专业的秘书不应该把 CEO 单独发给她的短信散播给全公司员工。
例如,徐港仁和妻子喝了北京的豆汁后发现很难喝,但这类饮食差异已经是多年来老生常谈的话题。
港剧爱好者则更多感觉到,这部剧里的 " 港味 " 消失了。
比起电视剧,《香港人在北京》更像一部画面精美的内地旅游宣传片。
甚至在某些情节设置上,有倒退 20 年之感。
女主角在香港时是执业律师,来内地却闹了历史盲笑话,对博物馆馆长说:
" 嬴政虽好,但是我更喜欢秦始皇。"
男主解围道:" 在香港,很多人都以为孔明和诸葛亮是两个人来的。"
馆长黑脸不想合作,女主再补刀一句:" 我真的有去洛阳看兵马俑。"
相关帖子常会把 TVB 与新晋粤语电视频道 ViuTV 进行比较
有关感情问题的讨论上,女配说出:
" 在一段婚姻里面,如果是男人出轨,女人失去的会是爱。但是如果是女人出轨,男人失去的可能是他一辈子的尊严。
有的男人会一蹶不振,还有些男人可能会找别的女人发泄。"
让网友直呼:" 不敢相信这是 2023 年的港剧台词。"
而这样一部剧,究竟是拉近了两地之间的距离,还是操之过急地讨好内地,不同口味的观众各有看法。
能肯定的唯有,TVB 早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样子。
早在 20 多年前,TVB 也有一部 " 同款 " 的剧。
上世纪末,1997 年香港回归前后,TVB 曾推出的一部《香港人在广州》。
《香港人在广州》里,有两个角色,分别代表着香港人和内地人:
一个是遭遇事业危机,前往内地创业的香港中产,男主角余颖铁;
一个是从顺德来广州打拼的农村创业者,吴坚毅。
《香港人在广州》,当年的高分佳作
这部剧在角色和剧情设置上,沿袭了从 80 年代以来香港影视的一贯套路——
香港人物质富有,时尚精明,但是缺乏高尚品德;
内地人物质贫穷,老土傻气,但是精神上富有。
吴坚毅和余颖铁的形象正是如此:一个土得要命,但是心地善良,热情到令人觉得好笑;另一个表面光鲜,其实事业生活都不如意。
不仅如此,剧中也体现了香港人对内地的许多刻板印象。
比如治安不太好。
在深圳,当余颖铁深夜坐出租车打车去目的地,看到司机脸上的刀疤,加上跟新闻描述一模一样的红色衣服,立即吓到弃车逃跑。
比如内地人什么都吃。
余颖铁在广州路边想吃点东西,结果发现那是水蟑螂炒饭。
如果说在港剧里曾充满香港人对内地的傲慢与偏见,那在内地剧中,香港人的形象同样经历了一番变化更迭。
在 1991 年广州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外来妹》里,香港人身份更接近于一种现代化启蒙者的角色。
江生,一位香港人,他来到广州出任一家家族工厂的管理者。
江生的出现,与剧中的内地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外来妹》中的女工形象
一方面,这家工厂是家族式管理,缺乏奖罚分明、以效率为导向的现代公司制度。
另一方面,工厂里面的外来妹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仍然秉承从老家山村带来的乡土观念,注重地缘关系,看重人情。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工厂已经走向倒闭的时候,仍有两个外来妹选择与管理无方的老板同进退,原因仅仅是老板对他们有恩。
江生代表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现代化理念。
他讲究能者居之,强调效率,该撤职该炒鱿鱼的时候,雷厉风行,丝毫不给人面子。
他也注重人情,但在他看来,感情是一种投资,最终的目的仍是为了方便管理,给公司赚钱。
这很冷漠,但确实给外来妹们带来了全新的现代理念。
《外来妹》中的香港人江生(左),由汤镇宗饰演
30 多年后,在《香港人在北京》里面,香港人再次从香港来到了内地。剧中的香港人视角从 " 傲慢 " 与 " 启蒙 ",变成了 " 平视 ",甚至是带有一些 " 仰视 "。
其中展露的,一方面是香港和内地的关联越来越紧密, 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另一方面,这也是 TVB 在连年亏损下的 " 自救 "。
TVB 董事局副主席黎瑞刚曾经在采访说到:
" 以前我们内地电视都是仰视香港电视的,但是转眼十多年后呢,你们看湖南卫视与 TVB 合作的《声生不息》,谁是谁的老师啊?"
早在 2018 年,TVB 就开始连年亏损;2022 年,TVB 亏损超 8 亿港元,创上市以来新高;今年 3 月,TVB 宣布裁员 5%,
为了寻求转型机会,TVB 决定 " 北上 "。
2022 年底,黎瑞刚表示," 在一两年时间内尽最大努力调整到位,不进则退,无功则过,不改则死,TVB 没有时间了。"
今年,TVB 正式盯上了直播带货这块大肥肉,与淘宝直播成立了 "TVB 识货 " 直播间。
首次直播,TVB 放大了自身的优势,粤语 +TVB 演员 + 经典港剧,请来了 TVB 花旦陈敏之和演员陈豪,一边重现《溏心风暴》海味铺场景,一边介绍名为 " 溏心风暴 " 的鲍鱼罐头。
图源:直播间截图
这场直播持续 6 小时,登上淘宝直播间实时排行榜 TOP2,直接超过了高话题度的张兰和千万粉丝的罗永浩直播间的热度。
TVB 的股价更是一路狂飙,创历史最大涨幅。此后,当家艺人、香港小姐、影帝影后都轮番上过 TVB 带货直播间。
内地观众虽然可以为情怀买单,但情怀红利可以吃多久?
TVB 在直播上有明显的短板,选品、直播设置上都不够专业,仅仅凭借当家花旦和情怀吸引关注,恐怕观众总有一天会厌倦而去。
这艘开了半世纪的大船,陈年漏洞不补上的话,总有一天会难以对抗狂风骤雨。
对于港剧来说,也同样如此。
TVB 在许许多多观众心中依然是招牌,但也快只剩招牌了。
老港剧仍然是高分佳作、行业标杆,台词常常被提起赞扬,但新剧却不见起色。
《香港人在北京》,即便是重点推出的台庆剧,观众也反响寥寥。开播 10 多天,仅有 100+ 条评价,笑料噱头之外缺乏更多讨论。
剧情模式仍然是模仿 20 多年前的《香港人在广州》," 失落中产出走内地 "。
性别观念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 女二暗恋男二多年,丑女大变身 " 这样的套路化创作,让 TVB 置身于自我复制的流水线之中。
2021 年的重头剧集《把关者》已经用过的模式,职场人士线与新人菜鸟成长打怪兽成长线,几乎原样照搬。
逐梦演艺圈的套路在内地已经成为笑柄,表现新人蓬勃向上、追寻梦想的套路,更是十几年前《冲上云霄》《学警雄心》等系列玩剩的。
TVB 的创作模板确实很经典,但老本不能吃一辈子。
以前的港剧即便套路,我们也看得津津有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编剧、导演、演员多方合力的结果。
有套路,更超越套路,每一幕都有出乎人意料的细节,具有信服力。
《香港人在广州》虽然有不少刻板印象,但是从头到尾渗透着一种港剧独有的烟火味和生活气息,所以到现在豆瓣评分仍有 8.0。
图源:《香港人在广州》
比起套路因袭,更可怕的是人才流失,演员 " 老龄化 "。
TVB 目前新出的电影、电视剧翻来覆去还是原来的那些老面孔,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新人,而且演员平均年龄也都超过了 40 岁。
曾经优秀的当家花旦,大多都已出走内地或海外。
佘诗曼在《延禧攻略》中饰演逐步黑化的娴妃
2022 年 8 月,曾志伟接受采访时说:
" 我觉得 TVB 没有太大变化,只是社会环境变了。以前没这么多平台,TVB 独一无二。到现在内地有那么多卫视,那么多网络平台。"
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娱高速发展的映衬之下,原地踏步的 TVB,约等于就是在退步。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TVB 是他们了解警察、医生、律师、法医这些精英白领职业的引路人;
是 "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 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 " 的烟火气;
是对友谊最初的想象,永远有一群老友下班后去酒吧一起喝喝酒、谈谈心。
说起 TVB,绕不开的永远是 " 不变的情怀 "。
我们怀念 TVB,怀念老港娱,也怀念那个敢闯敢拼的年代。
可当 " 不变 " 成了停滞不前," 情怀 " 这最后一步棋,还能带着 TVB 走多远呢?
标签: